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叶店里永远没人?
逛街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街边的茶叶店,就会发现这些店似乎总是十分冷清。
不管什么时候路过,店里都几乎没人。
茶叶店的生意都是怎么做的?这个行业是怎么完成销售的?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大多数茶叶店常常都是冷冷清清的,顾客一般去得特别少,可就是倒闭不了,茶叶店里的老板一直都悠闲得很更让你不解的是,人家一年还能挣不少钱,比起那些门庭若市的店铺,一些茶叶店反而挣得不少。
主要原因在于,茶叶生意一般在特殊的时间是会有大量需求的,比如说在中秋、过年的时候买的人比较多,在这个时间段的销售额度会占到全年大半以上。
对于标准不规范的线下传统的茶庄和茶叶店很可能会适当提高茶叶的价格来获得高额利润,另外有网店的茶企在这个时间点通过一些满减优惠活动来提高销售额。
茶叶这种产品不同于日用品,它日常不需要大量的客流量保持经营,通常需要隔一段时间消费。
不比天天去面馆里吃饭,天天都可以去,茶要喝完得要一段时间呢。
茶叶做的是圈子经济,几乎都是固定的客源,主要靠老顾客和朋友,很多老顾客需要买茶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买茶渠道越来越多,不局限于实体店,比如,如果你想买小罐茶,可以去网上自己下单,如果着急你可以联系当地的线下店,分分钟给你送到家里,这样省时又省力,谁还会没事跑到实体店里呢。
我有两个做生意的朋友,一个是做红酸枝家具的,另一个是搞农产品种植的。
他们最初对自己产品销路方面都是一片迷茫,是茶叶店给了他们最初的灵感,帮助他们打开了销路。
一个一个来说。
做红酸枝家具的,算是子承父业。父辈就在家具城里有一个门面,后来家具城倒闭,他家去做了别的生意。这小伙可能是从小在父亲家具城里店帮忙,对木料颇有研究。
最开始想做金丝楠,后来算了下,本钱不够,只能做高仿的金丝楠,也就是假的,比如水楠木那类。后来观察了一下市场,觉得做假楠不如做红木,最后选择了红酸枝为主。
开张之后就发现他父亲那种实体门店真是难做,现在的销售渠道太发达了,信息透明度也高。
跑实体店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很多到店看一圈就是为了看款式,打听价格,之后自己在网上找厂家对比,价格没优势的情况下,不会选择你的店。
最初一年半,盈利还不够店租的三分之一,小伙天天愁眉苦脸吃不下饭,说自己没用,不会互联网,只会上一辈的经营方式,赚不来钱。
后来是怎么打开销路的呢,就是无意间注意到离他的家具店顺着大道走 3 公里,穿过 2 片居民小区处,有一大片茶叶店。
南方尤其是安徽这里,著名茶叶产地,安徽十大名茶百度可以搜,卖茶叶的特别多,茶叶店一般还抱团销售,基本都是一片一片的出现。
小伙没事来这里转,发现有的茶叶店基本就没开过门,常年闭店。有的茶叶店没什么特别装修,茶玻璃橱窗上用红色绿色胶带纸贴几个字「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霍山黄芽」等,跟仓库一样,一半的场地堆的是货,剩下就一个架子放点样品,一个前台接待。
有的茶叶店则装修比较用心,店面可能不大,但是外面是霓虹灯牌子,里面有茶桌,货架,展台,同样的空间,显得很精致,货不在面上,估计是在后面的屋子里。但是无论是哪种茶叶店,基本都看不到客人。
本来是当散步,经常往这边走,过了能有半年左右,小伙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上面说的 3 种茶叶店,第一种常年不开门的还在那里,依旧不开门,也不换门面。
第三种精致到一个人没有的,也还在那里,依旧一个人没有,依旧干净清雅。
只有第二种,半仓库半店面不讲究的,好几家改换了门面,改做别的了,或者换了招牌。
于是小伙找机会说买茶,实际是想进去和老板聊天。
第一种常年闭店的自然是没机会进了。到还没倒闭的第二种不讲究的茶叶店里,老板或者老板娘都是无精打采,看客人来了也不冷不热,没什么热情,随便招呼着。
说要点毛峰吧,直接问你要多少钱一斤的,然后往地上几个袋子一指,这种 188 一斤,这种 388 等等。「还有更好一点的吗?」往架子上礼盒一指,这种高级,888 一斤。问老板生意怎么样,老板都是重重叹气,说不好做,转行。
接着到了第三种茶叶店,装修精致的,也是只有老板或者老板娘一个人。但老板明显很热情,几种茶叶样品都装小瓶,问你要什么品种。
说要点毛峰吧,于是老板直接拿了 3 个杯子,从桌上的一壶热茶中倒了一杯,又从另外两个小瓶中各倒了一点茶叶,然后玻璃壶里热水泡好。说这3种都是毛峰,尝尝要哪个。
小伙注意到,这种精致的店,茶叶架都是精致的茶隔那种,还必然有一套红木桌椅放着功夫茶具给客人品茶。
小伙问老板生意怎么样,老板笑笑说还行呀,又说旁边的 XX 听说要改行,我过一阵就把他那收了,两间打通,搞大一点,再弄个屏风,再弄个大点的红木架和红木茶叶柜。
