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80%的管教冲突,都可以用这招解决,而且爸爸比我还擅长
疫情在家,我们会有个每日计划,都是一家三口达成共识制定的。
我们会根据小D上下午计划执行的表现给予积分,达到积分就可以完成她喜欢的“可选活动”,比如和妈妈一起跳舞,和爸爸一起打怪兽,玩半小时的迷你世界,看动画片等等。
上周五午饭的时候,我们和小D一起回顾了上午的表现,聊了(提醒)下午的安排。下午小D上完网课后,自己会做个手工或者画幅画,如果这件事完成得好,就达到了积分额度。
她选择要和爸爸一起“相信光,打败怪兽”😂
那天下午,我在里屋写稿,突然听到小D在客厅大发雷霆,剁脚大叫,根据多年的经验预判,我立马赶到“事发现场”。
看到她和爸爸僵持着,涨红了脸很生气地对爸爸说,你是个坏爸爸,我不理你了!
我原本担心小D这句话一出,就要激怒爸爸了,已经做好了先静观其变,又随时出手干预的准备。
没想到先生不急不恼,反而对小D说,我们之前约定好的,你要先独立完成手工画画,才能达到积分额度,赢得和我一起打怪兽的机会。
小D继续生气大叫,我完成了呀,我好了,喏,就是这个。她拿出一张上面涂了几个线条的白纸。
先生还是很平静地说,我们约定的是,你要完成一幅作品,而且我们还约定的是,爸爸妈妈会根据你的表现来给积分。根据爸爸的标准,这个作品并没有“完成”。
小D估计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理亏”,立马说,那我现在就做。但仍然气鼓鼓的,离开前故意又跺了一次脚。
看到这里,我知道基本上不需要我干预什么了。
先生仍然很平静地说,小D,你没有履行我们的约定,所以哪怕现在你完成了,我们打怪兽的游戏也取消了。而且,我非常不喜欢你这样发脾气的样子,这件事本来就是你自己说好的事情没做到。
小D一个人进了自己房间画完了画,画画本身让她平静下来了。完成后,她第一时间拿来给我看,妈妈,你看我一个人画完了,我要找爸爸去玩打怪兽了。
她似乎已经忘了刚刚的“暴风雨”,立马又去找她爸爸了。
我听到先生在外面继续和她说,嗯,谢谢你和我分享你的作品,但因为刚刚你并没有第一时间完成画画工作,而且还发脾气了。抱歉,今天我不能和你玩游戏了。
小D又回来找我了,假装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画好画了,爸爸不肯和我打怪兽,你和我一起跳舞吧。
我和她说,爸爸为啥不和你玩了呢?那是因为我们大家一起约定好的事情,你没做,那妈妈支持爸爸的决定,妈妈今天也不会和你玩的。
但你后来控制了情绪,也完成了独立工作时间,这点仍然很棒的。我们明天继续安排计划,你再选择“自由时间”吧。
她两头撒娇道歉,但我和先生都没松口。
而且我们俩其实并没有说好,但回复的答案基本类似,嗯,我们接受你的道歉了,你后来弥补得也很好,但是很抱歉哦,我们今天的约定没有履行就是没有履行,我们明天再重新开始吧。
看完我的转述,你们肯定同意我开头说的,小D爸爸非常值得夸吧。要我说,这就是“温柔坚定”的践行。
但作为旁观者再回顾这整个过程,我感觉这也是我们家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遵守“约定”。
那孩子毕竟是孩子,之前说得再好的,也总会遇到当下不想执行了,就比如开头和大家分享的我家的小插曲。
很多朋友一看孩子违反规则就想教育,而第一句出口的话肯定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听话呢?
基本上这句话一出,接下来就是孩子闹,父母吼收场了。
我们家都会回归到事情本质,所以你们会看到小D爸爸第一句的反馈是告诉小D,你没遵守“约定“。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很强大的,首先它没有“人身攻击”,其次它让我们父母冷静,把讨论点聚焦在事件本身,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我们把小D看作和我们一样平等的独立人,我们在聊“契约精神”。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所谓“温柔坚定”,并不是说不打不骂就好了,而是我们要坚持之前和孩子达成过一致的底线和原则。
而在我家,我们习惯性说的这句话就是,“小D,你没遵守我们之前的约定”。
父母对孩子的定位很关键。管教问题上,你把孩子当“小孩”养,还是把小孩当“人”养,就会有本质差别了。
大J叨叨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