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养老真能靠孩子吗?真相会让很多父母心寒

养老真能靠孩子吗?真相会让很多父母心寒

育儿


养儿还能防老吗?

 
听朋友说起她五一节期间的经历,我有点唏嘘啊——
 
是这样的——
 
她家人委托她在五一期间,去看看一位算是远方亲戚的老人。
 
为啥叫朋友去看呢?因为老人的子女在远方,来不了呗。
 
老人住在不通水泥路的偏远山沟里,不合时宜的旧外套上都是油渍和烟灰,尤其是领口跟袖口,让人不忍细看。
 
眼窝里沉淀着分泌物和灰尘,眼睛也有点毛病,看人的时候总爱眨巴,漾着一层泪水。
 
家门口更是脏乱差,用过的锄头镰刀,沾满黄泥的鞋子,屋檐下掉落碎成一地的瓦片,还有散养鸡拉下的屎……
 
着实可怜。

↑ 老人居住的破旧石板屋
 
朋友从后备箱里拎了一箱牛奶送给他。
 
谁知道,老人硬是穿着破了洞的胶鞋,一路小跑追到了车子旁,说出来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别给我买牛奶,喝不惯……下次来的话,给我买点糖,我想吃糖……”
 
朋友心里一酸。那座小山村,从公路下来得走四五公里的乡村水泥路,最后还有两三公里的泥巴路。
 
因为实在太偏远,村里人陆陆续续都搬走了。有钱的去城里买房,没钱的也想办法把房子修在了靠近公路的地方,只有这个老人留在原地。

↑ 不通水泥路的偏远乡村
 
她把后备箱里给孩子们准备的薯片、饼干、QQ糖之类的,赶紧连袋子拎出来。
 
看着老人拎着一大袋零食蹒跚着走在泥泞小路上的背影,朋友跟我感慨——
 
“人呐,还是得有个孩子,不然老了老了,谁照顾你呢?”
 
可没过过久,还是这位朋友,她陪做扶贫工作的公务员丈夫去了一趟基层后,又发出了“孩子也靠不住”的感慨。

这是她的朋友圈,经她允许后发表,我用橙色方框隐去了她丈夫的名字——


我们这一代,养孩子并不图报答。
 
但还是希望老了的时候,孩子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提供些许依靠。
 
但养老真的能靠孩子吗?真相会让很多父母失望,甚至是心寒。
 
我举几个很难依靠孩子的理由——

1.现在年轻人更注重自己的小家庭,不愿意和父母同住;
 
2,年轻人都往大城市涌,离父母千万里;
 
3. 现在社会太卷,年轻人也不容易,不啃老已经不错了,更别说照顾父母了
 
……总总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养儿防老”再也难实现了。
 
只不过,没有父母愿意戳破这个美好的泡泡罢了。
 
说到这里,今天的文章其实是为大家分享一本书。
 
它曾获得了当年的重磅奖项——文津图书奖。书名是《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读完这本书,我手都在抖的。


作者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田野调查,采访乡村和城市里的空巢老人。
 
为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读完这本书,心里空落落的,弥漫着挥之不散的孤独感——
 

让人感到无力的是,某种程度上来说,老和可怜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
 
不要说我太悲观,读完这本书,你一定有同感。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生儿还是生女,无论有钱没钱,无论子女离得远还是离得近、孝顺还是不孝顺……老年岁月都注定要和“可怜”捆绑在一起。
 
用书里老人的话来说,“就是皇上老了,他也要受着老了的罪!”
 


