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外刊编译|人工智能、大国竞争与国家安全
【外刊 第 12 篇】
本文译者洪晓琪,系世青峰智库青年研究助理,澳门城市大学硕士在读。文章内容只用于学术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我们将积极改正。
本文约35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前言
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加速全球商业竞争,改变国际安全环境。外网平台的触角和影响力给社会带来风险,促使我们直面其起源和目的等相关问题。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即将增强国家安全威胁,改变政治家试图获得对抗敌方筹码的方式,深化在其他社会实施的胁迫和影响。在美国,自由民主社会的开放性,加之对低安全性数字网络的逐渐攀升的依赖性,使社会极易受到攻击。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有望增强网络化和常规化的核能力,使竞争对手之间的安全关系更难以预测和维持,使冲突更难以抑制。即使在竞争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应探索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主要全球竞争对手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仍然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双边技术关系的调整既需要选择性脱钩(selective decoupling),也需要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继续合作。
01
人工智能几乎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每一个部门,
并加速了数字平台和服务之间的全球化竞争。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两项主要发展为特点,它们共同塑造了我们现阶段迈进的第三个十年。地缘政治格局的特点是美国与其主要竞争对手(即: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趋向白热化。科学领域的特点则是人工智能实现重大进步,这为相关利益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优势。上述两个发展趋势在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间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其中大多数公司的总部要么在美国,要么在中国。
与此同时,安全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体现在国家内部和国际间的安全问题中,也体现在由低到高的冲突程度中。对于低程度冲突,人工智能加剧着网络虚假信息威胁,并改变着各国对竞争对手所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手段。对于中程度冲突,常规武装力量之间的战争将会更快地行动和授权决策,这可能会使冲突更加难以控制。对于高程度冲突,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军事和情报功能可能以削弱战略稳定性的方式来扰乱实施核威胁的前提条件。
02
依赖人工智能的网络平台存在被“武器化”的风险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丹尼尔·胡滕洛(Daniel Huttenlocher)合著的《人工智能时代》(The Age of AI)一书认为,如今主要的网络平台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来实现增长。一个网络平台的价值和吸引力随着更多用户的使用而增长。每个主要网络平台的潜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都随积极的网络效应程度而大大增强[1]。
全球网络平台的特征对地缘政治尤其重要,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1】 全球网络平台趋向整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吸引到某些平台上,使得提供特定服务的供应商越来越少,每家都拥有大量用户,因而少数领先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和行使重要的影响力。
【2】 国家与网络平台相互依赖
许多国家都依赖于在其他国家设计和托管的网络平台。此外,网络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持续准入、关键投入和国际更新。
未来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网络平台可能位于竞争对手的国家,并对社会(甚至关键基础设施)产生重大影响。这种通过在危机中中断服务来“武器化”网络平台的假想并非空谈。
全球网络平台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要求我们对其起源和目的提出一些问题:人工智能是由谁设计的,在什么样的监管参数下运行的?这些过程可能对社会规范和制度产生什么影响?谁有权访问通过平台生成的信息?
