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的需求不足 vs. 美国的供给不足

中国的需求不足 vs. 美国的供给不足

其他

文/老C


美国需求旺盛,但本国没能力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中国产能过剩,但本国没能力消化这些产能。



1、


2022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年化下跌1.4%,折合 (按2012年不变价,季调年化数字)环比下跌700亿美元,让大家大跌眼镜。


但美国的消费还是很强劲,消费侧增长远超过中国。2022年一季度,美国个人消费同比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7%,(按2012年不变价,季调年化数字)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932亿美元(增长1.8%),中国2022年一季度社零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只有1.3%。



为啥消费增长如此强劲,GDP却是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净出口。美国2022年一季度,(按2012年不变价,季调年化数字)出口环比下跌361亿美元,进口上升1555亿美元,净出口下降了1916亿美元。这一项,吞噬了美国全部的消费增长,还多了1000亿美元的产出缺口。



美国消费确实很猛,但是,美国本土却没有能力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供美国人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美国人的消费,依赖于其他国家的供给。从2020年疫情以来,美国的货物贸易赤字已经扩大到单月12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美国经济的问题,不在需求端,而在供给端。需求过剩,供给不足。毕竟,在别的国家生产的产品,GDP是计入别的国家的。


中国则正好相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两个国家的经济,都多少有点畸形。



2、


经济学的基本的概念,就是供给与需求。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企业扩大生产,出现通胀,经济繁荣。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企业亏损,出现失业,经济衰退。


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了一次次的,繁荣衰退交替的经济周期。


二十世纪初咆哮的二十年代中,无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创造,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民众旺盛的消费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改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繁荣。企业纷纷扩大生产,民众扩大消费。供给和需求同步快速增长。然后,1929年的大灾难,宣告了经济繁荣的终结。


严重的供大于求,导致了1929年后的经济萧条。萧条本身进一步降低了需求,供给和需求曲线同时向左方移动,社会产出大幅下降。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真正解决大萧条问题,只能说是缓解。真正解决大萧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人类摧毁坦克、飞机、城市,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巨大需求。所谓的供给过剩,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了。创造GDP很容易,挖个坑再填上,战争其实就是挖坑然后填上。这种巨大的需求,在战时都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战后,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凯恩斯创造了宏观调控。经济不好,供大于求。出现失业,就增长财政支出,降低利率,打打鸡血。经济好,供不应求,出现通胀,就提高利率,泼泼冷水,防止经济过热。二十世纪60年代,这种宏观调控非常有效,经济学家总结出了一个失业与通胀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胀高,失业就低。失业高,通胀就低。



3、


然后,二十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就被活活打脸,出现了“滞胀”。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经济学家对滞胀的成因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理论。本文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一下。


为什么会出现衰退,本质上是需求不足,供给跑在了需求前面。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企业亏损。随后,一批落后企业被淘汰,产能下降,回到了供需平衡。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无论是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利率,还是提高通胀率,都是扩大当期的需求。低利率,人们就不愿意存钱,把钱当期消费,甚至借钱消费。人为的把当期需求扩大,制造供不应求,企业扩大生产,增加雇员,用这个来渡过衰退。


然而,这种做法是有极限的。刺激太多就不管用了,借钱也有上限。就算通胀再高,实际利率再低,人们仍然没有能力扩大消费。相反,人们反而会把通胀放入预期中,企业也按通胀率来调整价格和工资。工人按通胀率要求企业涨薪,原材料的涨价幅度比制成品还高。人们并不会因为通胀扩大消费,企业也不会因为通胀就扩大生产压低价格。高通胀和经济停滞就同时出现了。


经济学家为解决滞胀提出了很多理论,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根真正解决滞胀,是靠不惜代价提高利率,先用超高利率,以衰退为代价,按住了通胀,然后再解决增长问题。里根经济学的另一个代价就是政府负债的大规模扩张。老百姓欠钱多了,就会影响消费。但政府不管欠多少钱,都可以借新还旧。


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本质上是需求的变化快,而供给更刚性供给增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工厂要建设,工人要培训。等供给好不容易增加到位了,可能需求已经进入下降周期。供给减少,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美的达到新的均衡。企业要裁员,工人会失业。


这种供给刚性,导致了有些时候经济过热,出现通胀,有些时候经济衰退,出现失业。



4、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一个新的国家,进入了西方经济循环。就是中国。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循环后,通过制造业转移,把不够灵活的商品供给端转移到中国,可以解决美国供给不足导致的通货膨胀,以及供给过剩导致的衰退问题。


建一座工厂需要时间和投资。供给不足时,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成一座工厂来提供产量。而供给过剩时,工厂的产能无法充分利用,导致亏损和失业。


工厂转移到中国,只要中国拥有大量的过剩产能,经济繁荣时供给不足的问题就不再存在,可以避免发生严重通胀,中国的产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以低价格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廉价的中国商品,帮助美国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通胀是一篮子产品价格变化的平均数。玩具、衣服、电器,二十年不但一分钱不涨价,反而价格不断下跌。学费,医疗费用,价格则火箭上涨。一平均,通胀还是很低。


而大量过剩产能在经济衰退中导致供给过剩的苦果,也不需要由美国承担。


碰到需求下滑,经济危机,失业的是中国的工人,倒闭的是中国的工厂。产能过剩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自己都没有产能,自然也就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无论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还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是华尔街自己的贪婪搞出来的。工业时代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确实已经在美国不存在了。


对美国来说,只要美元还是储备货币,拥有全球霸权,只要美国还处在技术、品牌和文化的顶端,技术品牌和文化霸权可以给美国继续带来巨额利润,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中国买产品,实现低通胀,高增长。