既贫且病的老人,过得不好


家里穷,自己还一身病的老人,无疑是过得最凄惨的。
 
比如,《空巢》这本书里提到的郭奶奶。
 
50多年前,她对一个小木匠一见倾心,毅然决然地从青海嫁到甘肃,从光荣的人民教师变成家庭主妇。
 
千里奔赴的爱情并没有像童话那样浪漫展开,那个老实能干的木匠早早就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拉扯4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熬到4个孩子长大成人,郭奶奶的生活却并没有好转。
 
郭奶奶患有糖尿病、坐骨神经痛,因为无钱医治,医生说她的腿最后会烂掉、眼睛也会失明。
 

儿子们外出打工,丢下两个孙子给她照顾,多年来毫无音讯,郭奶奶连他们的死活都不知道。只有小女儿,每个月会背着丈夫给她寄点儿吃饭治病的钱。
 
有时候,她挺羡慕村里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每个月政府给发300多块钱补助金,逢年过节还有慰问金和礼品,小到穿衣吃饭,大到生病丧葬,都无须自己操心。
 
村干部给她出主意,让她在报纸上登一条《寻儿启示》,证明自己没儿子了,然后向政府申请当五保户。
 
郭奶奶却不愿意,“甘肃是我自己嫁着来的,儿子是我自己生下的,我不能到了老了,说这些事是假的,不是我干下的。”


她不怕自己将来会腿烂眼瞎,会死在破屋子里无人知晓,唯一怕的,是自己这辈子再也无法回老家一趟。
 
当年,因为她执意远嫁,跟家人闹得很不愉快。也因为家里穷,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只在母亲葬礼的时候回过一次老家,这也成了这位耄耋老人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很多次,她都想,干脆别看病了,用治病的钱登上回老家的长途客车,又怕小女儿觉得伤心——

这段根据录音整理的郭奶奶的内心描述,看得我眼泪直流


苦啊,真的太苦了。
 


经济宽裕,孩子孝顺的老人,也很苦。


也许有人会说——
 
郭奶奶的情况是特例,现实生活中,哪有人那么倒霉,又穷又病儿子还不孝顺呢?
 
但真实情况就是,即便你有点儿小钱,即便子女愿意为你牺牲一切,老了的日子只要稍有波澜,也会折腾得你人仰马翻。
 
老周的故事就是典型代表。
 
他和老伴儿在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凉粉店,因为手艺好,十里八村的人都爱来光顾,甚至还有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一饱口福,两人的老年生活因此过得相当不错。
 
但天有不测风云,忽然有一天,老伴儿得了脑血栓,不仅瘫痪在床,脑子也糊涂了,智力和表达能力都退化到几岁孩童的水平,需要人全天贴身照顾。
 
老周不仅要照顾老伴儿的吃喝拉撒,还要应付她因为疾病而变得喜怒无常的脾气——原本和蔼好说话的老伴,现在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大哭大闹,莫名其妙发脾气,在老周伺候她时吐他一脸口水。
 

好在,老两口有个非常孝顺的女儿。母亲刚住院的时候,她就找好了保姆。
 
但没多久,她好话说尽还搭上不少工资找来的一个个保姆,都被母亲的唾沫和咒骂赶跑了。
 
无奈之下,她和父亲只能亲身上阵。
 
在城里当老师的女儿,每天下课后就往镇上跑,回来帮着料理一下,又摸黑往城里赶。很快,才四十岁出头的她嘴上全是泡,头发也熬白了不少。
 
老周养成了睡觉不脱衣裳的习惯,每晚起来三五次,帮老伴儿翻身,伺候她上厕所。因为从未睡过整觉,很快,老周就苍老了许多。
 
女儿心里不忍,想提前退休,回家帮着老周照顾母亲。
 
可女儿才40多岁,体体面面的工作,现在提前退休,老了怎么办?退休后收入降一大截,她的小家庭又怎么办?
 
老周心想,老辈人的家垮了就垮了,不能再把娃的家拖垮,因此表态打死也不同意女儿提前退休。
 
这段他跟女婿交心的描写,真的浓缩了太多人间不易。
 

老周以前曾有个儿子,出车祸死了。这份伤痛本已经渐渐淡去,但病糊涂了的老伴却无所顾忌,天天呼号着去世儿子的小名,搅扰得老周也心里起波澜。
 
老伴可以嘴上叫,但他却只能心里想,只能把这份思念和着生活的苦,一起嚼嚼咽了。
 
“这会儿我们老两口要是都喊死了的儿,不是给闺女添忧愁吗?好像是闺女把我们亏下了……不能喊,忍着。”



高知夫妇:两儿子都住150多平的大房子,没人开口请父母同住


前面的例子都是农村和乡镇上的,故事里的老人经济条件算不上富裕,自己或伴侣的身体状况也不好。
 
如果是城市里的老人,生活富裕,日常生活也能自理,他们的老年时光会不会有所不同?