小伙就问了:「我看你这都没人,搞大一点不是店租更高,你还整这实木桌子茶叶架屏风,不得更多钱吗?」
老板又笑笑:「茶是什么?茶是品味啊!人多的那是烟酒店小卖铺。不搞这些哪来的品味。我这现在小,我打算这边扩一下,然后明年在城东再开一家。」
「那都没人,你整这么大给谁看呢?」
「只是你来这会儿没人,那天来个那边开厂的小老板,带客户来谈生意闲聊,研究资料,顺便给客户介绍特产茶,在屏风那边一坐,安安静静的,喝几杯茶高高兴兴走了,当天就买了点散茶加起来不到 800 块钱。过几天我这大礼盒一下订出去 300 套。又过一个月端午,给员工发茶,普货让我做个高雅点的包装,又出去 400 斤。这样客户一个月来俩我就行了,还要多少人呢?」
小伙顿悟。赶紧说:「我是 XX 那边做红酸枝家具的,厂家直销,你这实木桌茶隔屏风我都能订做,需要来找我啊。」
后来小伙专门把这个地区看似高档的茶叶店店面撸了一遍,给他们推销红木家具,还到了城东,城北两片茶叶城去做同样的事,两个月销出去 25 套实木桌,40 来套茶隔,而过去一年半加起来实木桌才销了 17 套。
做红酸枝的朋友说完了,再说种植农产品的。
这个朋友种植的农产品比较另类,是一种小体型玉米,也是现在市面上常说的「把玩玉米」,这种玉米个头小,最小的甚至只有 3 厘米长。
颗粒坚硬紧实,不容易掉粒,颜色丰富,吃起来苦苦的,不能吃,但是封胶之后把玩起来手感超级好,挂在哪里当挂件也特别另类好看。盘玩之后像玉一样有包浆光泽,特别可爱。
这个朋友是大规模种植这个东西的,据我所知,两三百亩地是有的,年产量 4 万根以上。然而最初这东西没销路啊,没有人认这个东西,磨成玉米面还难吃,又苦又硬。
朋友找销路的时候,想到这东西能跟文化品位靠一点边,就得往品位上靠。
他自己想到的是景区当纪念品卖,事实这个销路也很成功,据说每年景区销出去 2 万根以上。我结合红酸枝那个朋友,跟他说去茶叶店茶馆试试,在茶叶店装饰和茶叶礼盒里配送,显得高雅。
朋友觉得可行,去谈了几家,果然有老板拿了几十个样品,愿意试试。正巧赶上过节单位发礼品,还有给客户备礼品的单位,做了精致的礼品包装,每 250 克茶叶分两包装礼盒,礼盒空着的另半面装一根饰品玉米,效果非常理想。
那个老板第一批货销售成功后,后来每次都 500 根的从我朋友这里订玉米。再后来,其他茶叶店老板也有效仿的,我朋友小饰品玉米销量增加几千根。
事情经过大体是这样,先不说我朋友小玉米的事情,就只通过这个数字看茶叶销量,每半年左右 500 根,也就是说每半年高端礼品茶销售出去 500 盒。
那个朋友所在城市消费不高,高端礼品茶 588 一盒,利润按茶叶店普遍传说的 60% 利润算,每盒利润 350 元,500 盒就是 17.64 万元,每半年光高端礼盒茶收入就有 17 万多,加上平价茶,散客茶,每年利润 40 万应该差不多。
所以茶叶店不是自由市场,人越多越好,看着没人却一直存在,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和道理。
茶叶店的赚钱对象一般都不是散客,所以人多人少对它生意没有什么影响。茶叶店主要是靠高端人群和团购这种模式赚钱的。
至于我们这种一般用户,喜欢喝茶的话,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去茶叶店或者茶城,当然你家旁边有的话,去一下遇到精致的,品一下买的更放心。
而茶文化不浓厚的城市,茶叶店不规模化的,又日常喜欢饮茶的人,完全可以在网上买口粮茶,建议别买太便宜的,因为基本都是陈茶或者储存不当的茶。
我个人喝绿茶比较多,因为我喜欢那种青草味。
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
别的品类茶都是朋友或者网上推荐的:小青柑、安吉白茶。
| 答主:王老师的世界观( 8.8 千人赞同了该回答)
没人光顾而又常开不关的茶叶店、美容院、古玩店、珠宝行……常年上演着这样的戏码。
甲方领导是「爱茶之人」,去他家喝茶,你客套的夸夸茶叶,他开始给你讲这个茶叶的故事,最后能聊到一个不图赚钱就是爱茶的茶叶店老板。
次日你去这家店,和老板说我是 XX 总介绍来的,买 5 万茶叶,寄存在店里,需要时再拿........后来,生意顺利的不得了。
外面看着就不敢进去的美容院,每天都有人去拿着身份证开卡,没问几句就办了十几万的金卡,但是就是不来 SPA,利润率高到不行......
可是,过段时间,这么好的生意就会被老板卖了,老板换的比员工还勤,也不知道来开卡的人为啥不来 spa,钱仿佛是大风刮来似的.....
一个清朝花瓶摆在架子上显眼的位置,开价 10 万,你当场交钱,拿去鉴定、拍卖,拍卖会上有人举牌 80 万,吓退众人后成交,神奇的是,没几天,这个花瓶就又出现在了原来的古玩店里,开价 10 万。
大师跟你讲,你需要纯绿翡翠保命,事业才能顺风顺水,踏破铁鞋,你可算在家珠宝店找到了大师说的那种造型的翡翠挂件,20 万一分不减,你一跺脚买下,果然领导一路对你提携有佳,大师太灵了。
知乎热门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