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种说话方式,不打不骂,却伤孩子最深

这种说话方式,不打不骂,却伤孩子最深

健康
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天雅 陈沉沉


最近,刷到一个令人非常难过的视频。
 
一位小女孩 ,在妈妈生日当天,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曲《生日快乐》。
 
演奏完后,女孩一脸期待,仿佛等着妈妈露出惊喜的表情。
 
然而现实却是——
 
妈妈没有丝毫喜悦,而是严肃地说:你演奏得不好听。
 
女孩很诧异,反问道:妈!我是在为你庆祝生日呀!你难道不觉得开心吗?


没想到,妈妈的关注点仍在演奏上:如果你想为我演奏的话,应该表现得最好才对。
 
最后,在妈妈的持续批评声中,女儿直接放弃辩驳,带着委屈说了一句“生日快乐”,就走开了。


视频中妈妈的回应,就像一盆冷水把女儿的期待一下子扑灭。
 
而视频底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
 
这个女孩,以后再也不会准备这样的礼物给妈妈了。
 
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令我想起一个词:
 
「功利性回复」。
 
即:孩子跟父母分享喜怒哀乐,父母却只谈好坏优劣,最终让孩子失去分享的热情。
 
久而久之,孩子多半会选择关上心门,拒绝跟父母分享任何东西。
 
这在我们很多亲子关系中,尤其常见。
 
 

功利性回复,让孩子封闭自己的内心

 

我想起小时候去同学小辉家的场景。
 
坦白讲,我非常不喜欢小辉的爸爸。
 
因为每次小辉兴冲冲地和爸爸分享好玩的事情时,
 
比如喜欢看的动画片,同学间的趣事,或自己堆好的积木等。
 
不到三句话的功夫,他爸爸就会把话题转移到学习上去:
 
你看班上考第一的小红,她从不看动画片;

你和同学比谁跑得快有什么用?要比就比学习;

你要是能把堆积木的功夫用在学习上,那就能考第一了……
 
不到两分钟,小辉脸上的兴奋就会褪去,变得非常沮丧。
 
那时,我并不懂这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但也会凭直觉跟小辉说:和你爸说话好没意思呀。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里说的“没意思”其实就是:
 
孩子分享出去的情感,父母永远都是没有温度的回应,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优劣评判上,让孩子感到失望。
 
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感受到两种痛苦:
 
被无视:你看不到我的喜怒哀乐。
被嫌弃:你总是觉得我还不够好。
 
但情感是很柔软的东西,是需要呵护的。
 
当小辉把饱含情感的故事和爸爸分享时,就像把一块精心做好的蛋糕递给爸爸。
 
原本期待爸爸会小心接住,细细品味。
 
没想到他直接用手抓,也不打算尝一下,然后随手就放到地上。
 
蛋糕弄脏了,孩子的情感受伤了,心门也就渐渐关上。
 
当然,偶尔一两次的「功利性回复」,并不会毁掉亲子关系。
 
但类似的事情发生越多,父母越是不以为意的话,孩子想要沟通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少。
 
就像小辉。
 
后来到了初中,我再去他家时,看到他们父子间几乎是零对话。
 
即使父亲问话,小辉也只是以极其简单的话语敷衍了事,或者直接不理会。
 
我很理解小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因为自己的情感总是得不到好好回应,这种感觉深深刺痛了他。
 
所以,彻底关上心门,成了小辉保护自己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
 

 

功利性回复越多,孩子越讨厌学习

 

当然,父母之所以会反复强调学习,原因也很简单,希望能引起孩子的重视。
 
然而,现实却往往相反:
 
父母的「功利性回复」越多,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更虚弱,更加学不好。
 
因为在此过程中,父母会向孩子抛去两个投射的观念:
 
