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花费百万送孩子出国,中英文却一样没学好?母语的力量一直被忽视了...

花费百万送孩子出国,中英文却一样没学好?母语的力量一直被忽视了...

教育


 看点    对于走海外升学路线的孩子来说,学好英文是王道,这点似乎毋庸置疑,很多家庭为了语言环境,也越来越早地送孩子出去。然而有学者却认为,重视外语的第一步其实应是重视母语,如果孩子的母语没有打牢基础,未来在语言认知能力方面,也许会很受限制……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柯察金    编丨Leon


留学低龄化,是近些年国际化教育之一大趋势,越来越多孩子小学阶段就赴英奔美,乃至南洋、东南亚等地也日益火爆。

家家有本各自的经,但低龄留学无疑有一点共通考虑,即希望给孩子尽早浸润外语环境,在外语方面先人一步。

可语言环境恰如水土,离异乡近些,离母语就远些。小朋友的母语,尤其是在低学段,其实比较脆弱——成人常惊讶幼儿出国后对话能力进步之迅速,但往往没注意到,孩子也会很快地丧失母语使用能力


纯把语言当做工具而论,语言学习完全是个人选择问题。不过,西方一众学者认为,任由母语退化,并非科学明智的做法。

甚至有教育者警告:如果孩子的母语尚且“蹒跚”,且出国后未能得到良好支持,最终有可能会出现母语、外语“双输”的局面,连带着影响到学业的进步。

简单来说,孩子中文越好,英文就越好;中文是70分的水平,英文能达到的往往也只是70分的水平。

听上去有些指东道西、不知所云,但母语与二语并行发展,已是北美广为流行的双语教育理念,拥趸众多。那么,此论到底有何依据?


“冰山理论”:
母语是认知的基石

先来聊一点背景吧,说起双语,经历过的蒙昧与误解也真不少。


我们今天熟知的双语教育的概念,其实蛮久了,早在1929年便在卢森堡双语教育会议上诞生。


不过,那时候不管是坊间学界,大多数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多语教学这玩意儿,容易把小朋友的大脑搞坏,是阻碍儿童智力发展的负面因素。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双语教育理念强调“归化”。啥意思呢:孩子到美国来,就感激涕零学英语(强势语言)吧,乡音(弱势语言)趁早给抛了!甚至移民过来的小朋友,在学校如果说家乡话要被惩罚,他们被教育“要对自己的母语文化感到羞愧”。


在上世纪的北美移民潮中,大量新移民的孩子与本地学生同处一个课堂。人们发现,这帮非英语母语的孩子,在1到2年内,口语水平倒是能跟上来,但学术表现却落后于同龄孩子。


于是,教师们倾向于认为,这些移民孩子是不是智力存在问题?


今天我们明白,这种逻辑显然是偏见。然而,在彼时“肤色决定眼色”的大环境下,教师还是习惯于给这些孩子,简单粗暴地贴上“具有学习障碍”的标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学者敏锐地提出了质疑,其中的代表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吉姆·卡明斯(Jim Cummins)


吉姆·卡明斯

国际双语教育研究领域知名学者


他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此提出异议,并在一批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


这帮移民过来的孩子在学业上的不佳表现,恰恰是因为学校试图去除他们母语,而非什么智力上天然的缺陷。


问题来了,母语有这么重要么?


卡明斯举了个例子:


试想,当一个小学生已用母语学会“看钟报时”。若要他再用第二门语言报时间,是否还需要重新再学习一遍“时、分、秒针”的概念?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块表放到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纽约也好,北京也罢,不论是用英语表达,还是中文描述,报时的规则都是一样的,孩子只需要换一种说法(学习表达此概念的“新标签或表层结构”。)



也就是说,提升母语的时候,不光是学偏旁部首、阿波次得,大量的认知方面的能力,已经嵌入到孩子的学习中。


当然,报时是比较简单的例子。像比较复杂的语言读写和思维技能的迁移也会发生:


比如在文章或故事中,如何区分主旨和枝蔓,如何辩明因果关系,如何区分客观事实和个人观点,如何判断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等……


孩子如果这些认知能力构建的比较好,便可以用母语带来的储备,更好地进一步去滋养外语的学习。


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层面。


 一、要对语言能力的水平做个区分 


首先,一个人英语说得顶呱呱,他的英文水平就一定好么?还真不一定。


摊贩老板能在菜市场口若悬河,不代表可以写出逻辑自洽的文章;同理,孩子的口语交流能力上去了,也不意味着学业能力没问题。


真正考验学术水平的,是语言能力中更深层次的那一部分。


一般来说,孩子在国外浸泡一下,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就能够把英语会话能力搞得差不多。卡明斯将这一部分称为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 skills(简称BICS),也就是基本人际交流技能,或者叫“表面流利”。


