刷竞赛、拼体育、鸡娃拼海淀名校……这些都做到了,是不是孩子可以录取世界名校?听今天这位来自北京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会给你另一个思路。刚刚在斯坦福大学开学两周的高若嵩,谈起自己的学校时说:“我觉得这里挺好,可以爬山,骑车十几分钟,就是一座山。“他在描述这座众人眼里的“世界级名校“时,语气平静,好像一切水到渠成。三年前,我们采访他时,他刚刚从北京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所九年制公立学校,考入美国密歇根州最好私立寄宿高中克莱布鲁克中学(Cranbrook Schools)。当时,他和一帮海淀名校的小伙伴一起申请美高,因为托福考试一次性通过,还被传为佳话。但谈起标准化考试,他也很淡然,告诉我们,他其实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中国古风诗词”,只是找到了中英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年后,我们回访了高若嵩,想听听他成长的经历、在美高的历程,以及,喜欢中国古诗的他,如何选择并录取了以“高科技“闻名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若嵩说,他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度过的,这所学校不是京城著名的“爬藤名校”。他的父母没有鸡血的择校,也没有要求他考出很高的分数,他的学校比较缺乏竞争性,这个特征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他没有被逼着刷题,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发展自己的各种爱好。这种看似“空间大”的成长,实际上父母在学校外的家庭教育上做了很多有意识的引导。若嵩的爸爸毕业于物理系,妈妈毕业于英文系,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了很多书,在家里创造了一个“阅读空间”。若嵩的爸爸认为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未来会很重要,所以,他特别选择了这方面的读物,比如,若嵩在少年时期喜欢读的《人、经济与国家》;家里的书架上还有米塞斯、哈威克、洛克的书。更小的时候,他还读过一些有趣的绘本,例如《丁丁历险记》《圣经》绘本等,培养了阅读的兴趣。若嵩印象深刻的是,原本有些书,他看不懂。但父母会和他一起,化繁为简,然后,一家人再一起讲述和讨论这本书。通过讲书,看书的过程不再仅仅是吸收他人的想法,而是进行了“二度创作”,为自己的思想和表达,创造了空间。若嵩说,他的父母很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家的“家庭讲书游戏”,往往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进行,无论他讲什么,父母不会以自己的角度去评判他,他可以比较自由的表达,同时,父母会引导他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在可汗学院这样的英文APP上面上课。若嵩喜欢那上面的数学课,自己在APP上面,学习数理的逻辑。(编者注:之前也有其他孩子谈到过,自己虽然更喜欢文科,但可汗学院的编程和数学课很有意思)若嵩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以及古风歌曲,他去美高面试时,拿了三大本自己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古风歌词,招生官特别喜欢,想要留存。若嵩在给我们讲述自己的爱好时,也会突然沉浸其中,一边唱,一边忽然想到,也许某一句可以再改改,会更押韵。他像很多少年一样,谈到感兴趣的领域,热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去证明。除了古诗词,若嵩还学了编程、围棋、钢琴等,这些都没有获什么大奖,父母也没要求他拿什么奖。他说自己学这些东西,首先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且,因为没有刷题、刷比赛,他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放空时间”,可以去“瞎琢磨”。这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积累到了一定阶段,让他把所学的东西都串起来了,比如,他用编程和英文的逻辑,去思考中国的诗词,再用逻辑的方式,串联起那些充满意境的语言。而这些独立思考、对于一个领域深入的发掘,以及对多元知识的兴趣和关联,正是美国教育看重的。因为有持续的投入,以及关联性的思考,这个人会更加有可能去创造。曾经有家长问,孩子是不是需要刷竞赛,拿大奖,更容易考上名校?这个问题难以一概而论。如果孩子感兴趣,通过竞赛,不断地挑战自己喜欢的领域,并把其他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美国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而与此同时,对于一两个领域的深入探索,对关联领域的积累和投入,并不一定通过竞赛的方式来体现(下文中,我们会介绍斯坦福的录取标准)。同时,若嵩因为喜欢琢磨古诗,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情感和意思,把词的意思猜出来,这也帮助了他考试。考托福,他一次就通过了。“在美高,我发现自己的价值”