看上去美国似乎占了便宜。但这种转移,对二十年前的中国来说,也是非常乐意的。


对中国来说,这是大好事。确实,产能过剩,一旦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危机。但对于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村本来就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的状态。几亿人没有充分就业,还管未来会不会有产能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呢。先把产能建起来,让这些人有机会在制造业就业。


于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中国就一拍即合,形成了中美经济循环。美国人负责消费,中国人负责生产。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能,让数亿隐性失业的中国人实现了就业,而美国,得到了30年低通胀的经济繁荣。中美合作绝对是双赢的。


中美两国在这种双赢贸易下,都获得了巨大利益。两个国家被称为Chimerica。中美两国,在过去二十年中,经济上形成了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的关系。一个负责消费,另一个负责生产。这种分工合作产生的中美经济循环,让两个国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大赢家。从2000-2020年,二十年间,全球GDP增长的接近50%,归属于中美两国。中国第一,美国第二。



5、


虽然中美合作是双赢的,但两个国家都有担忧。


美国的担忧是巨额的贸易逆差,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产业空心化。同时,也担心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造成挑战。


中国的担忧是,巨大的过剩产能,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将导致大量产能空置,失业和投资亏损。


中国的供给远远超过国内的需求。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的对策是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中国的需求不足,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下滑,不赚钱。对美国而言,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产品,减少美国的通胀。但中国不愿意把自己的产品继续卖白菜价,于是搞供给侧改革,削减供给,力争提高出口价格。但本身因为需求就不足,再控制供给,产出就进一步下滑。


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想继续实施供给侧改革,同时保证经济高速增长,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目前中国政府的决心就是,宁可经济增长慢一点,也要调结构,去产能,防止未来出现更大的经济危机。


同时,也用各种方法,提振国内的需求。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的平衡。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经济增长率也会掉下来。


在奥巴马时代,美国的对策是寻找新的供应国,取代中国的地位。奥巴马知道,传统制造业已经永远不可能回到美国了。所以,奥巴马主推TPP,企图用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取代中国的供应地位。


这条思路是正确的。美国的供给不足,需求过剩的现状,要求美国必须找到一个或多个能源源不断提供供给能力的国家。既然美国觉得中国太过强大不放心,找替代供应国是很正常的选择。这种情况对中国也很不利。中国去产能,全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产能。中国产出下降,但全球还是供给过剩。


但用其他国家取代中国的供应国地位,一个是没那么容易取代,另一个就是美国的穷人不愿意。特朗普上台后,改了政策,搞贸易战。企图通过增加关税,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样,一方面可以打着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旗号,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关税让中国产品丧失竞争力,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


然而,美国本来需求过剩,供给不足。本身价格就有上涨压力。再搞贸易战,价格上涨压力更大。疫情来了,一边搞大规模财政扩张,扩大需求,另一边疫情又造成供应链中断,供给减少,自然而然通胀就来了。



6、


对中国来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但中国砍自己的产能,自身也非常痛苦。所以,能减少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供给,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需求的事情,对中国提振经济有利。


对美国来说,需求过剩,供给不足。但美国抑制自己的需求,会影响自身经济增长。所以,能增加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供给,减少除美国外的全球需求的事情,对美国控制通胀维持增长有利。


这样,大家就可以想想,什么样的事情对中国有利,什么样的事情对美国有利了。


这个话题,以后再单独写文细聊吧。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敦煌,中国的骄傲,中国的耻辱Taboos on essay topics are more gossip than gospel.当数智化遇上碳中和,我们需要怎样的供应链? | 甲子光年领事馆移民签证vs.美国I-485调整身份砍伐后院百年大松树英国博士 VS 美国博士,7个不同1个共同点压力大的时候,你真的需要这 2 个字![电脑] 玩法独特、充分照顾老用户的需求,iCUE ELITE LCD 升级套件《蜗居》宋思明:男人不同阶段对女人的需求是什么?中国产奔富酒今年问世,澳酒业仍期待重返中国市场!CEO称:中国对澳洲葡萄酒“仍有需求”!最航运 | DP DHL一季报 vs DSV vs 德迅,隐忧及应对和市场展望!绿卡还是国籍? 英国移民监要求不可忽略你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离谱的需求?中国物流进入3.0时代:需求猛增,同城物流该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兰卡资讯 | 三周内燃料燃气供应最困难,恐只满足一半需求;美国批准1.2亿美元新贷款你的目的是什么?!踏水坊·有锅气:年营收3000万,专注餐饮定制28年的供应链企业如何抢滩复合调味料C端市场最航运 | 美国创历史通货膨胀下的独特零售行业 Home Depot vs Lowe's供给持续增加,“卷”起来的医美上游风光还在吗?003航母 vs 美国福特级航母:讲讲003一些不寻常的东西欧洲央行5月信用债购买:或需填补每月70亿欧元的需求空白短期看流量,中期看供给,长期看品牌《人世间》最真实震撼人心的一段,是秉昆去请国庆搬走时, 他老婆吴倩那不讲理的暴怒叫唤大国的腾挪:未来最稀缺的能力是理解基层中国的能力LibreWolf vs Firefox:谁是真的隐私英雄 | Linux 中国一句“证据不足”,美国又要逍遥法外?美国VS沙特,谁将笑到最后?【七言-和诗友】海外需求放缓,中国出口降速纪录片揭露暗网杀手!一个骗子杀手网站背后,每个单子的需求却都是真实的...开源朗读者:Brave vs. Google Chrome:哪个浏览器更适合你? | Linux 中国谭飞VS宋方金:现在的中国喜剧人能从周星驰身上学到什么?资金不足如何投资美国房地产?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面对不确定性,如何打造有韧性的供应链? | 甲子光年本周vs小朋友们的科普答疑:银心黑洞、珠峰气象站、太空草莓、美国红狼...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