就……也很惨。
 
《空巢》这本书里的老李夫妇,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忧愁与孤独。
 

老李夫妇的一生,在外人眼里可以用“功德圆满”来形容,他们自己也非常骄傲——
 
老两口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高学历,高收入。即便退休了,退休金也甩出好多苦哈哈上班的年轻人一大截。
 
他们膝下养了两个儿子,都非常争气,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两个儿子都继续深造,取得了极高的学历后,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买房定居了。
 
北京的房价出了名的高,但老李的两个儿子买的都是150平的大豪宅。即便是在作者写这本书的2014年前后,每套房子的价值也要900-1000万左右。
 
老李为此颇为自豪,可一边享受着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一边他内心也有说不出口的烦恼——
 
两个儿子,谁也不肯开口邀请父母同住。
 
甚至于,两个儿媳在年夜饭上有意无意地提到,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两个人进去,生活马上就掉到小康线以下了。
 
原本,老李夫妇自诩开明,退休后常常出门旅游,甚至还常常去外地旅居,生活优哉游哉。
 
但随着年龄日增,许多老年病也慢慢找上了门。
 
李因为心脏病突发差点一命呜呼,被好心的邻居送进医院。当天夜里,老伴儿也突然犯病,如果不是邻居心细上门查看,夫妻俩可能早就不在这世上了。

 
养儿防老,可老李这两个出息儿子似乎都指望不上。
 
老李不肯为这些事责怪儿子,他知道,北京城居大不易,儿子们也有很多苦衷。

↑ 老人对儿子的体恤,远超孩子对父母的体贴
 
他不想去给儿子体面的“小康生活”增加阴影。
 
↑ 老人对儿子的体恤,远超孩子对父母的体贴
 
因此,他积极地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思考解决办法。
 
他为自己和老伴儿请过保姆,但在孱弱的老两口面前,保姆是绝对的强势方。一连换了四个保姆,他们付出的价格越来越高,但获得的服务质量反而越来越差。
 
他想去北京买房或者租房住,离儿子们近些——以老两口的收入,即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经济上的负担。
 
可即便他们搬到北京,日子还是老两口自己过。最多最多,孩子们能在周末的时候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相当于是白白花了置换或租房的冤枉钱。
 
无奈之下,老李夫妇选择去住养老院。
 
养老院里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他们无需收拾任何行李。
 
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家之前,老李夫妇做了两个准备。
 
一个,是把孩子们从前的照片整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年代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孩子们做成电子相册。
 
老李买了两部平板电脑,分别给两个儿子储存进去。
 
“我想,有一天,孩子们也会开始追忆自己的童年吧!”
 
另一个,是老两口一起生活大半辈子后心照不宣的决定——
 
如果两人中有人先走了,另一个就紧随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一个人的老年,一个离世,另一个绝对无法独活,那样实在太孤独了……”
 


不生孩子?老了也不乐观!

 
看了这么多故事,有人可能会沮丧地想——
 
既然靠孩子养老不行,那么,干脆不生孩子,自己和伴侣快快乐乐、潇潇洒洒过完这一辈子岂不美哉?
 