03
放眼世界,一场关于经济优势、
数字安全、技术主导以及社会伦理
的多学科竞争正在展开
▲美国已经开始将网络平台视为国际战略的一个方面:
① 限制一些国外平台在国内的活动;
② 限制一些可以增强外国竞争对手实力的软件和技术的出口。
▲中国大力支持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其具有全球规模,并扩大其影响力:
① 循序渐进地制定国际技术标准;
② 禁止敏感的、国内开发的技术出口。
▲欧洲尽管尚未创建本土的全球网络平台,也没有培育支持其他地方网络平台发展的技术产业,但欧洲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
① 拥有一些领先的公司和大学,规模可观的市场,以及强大的监管机构;
② 使用多种语言和独立的国家监管体系导致新网络平台在初始扩展方面存在劣势;
③ 在面临充当一边倒“盟友”或是皆不得罪“平衡者”的选择之际,受不同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经验的影响,传统的欧盟核心国家以及新加入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可能存在不同偏好。
---法国和德国等历史上的全球大国更重视技术政策的独立和自由
---近期直接经历过外国威胁的欧洲外围国家(如后苏联国家)则更倾向于认同美国主导的技术领域
▲印度虽是这一领域的新兴力量,但它拥有大量的智力资本、相对友好的创新商业和学术环境,以及大量的技术和工程人才储备,进而支持其创建领先的网络平台:
①印度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足以维持独立的网络平台,而无需求助于其他市场;
②考虑到印度对进口技术的相对依赖,它可能选择走一条更加独立的道路,或者在技术兼容的国际集团中扮演主要角色
04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指数在评估
各国当前实力和未来趋势方面占据核心地位
全球人工智能指数(Global AI Index)是迄今为止对各国人工智能进步程度进行排名的最为全面的指标。该指数根据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从业者的人才、基础设施、研发、政府战略和商业活动等领域的143项指标对各国进行了评估。
▲人才
美国领先中国的差距最大(得分是中国的5倍)。此外,英国、加拿大、德国、以色列、新加坡和法国这几个西方盟友的得分也高于中国。这表明上述国家在吸引和留住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具有全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度的综合得分远低于中国,但其人才得分却远高于中国。印度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这表明,如果印度能够提高其在国家基础设施、政府战略和商业应用等其他领域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有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强国的巨大潜力。
全球人工智能指数的国家综合排名[2]
▲综合得分
美国和中国各自为先,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但下一梯队(大约十个国家的总分都在同一个范围内)完全由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组成。这表明中国亟需加强与这些国家的人工智能伙伴关系。
全球人工智能指数人才的国家排名[3]
05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增强国家安全威胁,
改变政治家试图获得对抗敌方筹码的方式,
深化在其他社会实施的胁迫和影响。
国家安全人工智能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其2021年的年终报告中发现,在本世纪初改变了商业运作方式的机器学习算法,现在正在改变智能和治国之道。[2]人工智能除了在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方面具有价值外,还可以用于间谍活动、针对性胁迫、量身定制虚假信息、网络入侵以及潜在的生物战争。
上述人工智能技术用途的转变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隐患,人工智能使得个人信息(如:财务状况、日常生活模式、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等)更难保护;二是随着网络越来越复杂化和自动化,一旦依托人工智能的恶意软件进入计算机系统,它将能够变异成多种形式,以避免检测和对抗。
06
人工智能时代使竞争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
更加难以预测和维持,使冲突更加难以遏制,
产生人类所无法预料的影响。
▲ AI的自主性和逻辑性是不可预测的。
相对而言,大多数传统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是基于对人类对手的假设,其行为和决策计算符合一个可识别的框架,或由经验和传统智慧定义。
▲ AI的动态性和紧急性是不可低估的。
当一方对另一方部署AI武器时,双方可能都不清楚他们的互动将产生什么,或可能产生什么附加影响。
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军事和情报系统中,无疑将加剧竞争双方在一系列场景中发生冲突的风险,从战争门槛以下的活动,到武装力量之间的常规战争,再到核升级。
07
调整中美科技关系的开放或封闭程度
仍将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挑战。
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拥有引领世界AI的资源、商业实力、人才储备和创新生态系统。在人工智能的某些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国是相当的,在某些应用领域,中国已经在技术上更先进。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强国。
与此同时,中美的研究生态系统通过项目合作、人才流动和商业联系(包括供应链、市场和联合研究企业在内)紧密相连。切断与中国的技术联系将适得其反,这些技术促进了基础研究并使美国公司受益。对美中技术关系的适当校准应包括:
▲对引入不可接受的漏洞的特定链接进行有目的的解耦;
▲持续开展合作研究,带来显著的共同利益;
▲技术部门之间持续的商业交流;
▲在共同的科学挑战领域加强合作;
▲增加联邦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
未来几年,经济和安全竞争将同步进行,全球网络平台的趋势不仅将定义商业AI的前景,还将以新颖的方式塑造安全环境。国际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国家是否能够应对人工智能在网络领域、常规领域和核领域的不确定性。
【外刊来源】
Schmidt, E. (2022). AI,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 National Security. Daedalus, 151(2), 288–298.
参考文献
注:本文翻译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译者|洪晓琪
排版|戴翰林 张楚卿 戴楠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世青峰智库是由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创办的一所现代化新型青年智库。智库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言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依托峰会的学术及社会资源,吸纳世界范围内有思想、有影响力的青年研究员。为全球关系与区域国别、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青年应关注的领域提供青年建言、理论创新等智力支撑,完成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通过活动组织和国际传播等方式,塑造中国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