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观察(1)5月10日
之前写上海疫情观察,就有很多朋友想要我分析一下北京的疫情。本来以为北京疫情很快就能结束。不过看这个样子,估计还得几天。所以就也分析一下吧。
北京和上海的差异
很多人会把北京和上海相比。觉得北京目前状况很不好。其实并非如此。
北京的疫情和上海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必须首先理解这些差异,才能理解北京的疫情。
上海一开始坚持精准防控,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在本轮疫情之前,上海的检测能力大概只有每日100万管。这意味着,上海即便以最大量去检验,检完全市人口也需要两天半时间。而且,本轮疫情前期,没做大规模核酸检测就导致根本不掌握疫情发展的情况。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赶紧上马,才发现疫情已经爆炸了。但还是不愿意封城,又挣扎了一两周才全面封。这就贻误了战机,导致最后的诸多不利局面。这些问题,我在冷哲:上海防疫为何这么多坑里面已经写了。
北京的策略就完全不同。北京的策略是,虽然也是围绕发现疫情的人做跟踪,这有点类似于精准防控策略。但有两点差异:
第一,北京很早就普及了场所码,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用北京健康宝扫个码。现在连网约车、出租车都要扫。
有了场所码,一旦发现阳性病例,流调人员可以非常迅速地找出绝大多数密接和时空同步者。因为奥密克戎的代际间隔(就是从被感染到能够感染他人的时间差)非常短,平均大概是1.6天。所以找出密接和时空同步者的速度就十分关键。越快找出来,疫情就越好控制。所以北京的“精准防控”可以比上海更敏捷。
第二,但是上海已经证明了,精准防控策略不足以独立对抗奥密克戎。所以北京在精准防控之外,用大范围核酸检测来兜底。
北京一开始就扩大了核酸检测范围,不只是一开始疫情出现的地区要测,与其相邻的区都要测。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精准防控策略未能找出的疫情传播链条。到了现在,全市基本都是隔一天测一次,一些重点区域是每天都要测。如此一来,就基本掌握了病毒扩散的局面。不会出现像上海早期那样误判形势的情况。
当然,核酸检测不是万能的,很多核酸检测人员并不足够熟练,可能采样效果不好,导致假阴性偏多。但是只要采样足够多、足够全面,一个传播链条上总会有人被发现。
所以,北京的疫情有没有爆炸,这个事情始终是在监控之中。未来是不是一定能控制住,一定不会封城?这不好说。起码目前还没有失控,还没有走到需要封城的地步。
而且,北京当前检测能力是182万管,两天时间可以把全城都测一遍。行动上就会比上海更迅速。(这也是为什么各区大规模核酸筛查要分单双日)。目前核酸检测能力还在加强(9日筛查了1875万人,这肯定不是182万管能承载的)。
如何理解北京当前疫情
北京的疫情,主要是看每天的社区筛查结果,管控内的筛查结果至少在目前并不重要。因为管控内总是非常好清零的。社区筛查才决定了什么时候疫情会结束,还是会扩大。
关注社区筛查结果的时候,具体的人数是次要的,更关键的是到底出现了多少个新链条。
比如昨天的农商行数据中心聚集性感染,一下子跑出来几十例,看起来很吓人。但是他们都是一个链条上的。只要这条链条能串起来,只要流调的人手还够,那就基本可以保证这个链条呈收敛趋势,最终被控制住。
害怕的,其实是未知的链条。这也是大规模筛查的意义所在。
昨天(5月9日)新闻发布会说到的实际出现的链条只有三个:农商行数据中心、朝阳区一家三口和朝阳区另外一个人
农商行数据中心已经追查了密接1897人。这块是非常吃流调人力的。
5月10日的发布会说,从5月9日发布会到5月10日发布会之间,社会面筛查只有一例西城区的主动就诊(连带其密接1例)。也就是说过去的一天里,只增加了一个链条。
另外朝阳区1个混管阳性(在朝阳区),还在追踪。这个链条今天就会确定。
总体而言,除了农商行这个爆得有点猛之外,其他都属于正常发展。朝阳区的疫情是在收敛的。
农商行的聚集传染只要能处理好,问题就不大。
对抗奥米克戎的新策略
我之前反复讲过,在这一轮上海疫情之前。我国主要的疫情都是输入型疫情。就是国外疫情爆炸,导致带毒邮件、货物、人员猛增,总有那么一两例运气不好,突破了防控措施,引发点状疫情。
这种点状疫情,其实是很好对付的。比方说北京在本轮疫情之前的韩国服装店疫情,很快地封锁了很小的一片区域,十几天就结束了。再比如说广州机场的这次疫情,28日发现,29日控制,也是封控了很小的一个区域,30日就不再有社会面新增了。
深圳当时遭遇了香港偷渡来的人导致多点开花,人员到处跑,找都找不到。这算是输入型疫情最最不利的情况。最后呢,还是封城一周解决战斗。
输入型疫情,源头明确,发展时间短(因为高危人群是反复检测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只要熟悉了病毒的基本规律,基本上不太需要大范围封城。
现在遍地开花,还是上海疫情外溢导致的。后续只要不再犯上海这次犯的错误,只要把篱笆扎紧(场所码、大规模筛查的能力储备等),就不太可能再次发生上海这种大规模封城。
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北京为了保护首都功能,接收的入境人员、物资已经很少了。上海承接了不成比例的大量的入境人员和入境物资,确实防疫压力很大。所以上海破防也不完全是上海政府的责任。
但是现在现实摆在这里,目前主要应对的已经不是输入型疫情了,而是上海外溢导致的内生型疫情,那要怎么办呢?
内生型疫情,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溯源。当你发现的时候,可能疫情已经发展了一两周了,输入到本市的源头那个人,可能都康复了,你很难找到完整的传播链条。于是你只能看到一些支离破碎的传染链条,然后尝试扑灭疫情。
这时候怎么办呢?
如果是流调能力很差四五线城市或者乡村。那就没办法,只能封控,快速摁死疫情。代价也不是很高。上海外溢以来,这样干的小城市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大城市这样做的代价就相当高了。但大城市有个好处,就是流调和核酸检测能力比较强。所以就形成了北京当前的策略,亦即:
以各种信息化手段辅助快速流调,对露出头来的传染链条精准扑灭。
以大规模核酸筛查兜底,确保能够发现所有的传染链条。
最终,要么,精准防控策略没能及时扑灭链条,超出了流调能承受的工作量,地鼠越打越多,不得不用大范围封城兜底,像深圳一样快封快解;要么,就慢慢把传染链条全部扑灭了,本地疫情结束。中间可能会有一段僵持时期,是很正常的。
目前北京就处在一个僵持阶段,接下来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发展,就看接下来几天农商行聚集性传染还会产生多少流调未能捕捉到的后续的传染链条。
那么即便本地疫情扑灭了,只要外地还有显著的疫情,可能就还要维持48小时、72小时或一周一次的核酸检测。这是为了万一又从外地传过来一波新疫情,起码能及早发现,及早扑灭。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平息,日常核酸筛查的要求会逐渐放宽,最终解除。
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欢迎长按二维码订阅“冷风吹牛”
微信号:lengfengcn
知乎@冷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