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和上海说拜拜
文/老雷,女侠
1
大家好,我是女侠,挪威籍北京人,一个不标准的假洋鬼子。
今天是我在上海居家隔离的第六十天,生命体征稳定,在高热量团购的胁迫下,体脂略有上扬。
作为留言后台经常被表扬为‘收了五毛钱’的非主流海外势力博主,最近没找到啥正能量素材。
上海阳性病例数据持续走低,但大伙儿的斗志并没有等比例走高。就连昨天测核酸的大白都有些有气无力,仅仅在喉咙周围蜻蜓点水,完全没了平日直捣黄龙的气势。
女侠的朋友圈,以上海居民和旅沪洋鬼子为主体,也有些士气低落。
会不会被带去方舱?方舱会不会漏水?淋浴房会不会被吹飞?会不会被入室消杀?我的猫咋办?
前一阵子,一个目标对象为旅沪老外的调研在圈子里传开了。根据数据,85%的老外打算‘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国的计划’:
老外回家找妈妈,至于上海居民,则在考虑落叶归根回老家,或是干脆琢磨起了移民。微信中有关‘移民’的搜索量在这两个月达到了新高,上海居民功不可没:
大家都在琢磨溜号儿。说起溜号儿,女侠可不困了。
女侠读小学时和家人移民去了欧洲,成年后逃离欧洲,差点在香港和澳洲定居,最终搬来了上海,算得上溜号儿经验丰富。
这次上海整得有些负能量。但我并不打算和上海说拜拜。
这和爱国主义无关,也不敢有关,毕竟根据网友留言,换了护照就该爱挪威。
至于原因,咱来唠唠。
2
要享受一个系统的高峰,就得接受它带来的阵痛,甚至低谷。
2020年初,新冠刚萌芽那阵子,女侠刚好在挪威探亲。
原计划在挪威住上两星期,滑个雪溜个冰。没料着,这一待就是大半年。
这大半年里,雪没划上,家门也没咋出,倒是学会了三文鱼的八十种煎法。
疫情初期,西方的抗疫洋相,我算是一线体验者。挪威地广人稀贼有钱,老百姓身强体壮,属于西方国家中的优等生。即便如此,还是整出了一系列高智商操作,不限于:
疫区归来的高危人群,自个儿坐公共交通回家隔离;
高危人群的同居家人,像风一样自由地在外晃悠;
阳性患者病危,救护车七小时后姗姗来迟,不知是救命还是送终;
在这一系列操作下,挪威政府在2020年初温馨地提示本地公民,每位死者都将能得到临终关怀,可谓非常人性化。
当时中国在干啥?
众志成城,火线封城,在西方媒体的冷嘲热讽下,迅速将疫情压制。4月8日,武汉解封。
立坚同志说,抗疫期间,在中国居住,就偷着乐吧。
这句话在最近被静默的老百姓看来,有些黑色幽默。
然而,抗疫初期那阵子,女侠老外圈子的唯一重大话题,就是抢机票飞回中国。
在最近两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包括我在内的外籍人士,对于自己在中国居住这件事儿,何止是偷乐。
那根本是放肆地大笑。
最近两个月的上海,有不少光怪陆离,也有不少基层智熄操作让人看了胸闷。
但作为旁观者,得说一句 - 在这两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上海都是全世界运转最为正常,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大城市。
别在高峰时动不动沸腾,也用不着在低谷时拍脑袋就想‘润’。
上海最近挺负能量。但还远没有到需要被盖棺定论的时候。
3
这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远远不是最坏的时代。
女侠对历史不大精通,但也明白,作为80后,我们前半生那小几十年,放眼上下五千年,都属于‘极不正常’。
因为太顺了。
这几十年,没有重大战争,经济火箭式发展,全球化如火如荼,科技一天一个变。
风调雨顺不是历史的常态,斗争与混乱才是。
新冠疫情,或许只是把必然的混乱,提前引了出来。
老大哥美国,疫情死了一百万人,总统拜登定期嘴瓢,被怀疑老年痴呆。那个混世魔王特朗普,则搭起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准备卷土重来。
二哥欧洲,正在经历最近几十年最重大的战争。无论战争结局如何,都会深远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马克龙虽然赢得了法国大选,右派勒庞的选票却创了新高,社会割裂进一步加剧。法国如此,英国如此,整个欧洲,大体如此。
三哥印度,最近正忙着辟谣世卫对他们新冠死亡人数的质疑。印度官方数据50万人死亡,而世卫则认为真实数据得翻十倍。
在未来的历史书中,2020疫情元年,或许是一个‘混乱时代’的开幕。
在这个不那么风调雨顺的时代,中国能否独善其身?上海能否遗世独立?
我觉得不能。
但中国会比其他地方,做得好一些吗?
我觉得可以。
4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时代尤其如此。
女侠有不少微信群。根据群里的信息,可以将上海的情形总结为:
基层贪腐,警察粗暴,方舱一吹就倒,消杀不讲武德。
这是真实情况吗?或许某些案例,确实发生了。
但这能代表上海,代表2500万居民,以及几十万基层工作者吗?显然不能。
大家没有看到的‘沉默的大多数‘,或许更接近下面的场景: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轮流接济不会用手机抢菜的老人,与居委物业偶尔吵嘴,但大体互相理解,共度难关;
警察与居民开诚布公地沟通,即便知道对方在录像,也只会提醒一句‘上传视频的时候,不要断章取义‘。女侠在许多国家生活过,没见过那么文明的警察;
方舱大体与豪华不沾边,但基础设施比起初期,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上海在这两个月被骂得挺惨,但在女侠看来,大多数骂声,都得到了回响。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孩子单独隔离’,很快得到了解决;
阴性居民有权拒绝消杀,阳性居民则有权在场监督专业团队进行消杀;
医疗体系尚未全负荷恢复运转,但‘看病难’的问题,肉眼可见得到了显著改善;
每座伟大的城市,都是有韧性的。这不是最好的上海,但它也没那么糟。
后记
新冠疫情注定是载入史册的大事件。评判这类大事件,需要与时间做朋友。
将时间聚焦在这两个月,上海的确瑕疵不少。论果断,不如体量相近的深圳,论精准,不如最近的北京,论基层执行,一言难尽。
若将时间拉长至两年,那放眼全球,上海依然是整体运行最‘正常’的超大型城市之一。
近两天,上海疫情已有被控制住的迹象。若成功,那将为‘超级城市’扑杀疫情,提供范本。
即便是错题本,那也价值万金。
福兮祸所伏。是好事还是坏事,过些日子再评论也不迟。
多些耐心,不要急着和上海说拜拜。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