那,我再给大家讲一个《空巢》这本书里的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女性,姓徐。她退休前是一家大医院的护士长,素质高,人品也好,所以大家都尊称她为“徐老”。
 

徐老临退休的时候,老伴去世了。两人虽共同生活多年,但并未孕育子女。
 
孤身一人的徐老在朋友的介绍下,跟后来的伴侣结婚了,再婚的丈夫有4个女儿2个儿子。
 
徐老自小就没了母亲,在继母的手里受了不少苦。因此,她进入这个家庭后,一直兢兢业业地照顾着早已成年的继子继女们。
 
孩子们每次回家,徐老都会弄上满满一桌菜,从买菜到端出厨房,她绝不会让继子继女们帮一点儿忙。
 
即便后来她摔伤了腿,行动不如以前方便,也是一早就挂着买菜兜子出门,再慢慢挪回来,不敢劳动子女分毫。
 
饭后,大家打麻将,徐老就端茶倒水洗水果,还要自掏腰包,给他们打牌的本金。
 
徐老是医院退休职工,看病基本不花钱,她的医保卡就拿给继子女们买药,一刷就是七八百上千。
 
但遗憾的是,她的慈母心并没有换来继子女们同等的对待。
 
她在这个家呆了25年,丈夫病逝后,原本指天发誓说会把她当亲妈对待的继子女们瞬间翻脸,逼她交出退休工资。

徐老不肯,子女们就常常买了东西回来“孝敬”她——10块钱的东西,子女们往往会伸手向她要100块。
 
如果不给,6个子女就围着她吹胡子瞪眼,说些难听至极的话,问她怎么还不死,怎么还不去陪爸爸。


被逼得无路可退,徐老离家出走,偷偷住进了养老院。
 
这本书的副标题——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也正是来自于她的感慨。
 
想想也是,老年人的养老,说白了都要靠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要么是自己生的,要么是别人生的。
 
自己生的孩子VS别人生的孩子,非要选一个相对靠谱的,那肯定还是亲生的更靠得住。
 
养老这个话题太过沉重和庞大,其中弥漫的悲剧性气息常常让人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无奈——
 
希望孩子展翅高飞,可他们飞得越高越远,我们的老年生活就越加孤独无依;
 
希望孩子拥有幸福的小家庭,可他们的家庭越独立越幸福,越不需要一个白发苍苍、气息奄奄的老人。
 
养老,难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本我最近读过的很震撼的书,有什么想说的,后台留言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反战之反战外教“出逃”?出境受阻?国际校风雨飘摇?真相在这里!男孩误吸气球氦气死亡,父母心碎提醒,一定要把气球安全处理找到郑计后, 隔着大洋他们终于视频相会又一“宠妻人设”崩塌?汪涵指责杨乐乐不是好妻子:这个婚姻背后的真相令人心寒…活久见!上市公司伪造审计报告被发现,竟说是被审计师陷害?真相是…网红菜名越来越长,真能让饭菜变好吃?真的!学会让父母难受,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影视剧里的手刀,真能一下把人敲晕吗?前线正在死战,俄罗斯后方的举动却让很多人傻眼了……出境边检被剪护照?剪绿卡?真相还是谎言?看她被欺负,最让人心寒个人养老金要来了,我的养老金会变多吗?茅台冰淇淋上线,59元的天价冰淇淋真能打动年轻人吗?女子不吹干头发骑车成面瘫?真相是……邻居家爱意满满的小花园没钱,就不配怀孕生孩子吗?股价暴涨又暴跌,新东方能靠直播翻身吗?今天是她22岁生日,“天才少女”的私人日程表曝光,却让很多爸妈想要抄作业。。。鲍里斯一旦下台,下一任英国首相会是谁?城里都卖不动的汽车,能靠下乡卖到五环吗?如果能重来,你还会结婚生子吗?看完演讲想说几句孩子身上这个地方再脏也别弄太干净,越干净越易招病,很多父母不知道!汪小菲能靠法语直播逆袭吗?邀父母来美养老,现竟负担不起,要把父母送回国内的养老院?养老要提早准备长期护理保险!为啥女性更容易患静脉曲张?真相扎心了比亚迪“吊打”特斯拉?真相没有这么简单1人造出94名儿女?真相让人后背发凉泽连斯基给台湾出主意如何对付中国?真相是这样的县城高考生,能靠报志愿走出去吗?孩子挑食,有让孩子啥都吃又不费妈的办法吗?真的有!!原野上的树娃晚上几点睡好?睡得晚到底会不会影响长高?真相来啦!中西方医疗拔罐对比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