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集采:集采深化,从临床器械到消费器械
之前一直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的,我给出的回答都是消费器械集采难度和必要性都比临床器械的排名更靠后。但同时也说了在国家政策面前,任何产品都没有什么集采免疫性。
而随着种植牙、隐形正畸以及最近OK镜也出现在部分省市的集采名单中。我们认为药械集采已经深化,进入到集采边界最末端,也就是非临床非医保类产品。
而且,我们也要关注到,集采深化的目标,也从医保节省为目标,延伸到部分民生目标,也就是保证社会医疗消费产品的价格普及性。
无论是齿科还是眼科,都是消费者广泛并且社会热点度足够的领域,与民生关联度较大。
集采进程:单省份集采是集采初始期,从单独省份集采到省际联盟,到国家层面,是重视层度和级别的不同。后续是否会演化到国家层面集采,要看政策态度。
出厂扣率Vs降幅:我们观察不同品类的经销代理体系,OK属于典型的出厂扣率不高,渠道利润丰厚的品类。
从欧普以及爱博的报表看,包含试戴片的出厂价格在500-1000元左右,而终端价在5000-10000元,也就是说出厂价大约是终端价的10-20%。
之前集采过的品种,与此类似的是眼科人工晶体,从人工晶体集采结果看,对出厂的影响不大。所以,以此类推,可能OK镜集采也不大可能出现低于出厂价的情况。
渠道压缩:从器械集采经验看,对于渠道影响比较大。而对OK镜来说,所谓的渠道大约分几类,第一类就是OK镜厂商的经销商,第二类是民营医院,最后一类属于欧普模式,厂商+门诊模式。
我们重点说说民营医院,大家都知道OK镜、人工晶体、IVD等器械耗材,给到民营医院的价格远低于公立医院,也就是所谓的直销低价。
从最近上市的何氏眼科的招股书可以看到OK镜的采购价大约在1200元左右。
所以,如果OK镜集采带来终端价下降,的确会影响民营医院的近视防控业务,但与齿科的种植牙集采类似,影响只是部分业务,另外技术服务费也会在集采方案中有所调节。
对于欧普,厂商+视光门诊模式中,可能厂商角色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门诊渠道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些。
从仿制药到支架、骨科等临床器械,之前几轮集采已经给投资者展示了不同品种集采深入之后,股市的相关表现,整体来说就是集采降幅以及格局影响与市场预期之间的博弈。
既有集采影响度加大的持续下跌,也有实际情况没有预期那么差,带来的边际改善和股价反弹。
第一只靴子已经落地,股市也给了较剧烈的反应。那么后续可能还有哪些节点和步骤?
外部环境:第一个省份集采出消息——集采方案落地——集采博弈结果。
市值预期:第一波杀跌——业绩增长+估值消化——市场预期与集采结果比较。
现在大约处于第一波的状态,后面会有一段时间市场预期与估值重新磨合的状态,然后到可能最后要等集采结果和当时预期的比较,从而决定是上演冠脉支架还是骨科脊柱的走势。
OK镜集采的影响,正反两面看。
正面看,作为消费品,特别是需求强并且渗透率很低的品类,价格降低之后的需求弹性会起来。
反面看,之前作为消费品,整体估值体系不算低,未来消化估值的路途还比较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