认知/学业语言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inguistic proficiency,简称CALP)或者称“精通语言”,至少要5年,才能达到当地同龄孩子的相应水平。


“精通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在学术领域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跟“表面流利”的一个明显区分,在于需不需要上下文语境。


日常的会话语言,一般是要有语境、有上下文的,但学术上讨论一个东西,则可以极其抽象。


比如“东西掉下来了”,这是个日常会话语言,它需要语境:什么东西,怎么掉下来,后来砸到什么了没有?但学术语言里,只需要简单的一个词——“引力”。

BICS和CALP的区分


 二、母语与外语,并非孤立的存在 


卡明斯这一区分,引起了人们对移民儿童学习情况的重新思考:哦,难怪孩子口语能力还可以,学术跟不上来——移民过来的孩子,CALP的基础从哪里来?母语!


卡明斯提出,母语和外语不是相互独立的,母语的发展程度,会对第二语言的获得产生相当的影响。只有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学习者才能从双语教育中获益。母语的学习、认知能力强,外语的能力也会更强。

 

卡明斯“双冰山”示意图


这幅“双冰山”示意图,形象地说明了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关系:


乍一看,双语似乎是浮于水面的两块独立的冰山,但实际上,水底下是相连的——母语和外语的深层概念具有共性,或者说相互重叠。


所以卡明斯强调,在母语的CALP获得之前结束教学,只会使得学习者认知能力滞后,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低下。


以上便是吉姆·卡明斯著名的“冰山理论”,或称“深层共享能力假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双语教育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塑造了国际双语教育政策。


英语到底要不要趁早学?

“冰山理论”也自然而然引申到另一个问题:孩子到底啥时候学英语(或者其它外语)?


如果考虑到认知/学业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那么似乎应该先等孩子学好母语,然后再考虑外语。


美国双语教育研究专家巴巴拉·祖瑞尔·皮尔逊(Barbara Zurer Pearson)博士便认为,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9岁以下的研究对象,往往只用1年时间就将自己的首选语言换成了英语。所以,应该等孩子上完小学,才足以支撑起母语。

巴巴拉·祖瑞尔·皮尔逊

然而,这似乎与大众熟知的“关键期”假说相矛盾,因为“小朋友学语言比大人更有优势”,几乎早成了家喻户晓的定理。


这,不就打起架来了么?


 学英语,到底有黄金期么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Eric Lenneberg首次提出了语言的关键期的假说(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从生物学的角度,阐释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源于儿童脑神经的发育优势。


的的确确,“关键期”假说已被广泛用来指导外语早教。但这里面其实有个误区……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里的“关键期”,是什么关键期?


关于第一语言(母语)的关键期假说,已是言之凿凿:


从出生到大约10岁之前,孩童的大脑对语言的准备最为充分。


一些极为特殊的案例可作力证:有孩子出生十多年后,一直被剥夺学习语言的权利(例如监禁),结果无论怎么训练,始终连最基本的语法都无法掌握。

不过,英语学习的关键期则属于“二语习得”范畴,还真不能简单划等号。


事实确实如此,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在学界并未有定论,有支持也有反对。


反对者不仅有理论支持,也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任何年龄开始习得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达到母语水平;过了青春期后,学习者也具备有别于幼儿的独特优势。


而即便支持者里头,也有分歧。比如说“黄金期”,到底是几岁?


有学者认为是 0~ 7 岁,有学者认为是从出生到青春期,有学者认为是从 6 岁开始至青春期结束;另外,也有的认为不同要素( 语音、语义、句法、词汇等)有不同的关键期……


婆说婆有理,一言蔽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只不过,育儿不是做研究。在这个凡事讲求加速的社会,做“早鸟”成为社会默认的绝对主流,其它任何假说只能靠边站。


所以巴巴拉后面又补充了一句:


“也可以尽早地给孩子引入第二语言,但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在开始学习外语后继续巩固母语。”


这建议应该算中肯。在各种假说相互打架的时候,稳妥的办法是折中。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成长是单向列车,要真有关键期错过就回不去了。


好在,早点学英语和保持母语之间不打架,那就齐头并进吧。


 建立双语的日常使用制度 


大多数家庭其实都不希望孩子母语流失掉,只是一旦选择低龄留学,诸多方面难以把控。幼儿的母语脆弱,经受不了强势语言的冲击。如果家庭自身没有坚定的保护母语的意识,小朋友在国外待个两年,不用想,张口闭口一定是英语。


巴巴拉认为,家庭建立双语的日常使用制度,是孩子母语和第二语言并行发展的关键。她在著作《培养双语儿童》中,提供了一些家庭中最常用的策略。


培养双语儿童
巴巴拉·祖瑞尔·皮尔逊

比如“家庭使用弱势语言”,简单说就是,孩子在学校说英语,一回家就讲中文。如果父母只善于用母语交流,这种策略是唯一的选择;如果父母都说双语,采取这种策略也很普遍。这种策略下,孩子更擅长用“地点”来区分语言。