也许因为没有被“鸡”过,若嵩和一些进出补课班、竞赛场的孩子比起来,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而他形容少年时的自己,会觉得有点孤独。“就是成长中的孤单吧,好像没什么人能理解你。”若嵩说。他希望到美高念书,因为觉得那里会比较多元。到了美高,是否一切如所愿呢?一些中国孩子独自留学,经历的“至暗时刻”,若嵩有没有体验?若嵩说,到了美高,每天3点多就放学了,作业没那么多,可以自己安排生活。于是,他有机会尝试更多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开俱乐部、体验做导师、写曲子、做志愿者……美高除了学习,也会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若嵩说,当他发现在学习之外,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参与,可以帮助到别人,觉得特别好。“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孤独的感觉被淡化了。而至于大家普遍认为的,美高注重竞技运动,学生需要体育好,若嵩说,的确学校很重视运动,但是,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参加竞技性的运动队。他就没有去。而学校里经常晚上有人开派对、喝酒,这种“美式”社交属性,也并不代表每个人必须参与。若嵩淡定的说,他就没有去,也有很多美国学生不去,以及,也有美国学生表示自己不喝酒,在中国时,若嵩的父母给了他比较大的空间,让他可以去思考,摸索自己喜欢的方式。到了美国,他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没有特别体会到环境变化带来的融入压力。对于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他淡定的选择了不做。“我还是在自己的赛道里面,我不去跟别人比,” 若嵩说。至于他喜欢的古风,如今依然是他的爱好之一。但是,因为若嵩的生活更丰富了,学校的图书馆和数据库也吸引着他,还有户外运动、爬山跑步等等,古风在他生活中占据的比重没有那么大了,他有了更多想要探索的领域。
为什么选择斯坦福?若嵩再次提到了“包容”和“多元”。“我是到了高中最后一年,才开始查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斯坦福吸引我的点在于,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路很宽,这里搞创业搞学术搞Party搞什么的都有。而万物相通,我觉得这是最适合我的学校。” 若嵩说。确定了斯坦福,若嵩选择了申请REA早录取(Restrictive Early Action)。这意味着,斯坦福是他的第一选项,他需要在11年级里有一个强大的学术成绩,以及,在前一年11月份之前,提交一份完整的申请书。申请了斯坦福的早录取,就不可以再申请其他私立大学的早录取项目了。若嵩说,他所在的高中,每年约有7、8人申请斯坦福,最终录取1、2个。相比于之前申请美高的经历,若嵩说,斯坦福更看重文书和课外活动,而美高还同时看重面试表现。斯坦福官方网站说,学校希望在文书里看到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人生体验,二是他的读书经历和学术成绩。学校会通过推荐信等,考量学生的品格和智力贡献;而学生自己提交的文书,学校希望从中看到学生的想法、兴趣,以及,什么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来自斯坦福官方网站的录取要求)
而学校希望看到的,正是若嵩在中学时期探索和思考的。若嵩说,一定要研究学校官网的录取要求,每一项看一遍,就是学校选人的倾向。而根据这个标准,你可以衡量一下是不是自己。斯坦福的录取标准里,列出了四大项,一是“学术优异”(Academic Excellence)。但是,学校并没有规定学术成绩的入门门槛。学校只是指出了希望在成绩单上看到五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学、外语。
