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当间歇性的胃疼持续了几个月,你终于忍受不了决定去医院,然而做胃镜需要排队,又赶上疫情医院封闭。等待期间吃了各种各样的药也不见好转,你开始胡思乱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终于做完胃镜,原来只是胃炎,这才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生病经历。
小到感冒,大到癌症,人这一生总会生病。但我们对疾病和身体状况的判断却总是不准确,以至于真正生病时平添许多焦虑。
有的人宣称自己从来没有去过医院,连感冒都很少,可一旦生病就是很严重的那种;也有的人零散地看过一些网络科普,便忍不住对号入座,怀疑自己刷牙流血是得了白血病,经常便秘就是得了肠癌。
怎样正确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看病时如何与医生沟通更高效?怎样正确看待生病这件事?又该如何正确认识医疗?
看理想App最近推出了《每个人的疾病课》这档医疗科普节目,主讲人王兴是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他会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科普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分析看病、治疗等各个医疗环节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学会像医生一样思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全球癌症死亡病例1000万例。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
这个数据已足够令人心悸,而世界上并不只有癌症一种病。
医学知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但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这都是缺失的一环。
因为缺少基本的医学知识,一些年纪大的人宁可相信偏方,也不相信医生的话,任凭子女磨破嘴皮,也不肯抛弃迷信。
而年轻人们即便知道生病了应该去医院,但若不是久病成医,很多时候也不了解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去医院,去哪家医院,找哪位医生,怎么挂号,甚至就诊时可能完全听不懂医生的诊断。
认识疾病,认识医疗,是我们都应该补上的一堂必修课。
也许你认为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开放,有各种各样的医学科普文章,也有PubMed等向公众开放的医学领域数据库,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研究结果。
但现实是,正因为信息爆炸,大家分辨信息真假的难度上升了,随手搜来的一两篇科普也不具有系统性,难以形成真正的医学思维。
这正是我们推出《每个人的疾病课》这档医疗科普节目的初衷,我们希望帮助大家建立一套医学思维,了解疾病与医疗的本质,同时也理解医生和医疗本身的局限性,从而使你在面对疾病时有更从容、更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减少焦虑,也避免病急乱投医。
节目分为疾病预防、寻医问诊、疾病治疗、科室巡游四个部分,从每个普通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科普关于疾病以及寻医问诊、治疗等医疗环节的基础知识。
在疾病预防板块,你可以了解疾病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关系,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一些疾病常见的预警信号,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还有关于体检的必要性以及就医时间点的知识,帮你提高就医的判断力。
在寻医问诊与疾病治疗板块,你可以学到一些就诊的小技巧,提高与医生沟通的效率;也可以了解医生诊断、检查、选择治疗方案的背后逻辑,了解医疗行为的本质及其局限性,这样,也许你可以和医生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更有利于沟通治疗方案;当然,你还可以学习作为一名病人家属,除了遵医嘱你还能为病人做些什么,从而更好地照顾家人。
最后,在科室巡游部分,主讲人王兴会与不同科室的医生交流讨论,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科室的功能及其常见疾病。
《每个人的疾病课》这档节目的主讲人王兴,是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三甲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他还是世界肺癌大会IASLC发言学者,科普作家,著有《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癌症病人怎么吃》等科普书籍,曾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类奖项。
专业的知识水平,优秀的书写能力,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述,使得这档节目听起来既实用又轻松,同时还充满温度。
在节目评论区,很多人留言表示王兴老师声音很好听,“让人很想听下去”,或者是“王医生的声音一听,就是儒雅帅气的大男孩”。
还有一位用户留言说:“点进来之前没想到是那么温柔的节目!让我想到好喜欢的一部剧,叫《机智的医生生活》~”是的,用节目编辑的话说,金俊完的专业+安廷援的长相+李翼俊的幽(zi)默(lian)就是王兴医生本人。
当疾病降临时,慌乱、崩溃、无助,是大多数人的反应。如果疾病无法避免,那么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是我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个人的疾病课》这档节目可以帮助你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正确的选择。
🚑
主 讲 人
🍎
节 目 介 绍
👇到「看理想App」收听节目,
学会像医生一样思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