你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你的学习能力是不行的。
 
以小辉为例。
 
在父亲眼中,反复叮嘱小辉学习、指出他不如别人的地方等,是在鼓励孩子。
 
但实际上,小辉感受到的却是情感的荒芜,以及父亲的怀疑和嫌弃
 
你只在乎分数和排名,根本就不关心我;
你更喜欢别人家孩子,不相信我能做好。
 
因为在亲子互动中,最能影响孩子的,并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所以,在面对父母的这两种投射观念时,孩子是极度痛苦的。
 
如果父母长期功利性地回应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在痛苦中,走向「既疏离父母」和「又不信任自己」的道路。
 
  • 疏离父母
 
孩子会对父母的话语产生抗拒,更加不愿与父母沟通,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
 
此时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出现的反感、对父母的疏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这是他们向父母无声地表达求助:
 
求求你,重视一下我的感受!
请别再嫌弃我了,相信我吧!
 
但可惜的是,这个无声的求助,可能难以真正被父母听到。
 
  • 不再信任自己
 
另一方面,父母经常传递“你不重要”“你能力不行”这两种观念,一旦孩子吸收内化,深信不疑,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学习也会变得更无力
 
无论我多用功,都考不到第一名的,还努力什么?
反正父亲都不会满意的,我还不如躺平,这样还轻松点。
 
就像小辉。
 
上了初中后,他开始变得浑浑噩噩,成绩一降再降,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当然,小辉爸爸并不是故意要伤害儿子。
 
他和开头视频中的妈妈一样,只是希望自家孩子更努力些、更优秀些。
 
只是通过这种「功利性回复」去传达期待,却完全忽略孩子的情绪情感时,
 
就会造就孩子无处诉说的压力和焦虑,亲子关系也随之变得愈发恶劣。
 
这时他的处境是孤立无援的。
 
不要说孩子会听父母的话去好好学习,他的身心能不出问题就很不错了。
 



当情感被好好回应,能改写孩子的人生

 

讲到这,也许有人问:
 
那如果希望孩子能好好成长,就不能提学习、强调好坏优劣了吗?
 
在这里,我想肯定的一点是:
 
当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努力向上,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要清楚的是,影响一个孩子实现这些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他被灌输了多少“要好好学习”的道理,而是在于他从中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
 
我是好的,还是糟糕的?
我是行的,还是不行的?
 
而在这里面,只有情感能被好好回应,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好的/行的”。
 
我身边一位妈妈阿珍,曾对女儿的学习非常焦虑,天天耳提面命。
 
但她的女儿上课却总是打瞌睡,成绩不断下滑。
 
这可让阿珍伤透了脑筋,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有一天,女儿突然给她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女儿说,因为成绩下降令妈妈失望,内心充满愧疚,晚上焦虑得睡不着,白天上课又总是犯困……
 
阿珍看完后,有些理解了女儿。
 
她想起自己上学时,也会因为学不好,怕家人失望而焦虑,然后失眠。
 
包括现在的自己,同样还会因为工作完成不好,怕上司责备而睡不着。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越要求女儿要好好学习,女儿的学习就越不好。
 
因为自己的期待,给了女儿巨大的压力,让女儿越来越焦虑,更加害怕学习这件事。
 
于是阿珍给女儿回了一封信,郑重为自己的苛刻道歉,同时还表达了对女儿的理解。
 
之后,她开始转变对女儿的态度,关注女儿的情绪,并肯定女儿取得的每一次进步。
 
当女儿感受到妈妈的理解以后,失眠开始缓解,上课不再打瞌睡,学习也开始好转。
 
通过阿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
 
当孩子的情感能得到父母好好回应时,他们就会更加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并聆听、思考父母的建议;
 
并且,当孩子进步的喜悦被父母肯定时,他们会有一种成就被看见的感觉,然后形成一种“我能行”的信心。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的: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在于给讲过什么道理。
 
而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感受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
 
而创造这种体验并不需要高难度的技巧,只需当孩子分享出自己的情感,父母能够给到他有温度的回应。
 
要知道,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人身上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
 
