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对股票供求的影响机制
写在前面:
供求是价格存在的基础。只要一种商品有供给和需求才会有价格,同样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是价格变化的基础,价格变化背后都有其供求原因。
对于我们分析一家公司而言,其业绩实际上是其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供求的反映,供不应求通常会带来利润率的提升,而供过于求则常会造成利润率的下降。
有些公司或者行业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某种关键产品的影响,比如硅料价格之于光伏行业、锂盐价格之于锂电池行业等等,尽管看起来是价格影响业绩,其背后依然是供求关系。
在经济学中,我们知道:
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D=f(P,x1),其中D代表需求量,P是价格,而x1是除价格外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收入、替代品的质量/价格等等,此外,还包括比较重要的偏好、预期等因素;
供给量也是价格的函数,S=g(P,x2),x2是除价格外影响供给量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生产成本、技术、其他产品价格、预期等等。
一、分析事件对预期的影响机制
而在金融市场,由于通常情况下,不存在生产的过程,供给和需求在较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购买者和出售者没有明显的区别,可能前一分钟是购买者、后一分钟则是出售者。而影响金融产品供求的核心因素在于预期。
在金融市场中(以股票市场为例),预期的威力很强大,大家买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大部分因素(诸如数据、舆论、价格形态等)对于股价的影响都是通过影响预期进行的。
当然,预期的对象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最直接的就是对股价进行预期,也是其他预期的归宿(站在股票投资者的视角);然后还有对业绩的预期、对政策的预期(其中又包括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对产品价格的预期、对资金供求的预期、对股票供给量的预期、对大众情绪的预期等等。
具体的逻辑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二、从预期到供求
市场中出现的各类要素,都会通过预期进入到股价的定价机制里面,我们要分析股票的供求,首要在于理清各类要素对于预期的影响机制。
但是预期是一种想法,对未来的预期存在一个准确率的问题,因为未来无法100%地确定,我们的决策:
1)不仅考虑预期值;
2)还会考虑预期实现的概率;
3)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预期在现有价格中的反映程度。
所以有些事件也许是一个利好,但是由于已经在较大程度上被市场反映,很多人在较早的时候就开始依据这种逻辑进行买入,那么即使当消息落地,实际上也不能对股价造成进一步的拉动,反而会出现“利好落地转换成某种形式的利空”,因为价格的上涨,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增量利好消息。对于利空消息也同样如此。
三、人们的立场的影响
立场就是说:是股票的净购买者还是净出售者。立场会影响人们对预期的反应,这实际上是从微观层面上去评估预期的作用。
比如,对于有大量持仓的人(可以说是一个潜在净出售者),那么每一次上涨,可能都会强化其卖出的想法;而每一次下跌,都可能会带来精神上的考验(虽然会产生加仓的念头,但是却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变得很敏感、脆弱(除非内心十分强大)。
所以,我们在分析供求的时候,常常要研究筹码成本、换手率,这是从立场的角度,与分析股票的供求。
四、树木与森林
在产品市场,替代品往往会影响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而在股票市场,则更加明显,每一只股票,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功效”都没有本质的差异,所以每只股票的供求关系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们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眼光,即,既能看到和分析影响个股供求的因素,又能够将个股置于系统中,从整体市场的角度对供求进行分析。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