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5 岁的我,为什么越来越不焦虑了?

35 岁的我,为什么越来越不焦虑了?

心灵鸡汤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61 篇文章

题图:来自电视剧《人世间》。

作者:依默,诺友,人大硕士,终身成长践行者,爱运动的金融行业从业者。

前段时间看了央视大戏《人世间》,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让人发省的电视剧。虽然剧中人物经历的一些悲伤遭遇让我几度落泪,但总体下来给我带来的幸福感远大于悲伤。


在那个年代很多家庭都过得艰难,一家七八口挤在一间小平房里,吃不好睡不好的免不了磕磕绊绊。但同样的环境,有人过出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无奈,但也有人怀着感恩的心态,再苦再难也不抱怨,把贫苦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电视里演的要强太多了,但是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怎样在不改变外在环境的条件下过好一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课题。


生活在帝都的我,从 30 岁出头就开始焦虑:大龄单身女青年,最佳生育期,中年危机,事业瓶颈……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困扰着我,经常让我惶恐沮丧。但最近的一些思考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刚过 35 岁生日的我,好像一下子放下了年龄焦虑,变得越来越淡定从容。我把这些思考写了出来,希望我的改变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力量。


01

小事儿不焦虑

什么是小事?在我看来,生活中 99% 以上的事儿都是小事儿,这些事情略有瑕疵甚至做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举个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我约了一个周日下午 5 点去大望路那边上一节健身课,出发之前查了路程需要 20 分钟,于是我提前 25 分钟从家出发。没想到路上堵车,看着导航提示预计到达时间越来越往后,我也感到越来越焦虑,完了 5 点才能到……5 点 3 分……5 点 5 分……要是迟到了课上一半儿我就跟不上了……我一直盯着导航,焦虑得不得了。


这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就算我迟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不济就是浪费了一节课白跑一趟嘛,不值得我这么焦虑。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就慢慢平复下来了,看着拥堵的路况也没有刚才那么烦躁了。


大家想一想引发我们焦虑的是不是绝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跟朋友聚会堵车,到餐厅吃饭等位,甚至因为做饭时家里缺某一样配料也会焦虑…… 这些事儿听起来无关痛痒,但是不是经常让你感到困扰?能够做到不为小事儿焦虑,我们大部分的焦虑情绪就会化解了。


▲ Photo by Jorge Garcia on Unsplash


02

专注当下,减少对结果的担忧

抛开前面那 99% 的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如果我们正在做一件挺重要的事,比如参加一个重要的面试,或准备一个重要汇报,我们往往会非常焦虑。我觉得这种焦虑是源自于我们对结果的过分担忧,这个面试过程本身并不值得过分焦虑,但是一想到如果面试不成功,我就得不到那个心仪已久的岗位,便不由得焦虑起来,然后越焦虑就越容易出错。


回想我们成长过程中,是不是都发生过一些事情,在当时我们认为是能影响我们一辈子的大事,但回过头来看却觉得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高中时候的某一次考试,考前我认为这次考试很重要,因为考试成绩影响到下一年分班,而能不能分到一个好的班级又可能会影响到我的高考成绩,从而影响到我将来能上哪所大学,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其实我们焦虑的不是当下这件事,而且这件事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当我们对眼前这件事的结果进行无限延伸,就会过度放大对眼前这件事的焦虑情绪。


如果能专注当下,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这其实就是正念冥想的意义,屏蔽那些杂乱的思绪。


03

关注自身的改变,不去攀比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受到一些观点的伤害,比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名要趁早等等。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焦虑;长大以后看着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创业成功身家过亿,而自己三四十岁还只是单位的一个大头兵,焦虑……为什么别人家孩子三岁能背唐诗三百首自己家孩子不会,你就会感到焦虑?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接受别人比我们好?


我分析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一诺姐在诺言课程里讲的“分别心”,我们觉得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觉得自己比别人成功才行。我特别喜欢佳明的一句广告语:Beat yesterday。我理解就是通过不断努力,收获更好的自己就是是成功。不需要 Beat others,因为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是 others。


如果我们只关注跟别人的比较,永远想着要超越别人,那就相当于是在与全世界竞争,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你会发现自己是可以不断成长的,即使没有比别人做得好,也会很开心。


这两年流行的内卷,很多时候都是源自于跟别人方方面面的比较。比如说我喜欢跑步,我们有各种跑步群,大家会在里面打卡,以相互督促训练。以前,如果我发一个跑步卡在群里,就会有跑友给我点赞,说跑得不错,如果对方成绩比我好,我会说:跟您比还差得远呢!但是现在我不会这么说,我会感谢别人对我的鼓励,然后说我会继续努力。我会从语言和行动上都把关注点放在自身的成长上,而不是跟别人的比较上。因为我意识到在我自己不断努力成长的过程中,别人也在努力,所以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就好。


如果我们能做到大爱,不去和别人攀比,如果自己做好了能对自己感恩,别人做好了能对他人随喜,把他人的成功看成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就不焦虑了?