只有当这些部分表达出来,能被稳稳接住,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欢迎我的。
 
得到这样的祝福后,孩子即使在某些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有些欠缺,也依然会热爱生活,永远会想办法把自己活好。
 
贾玲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里,她讲述了自己与妈妈的故事。
 
妈妈李焕英是一名车间工人,文化水平不高,教不了女儿什么知识。
 
但她却给到了女儿最重要的东西——饱含情感的陪伴与回应
 
接女儿放学时,会认真聆听她在学校发生的趣事;

当女儿说想吃虾时,会亲自带她去河边抓;

当女儿幻想自己有一天赚大钱时,会陪着她做白日梦。
 
这种看似普通的日常对话与打闹,不需要时刻都有,但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完全没有。
 
可以说,富含情感的互动体验,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被祝福的。
 
然后从心底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值得、且美好的事情。
 
后来,即使妈妈离开了人世,这种爱依然能支撑着贾玲,努力去把自己活得更好,哪怕遇到困难打击,也会愿意去克服。
 
随着我学习心理学,以及见到各种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人,便越能体会到一点:
 
人生是很广阔的,学生时代某次考试不及格、排名落后,放到整个人生中,都是很小的事情,人生不会因此而完蛋。
 
而我遇到那些在长大后真正活得幸福的人,他们或许不一定掌握某些过人的技能。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他们一定是热爱自己的生命,富有情感,且能够享受生活的。END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缓解父母的育儿焦虑 

 发展孩子的内在力量 

 ↓心理咨询开启养育新视角↓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型情感暴力”正席卷千万中国家庭:不打不骂,却毁了孩子一生说话影响大脑发育,你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双养日课 1005】你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你越骂,越吼,孩子越没出息!用这几招,孩子想不优秀都难!“我终于把女儿吼成了窝囊废……”低声说话,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伤害一个人最深的方式,不是争吵,而是以下几个字别让你的说话方式,毁掉你的人生最受孩子欢迎的10种妈妈,第二种影响孩子最深毁掉一个孩子的上进心最快的方式,就是对他说这三句话华西医院教授免费看病,不收钱不收礼,却被骂,渔歌子 :天涯海角赤子心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45~为走圣路而生最伤孩子的5种早餐,千万别再吃了,尤其第一种!穿比基尼露大腿,世界杯最辣球迷爆火!卡塔尔男人不骂还偷拍?!这个西方大国月底彻底开放,不打疫苗也可入境,不检测,不隔离,几乎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状态结束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不翻脸,不追问,不打扰“新型体罚”在中小学兴起,老师不打不骂,依旧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美丽的中法混血继母2-解放前后(多图)让张文宏说话,也请让吴尊友说话!46岁林志玲人设崩塌,却靠“说话”洗白:婚姻里,会说话的女人有多赚?这种鱼一口也别给娃吃!重金属超标,会伤孩子大脑神经,很多家长还在当宝贝伤孩子最深的行为,很多父母正在做这个比“极简”“断舍离”更具现实意义的生活方式,却被很多人误解与低估——爽子看男人眼光还挺牛,就凭这句话谁能不骂啊?!孩子说脏话,试试这3招,不打不骂"征服"娃“浙江宣传”又刷屏了,与老百姓的对话方式真的很重要过多催促等于否定孩子,如何不催不骂解决孩子动作慢的问题给予孩子安全感的最佳方式,就是要不吝啬的表达对他的爱!“人口太多导致贫穷落后”,你质疑过这种说法吗?为啥抢劫30万,都是因为这道坎这个伤害孩子最深的行为,几乎所有父母都在做你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附情绪管理方法​6种“隐形家庭暴力”,很多父母不以为然,却伤害孩子最深……【庭院种菜】茭白什么时候收获?怎么收获?一个家越过越好,从戒掉这四种说话语气开始|国庆精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