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创新的种子,可以怎样被孵化?
2014年的夏天,达沃斯论坛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八字一出,宛若吹响了国家创新创业征程的号角。
几年来,各行各业的科技创新企业,像希望的种子洒在田野,渴望的鸟儿飞向天空,如雨后春笋在每一个城市、每一幢写字楼里扎根生长。
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成立,只需要一纸侃侃而谈的企划书,和规范清晰的工商登记流程;
但创新成果要兑现,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往往没办法“循规蹈矩”。
企业发展到一定基础阶段,进一步研发投入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技术成果究竟如何产业化变现?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配套资源如何获取?
这些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成为了科技破土,乘风而飞的最大掣肘,让不少技术实力雄厚的发展中创新企业,徘徊不前。
-
掌握着先进技术,易态生物可谓前途无量。
但公司团队都明白,眼下取得的成效若不投入市场进行测试,便不具备实操价值。
为图进一步验证和推广技术,公司将目光放在了“企业合资”这条路上。广泛寻找签订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机会。
-
今年开年,踩着互联网红利起步的微芯数智(化名),自研软件市场反响很好,公司很快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
但令人头疼的事却是另一件,团队的一行人辗转从武汉飞到杭州,又从杭州去到北京,为的是能赶上一场路演,接触到建筑设计行业的龙头公司。
“今年整体的大环境不好,企业研发投入很高,一大波人要养,公司想要活下来,必须得找到产业圈子、资本支持。”
公司最开始的成绩不错,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甚至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基础。但如今产品落地、产业化发展以及企业规模扩张上遇到了瓶颈。
团队成员只能想办法接触外部的龙头企业、产业平台,以获得优质资源和资金扶持。
-
于是,中建科技产业园,举起了照亮城市未来的明灯。
中建科技产业园(中建·光谷之星),位于武汉光谷中心城、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双核心区,占地650亩,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依靠中建三局集团总部及下属投资与专业平台企业入驻,中建科技产业园快速形成了产业龙头效应,拉动建筑科技领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吸引设计研发、金融资本、产业服务等建筑科技上下游企业入驻。
搭建了以“龙头带动产业、科技助力产业、设计服务产业、金融支撑产业”的新兴产业格局。
聚合政府支持、专业资源、交流展示平台、招标投标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市场融合平台等多项产业资源,从市场优先、配置土地优先、人才引进奖励、总部入驻支持、授信融资支持等方面,支持行业旗舰企业与科技创新企业迁入。
不仅为企业配备了智能化办公空间与尊享的客户服务,同时也将办公人群的休闲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商业街、科技馆以及山水公园,平衡日常研发的压力,让生活时间属于自己。
在这里,有优美的环境、有温度的服务;
同时,还有业务合作和创新机会,孕育着城市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希望和畅想,帮助创新企业的孵化与发展,所以,中建TOP创新平台,在园区应运而生。
根据创新技术产品与企业成长的不同生命周期,中建TOP创新平台按照起步主体、发展主体与成熟主体三个层次,分阶段,对创新企业孵化扶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