▲ Photo by Christopher Paul High on Unsplash


04

提升自我认知,摆脱社会惯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因为我们有一种归属的需求,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如果没有归属,被社群排斥,人就很可能会死亡。虽然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会因为有不同意见就死亡,但我们依然有归属的需求,有与他人产生连接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会受到社会惯性影响。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儿。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上学的时候好好念书,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以后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让孩子从小好好念书,以后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是不是听起来跟很熟悉?就跟放羊娃回答记者为什么放羊的故事是一样的。


的确,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中年事业有成可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幸福。但即使沿着这条大多数人走的路,到了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所谓“人生巅峰”,依然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反观那些另辟蹊径,走了少数人走的路的一些人,却可以过得安然自得。


我见到的一个在摆脱社会惯性方面做的比较极致的一个人,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主人翁丁元英。在故事一开始,他关闭了一年赚两个亿的私募基金,来到古城定居,过着跟之前截然不同、甚至在常人看来有点落魄的生活。由于私募基金违约,资产被冻结,丁元英又把自己几乎全部的三年生活费都借给了好友,所以他在古城的生活过得很艰难。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能做到与人不争,对他人有着无限的包容:吃早餐被收两次钱,他一句也不辩解,傻傻地给两次钱;吃面时被老板嘲笑这么大个人连个工作都没有,他不声不响;去公园跳舞被抢了椅子,他宁愿站着,也不跟对方理论。用书中对原文讲就是: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


为什么丁元英能做到摆脱社会惯性,不为世俗所累?我认为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远超大多数人。他站在高处俯视这个社会,面馆老板的一句嘲笑不会让他的内心泛起一点涟漪。


▲ 来自《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电视剧《天道》

《次第花开》里这样讲到:有的人居无定所的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所以幸福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当我们认知水平较低的时候,我们很难摆脱社会的惯性和束缚,身边随便一个人的评价都会造成我们内心的困扰,但是当我们的认知水平到达一定的高度,你就会发现,别人的评价并不能影响自己的选择,我们就能够摆脱社会的惯性,拥有自由幸福的人生。


05

摆脱束缚,终身成长

回到我自己当下的状态,为什么年龄越大,反倒越不焦虑了?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坚信终身成长的信念。


通过观察我自身的一些改变,我证实了这一观点。有很多过去我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做到了。


比如在运动健身方面,之前我认为铁人三项、马拉松这类极限运动是常人难以完成的,而我从小也没什么运动天赋,所以我肯定也做不到。但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训练我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再比如写作这件事,我之前一直自诩理工科出身,上学的时候语文对我来说就是比较拉胯的一科,总觉得自己不会写文章,但近几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输出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一定需要多优美的文字,但是能让他人产生一些共鸣就挺好的。


这一信念会让我受益终身,我相信在运动和写作这两方面我能有成长,在其他方面我也一样可以。


第二,解离,摆脱思想的束缚,放下 ego。


西方心理学对“我”的定义是这样的:我是我的观察者。我以前一直把内心那个反反复复不停跳出来的那个声音当作是我自己,所以经常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我需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声音忽然蹦出来:好烦啊,我讨厌做这件事!然后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不好了,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又不得不去做时,自己的能量就会变得很低,当然最后完成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我最近才意识到内心的那个声音其实不是我本身,而只是意识的产物,然后学会站在思维的背后去观察它。当这个声音冒出来的时候,我也不会刻意给它摁下去,而是把它轻轻地放在一边,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事,就像《臣服实验》里说的那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人,不加评判的去做事。这样下来,虽然外在环境没有改变,但我感觉少了很多内卷,比之前放松很多。


▲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第三,养成一些良好习惯。


我很喜欢运动健身,我刚开始跑步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完全是为了健康,现在我已经把运动当成一种习惯。我一直跟身边的朋友说钟南山院士就是我的目标,这里不是说我期望自己未来在事业上达到钟老那样的高度,而是希望在 80 多岁的时候依然能够腰杆儿挺直,走路带风,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早睡早起,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这点也是因为喜欢运动而慢慢养成的习惯,周末早上一般会跟跑友们一起跑个长距离,经常五点多就起床,为了早起,前一天就需要早睡,时间久了就形成生物钟。然后发现早睡早起之后,精力比之前好很多,从而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应对焦虑的方法有很多,但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那颗让你焦虑的支离破碎的心也是曾经给你力量让你拥有巅峰时刻的那颗心,而转换心门的钥匙就握在你自己手里。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现在的我一点儿也不焦虑了呢?当然不是,我时不时的还会为一些小事而焦虑。


比如前两天过生日,朋友给我拍了一组很自然的照片,我非常喜欢,很想把自己用了好几年的小动物头像给换了。但是因为这个头像已经用了六七年,我担心忽然换个头像会不会引起身边同事朋友的一些想法。比如,领导同事会不会觉得我怎么光顾着捯饬,是不是心思不在工作上啦?朋友们会不会觉得我一个 30 多岁的人,是不是应该稳重低调一点?