再比如“父母分工”,即两位家长各负责说一种语言,特别是混血家庭,父母一般是说各自的母语。这种策略下,孩子更擅长用“人”来区分语言。


无论用什么策略、让谁跟孩子说双语,基本原则在于提供动机和机会。父母要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动机去使用弱势语言(母语);足够的机会去和弱势语言的使用者一起交流和互动。


同时保证:始终提供孩子使用双语的外部条件;亲自或让他人坚持对孩子说双语;让孩子感受到说双语的好处。


有妈妈带孩子去英国读书,但那边中文书确实不好买,品类也少,她便从国内快递过去小半吨的中文读物,给孩子打造了一个母语书库。好的信号是,如此重视母语的家长,越来越常听到。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进入具备优质语言教学项目的学校,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有很大帮助。


总之,“倘若家庭的生活双语课安排得既随意又有趣,且配合着学校课程,那么双语并行的培养会更有成效。”巴巴拉如此总结。


结语


回过头看“冰山”这个名字,本身便很有些意思。不仅生动,也像是某种现代性的隐喻。


这种隐喻在于,人们以为看到了事情的全貌,但或许只看到了冰山一角;以为选择只在于个人,但没想到它或许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


这大概,也是教育耐人寻味之所在:一半在海面上,一半在海面下。


而就假说本身,“冰山”的启示也足够动人:


原来,比起学习过程中的痛苦与阻力,母语给一个孩子的滋养,是潜移默化,是持续终身。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浏览)

 

Cummins' Matrix: the Audit Tool for CLIL,ateneu.xtec.cat;
Language learning in k-12 schools: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best practices,openpress.usask.ca;
Raising a Bilingual Child (Living Language Series),Barbara Zurer Pearson;
Bilingual education: Basic principles.Cummins, J. (2003);
Getting started with Language Awareness,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eam;
卡明斯双语教育理论解析及其在中国语境中的再审视,民族教育研究;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综述,现代语文;
第二语言习得的深层共享能力假说,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就是没兴趣”:70%孩子不爱学习,是忽视了这方面“出国,是为了回家”!健康码弹窗返家无期,有人飞出国,再“曲线”飞回家!胡锡进也差点“有家不能回”,分享“防弹窗”攻略...神回复:小时候没学好的数学题,长大了居然要天天做?!儿童保温杯怎么选?这几个细节要注意,很多人忽视了德国和瑞士都没有大学录取的平权逆向歧视谁说中英双母语不可能?这所预备小学给你长眼了在美国219.钱丢光,看展览“夜袭徐州”事件后,河南最需要关心的人,被忽视了!Spoofing!华男不懂英文却领着一群华人赚了3000多万美元 整个华尔街都被耍到懵逼...别的简报|不知道 Listenbourg 在哪儿?一定是地理没学好12岁男孩跳《只此青绿》遭质疑,妈妈一句话全网噤声:90%孩子的天赋,就是这样没的图像传播 | IGCSE和Alevel艺术领域的“通用语言”,学好它=学好平面设计?看起来比同龄人老10岁?可能是你忽视了这一步!有一类人,能力一直被低估,付出一直被忽略,ta,是不是你?山东德州某大学6男生轮奸1女生……人大教授周濂: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谁助推了大学生“娇惯的心灵”?“变形计”最惨女孩现状曝光,被中产妈妈收养8年后,无数人忽视了一个真相……颜值忽高忽低?你可能忽视了「头等大事」!几百块就能防癌的这一款疫苗,却被很多人忽视了如何培养中英文双母语、双文化的美国高中生?吃药后小心西柚?显著放大部分药物毒性,这些常见水果的危害被我们忽视了“河南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夜袭徐州」事件后,河南最该上热搜的一群人,被忽视了……“上海混沌”,懂汉语的和懂英语的都沉默了。。。IPO项目又失败了,只因他们忽视了这八点8岁男孩右眼几乎失明,去医院一查揪出20多条虫!这个隐患家家有,别再忽视了回看2022,唯有生活的力量一往无前预告|让孩子像追剧一样学英语的开口神器来了【弗兰兹 Frantz (2016)】豆瓣评分 8.3北京国际教育那么贵,还不如送孩子出国读高中?世界级乌龙!知名画作首展以来一直被挂反了?!孩子越长越“丑”,竟是呼吸出了错?这个细节,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资源]《哈利·波特》电子书资源免费大放送(中英文电子书+中英朗读音频)渡十娘|送孩子出国干什么?“从小看了很多书,语文还是没学好”,困扰我许久的迷思终于有解了...《鱼之子》观后感:家有万金不如一技随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