学校希望学生在高中的其他选课,围绕着这五门核心课程而延展,体现出学术挑战。至于人们普遍认为的斯坦福偏重“科技”,学校官网的解释是,学校录取的学生,并不是按照专业来录取,而是从学校整体来考虑,所以,以上五门是核心课程。对于若嵩来说,这五门课程正是他的兴趣所在,而他最感兴趣的是数学(核心课)和历史(延展课)。至于为什么是这两门?若嵩引用了自己文书中的解释:“数学是一项给予恰当答案的艺术,而历史是一门提出恰当问题的艺术;日复一日,我发现这两种能力都非常重要。” (翻译版)斯坦福的录取标准里,二是“智力活力”(Intellectual Vitality)。对此,学校的解释是:“我们希望看到你对扩展你的知识和视野的一贯努力、执着和真正的兴趣……我们希望看到那种,能让你在一年级的研讨会上,引发热烈讨论并到了餐桌上依然继续对话的好奇心和热情。我们希望看到你为了你的努力,表现出来的能量和深度,无论是在实验室、社区活动、表演还是在运动场上。我们希望从中看到,你寻找机会并扩大视野的那种主动性。”若嵩在美高期间,尝试了很多事情,就像他自己说的,学校的“多元性”很吸引他。虽然他说自己其实挺容易紧张的,不是那种可以很快地熟悉并引领谈话的人。但是,他的长处在于,可以想得很深,给他多一些时间,他可以寻着线索去思考,然后产出。在美高期间,他说自己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在一个叫做HOPE的人文杂志当主编。这个杂志在80多所学校里发行,若嵩一开始在那里做志愿者、发表作品,后来做了主编,收集论文、照片等协调出版。除此之外,喜欢历史和写作的若嵩,也在其他学生刊物发表论文。(2021年秋季刊的The Concord Review,发表了11篇学生论文,包括若嵩写的:美国革命年代,马萨诸塞州诸城‘联络委员会’所产生的影响。)
斯坦福录取标准里,三是“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学校希望通过课外活动,看到学生能为斯坦福做出的贡献。活动不需要多,学校更希望看到学生对于某一两件事,投入的深度。这个课外活动,也可以是学生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重点是看到你做了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我们也曾了解到,之前有学生录取了另一所名校,讲了她家人生病,她如何帮助家人,查询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产生对医学的兴趣。
至于如何体现活动的深度和成绩,若嵩建议可以尝试去量化,来叙述所产生的影响。比如,假如你写公众号,可以介绍自己有多少粉丝,影响了多少人;如果,你不是某个团体的领导者,而是一名专才,也尽量去描述自己产生的影响。斯坦福录取标准里,四是“语境”(Context)。学校认为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因此希望看到你的与众不同。考量的语境包括:你的成长环境、教育路径、学习和家庭中的责任等等,来全方位“阅读”你的独一无二。
若嵩对于古风的喜爱,以及在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些看似是可以借鉴的,但实际上,无法复制。它的背后,是一个鼓励思考的大环境,以及日积月累的探索,让文理科打通了,让文学和音乐打通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而这,也是斯坦福所看重的。如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符合以上的“标准”,也请先不要着急。顺着孩子的热情,鼓励他钻研自己的兴趣,这份热情和好奇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当他积累到一定深度,很多点会连接成面。当然,如果斯坦福不是他的菜,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大学。不妨现在就通过学校官网,读读看适合自己的那一所。也许,当孩子发现,招生说明某一条中“好像说的就是我”的时候,会更有信心往前走。自己的探索,往往正是最大的动力。10月21日(今天)19:30,我们会举行【科研与竞赛规划】相关的主题直播,和留学家庭聊聊:时间宝贵的学生们,如何避免“规划踩坑”,顺利找到和自己最匹配的科研/竞赛,完善具有竞争力的独特申请人形象?
直播看点:
1.拒绝“同质化”、“没成绩”,海量国际竞赛到底该如何抉择才能展现自身学术能力?
2.商科、理工科、学术等不同类别竞赛,从入门到资深竞赛大牛都是怎么规划的?
3.国际竞赛VS科研,有何不同?能否一箭双雕?
4.有科研履历更受名校偏爱?人人都在做的科研,如何脱颖而出?
本场直播不设回放,扫码预约不错过👇
10月28日(周五)19:30
适合留美家庭收听
#全球聚焦,“中期大考”观察与预测,将对美国留学、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11月1日(周二)19:30
加拿大留学方向家庭必听
#加拿大留学,普娃通往名校的捷径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直播看点:
1.教育,就业,移民......10万中国留学生赴加的背后逻辑
2.工程、商科、数学,最热门专业文书和面试要求大公开
3.加拿大留学规划之普娃如何录取顶尖大学?
了解更多留学讲座信息,欢迎加入家长群👇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