想到这里,我忽然笑了,前面还说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努力摆脱社会的惯性和束缚,怎么现在自己却主动往套子里钻,觉得全世界都在关注自己,给自己加戏呢?


于是我立马把微信头像给换掉了,看着头像里微笑的自己,感觉轻松了很多。


时间是个好东西,它会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年长一岁意味着成长还是衰老,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


▲ Photo by Shanthi Raja on Unsplash


5 月 29 日,诺言深读会第 3 期——21 天《终身成长》共读营将要启动。我们将一起阅读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是一本很经典的著作,已经在亚马逊畅销了十年。其实书中只讲了一件事,即我们要从“固定型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呀,这个我知道的!”那么再问一句,能够做到吗?如果仅仅止步于“知道”,这也是一种固定型思维的表现。


而且,固定型思维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常常深陷其中不自知。比如:


在教育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大人们觉得孩子在小学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就不能读一个好的初中,继而不能读好的高中、大学,最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这辈子就没啥希望了。

在职场里,经常有人说自己已经 30 多岁了,就不要瞎折腾了,即使这份工作再不喜欢,也不敢主动转型,从而固步自封。

也有很多人不论做任何事情,总想着一次性就要做到完美,做不到就是“我不行”,然后失去斗志。

……

《终身成长》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讲解了各种场景下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当你读完了这本书,就会对成长型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理解,基本做到“知道”。


但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着更大的鸿沟,需要进行大量的觉察、反思和实践。因此在 21 天共读营中,我们除了共读这本书,每天还会有思考练习,让大家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实践,实地养成“成长型思维”。


有一种人,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发展上限在哪里,因为他永远在变化在成长。欢迎你加入这一期共读营,成为终身成长者。


21 天《终身成长》共读营原价 399 元,限时早鸟价仅需 249 元,如果你是诺友,可以在社区通过积分全额兑换或者兑换 50 元优惠券。

开营时间:5月29日-6月19日




-  END  -

推荐阅读

你是个自由人吗?


疫情这两年,我是那个悄然成长的人


现代人的很多痛苦,都来自于这两个字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秋招还没开始,我却越来越焦虑了”这道题无解吗?为什么人活得越来越焦虑?七种方法帮你摆脱焦虑为什么越南贸易顺差这么低?46岁的我卖掉上海一套房去留学,如今的我从全美Top10毕业了!【干捞云吞面?(附加秘制干捞面酱)】疫情中的我越来越抑郁,线上心理咨询有用么?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2)拜登焦虑了:帮了乌克兰,但又怕激怒俄罗斯【民生】法国家庭食品预算带来越来越沉重!涨价至少持续到夏初关于针灸的使用频率问题探讨为什么付出越多,越不被爱?这事让孩子变丑变笨,不能大意!不走弯路不焦虑,科学解读“口呼吸”为什么谷爱凌的争议越来越多?从小说到电视剧,不一样的《人世间》开学第一天怎么教?暑假提前准备,开学不焦虑!为什么富人变得会越来越富有?《富爸爸 穷爸爸》历史因果定律:为什么越精的人,越会吃大亏?疫情3年,这群帝都妈妈为何不焦虑?秘诀藏在这所四合院里增8474例!赴华签证政策调整!法国物价越来越高,家庭存款越来越少!房产税压垮业主!明起迎高温居家办公后,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了?每天核酸的我,保质期还不如一块三明治男,人前「斯文正经」的我,喜欢「偷看」女同事的果体...为什么你辛苦减肥,反而越来越胖?​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怀旧?一代男神,咋就越来越不行了?今日聚焦:《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惨遭删除?这个话题,为什么屡被提起?诗歌里的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能喝”了未来学历,会越来越不值钱裁员潮下,HR越来越焦虑了8个心理法则让“小神兽” 面对疫情不焦虑这小两口为什么越来越不讨喜?睡前焦虑,为什么会要了年轻人的命? | 写社会情感bot | 泼开水、被车撞...被「疯批弟弟」追杀的我,如何逃脱?情感bot | 被骗婚嫁了一个「精神病」的我,现在只想报复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