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出逃”?出境受阻?国际校风雨飘摇?真相在这里!
5月10日,北京德威学校学前部副校长Matthew Hughes携家属不告而别的消息在朋友圈炸开。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是不是外教都要跑路了?是不是国际课程要“没”了?是不是国际教育要“亡”了?
比如昨天(5月12日)傍晚开始,家长群里满天飞的IBO要暂停中国区所有考试,结果人家IBO官网早在前天(5月11日)就发布“辟谣了”……
还有最新的“从严限制中国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动”,家长学生圈里更是恐慌万分,但到底什么是非必要,其实官方也有说明,减少旅游等非必要事由的人员跨境流动,对于赴境外留学、就业、商务等人员,国家移民管理局将积极办理和通关便利。
换句大白话,旅游别想了,留学没问题。那么也有学生说会不会限制一部分留学人员出境呢?那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正规,正常读大学、研究生开线下课的,你不得不去,如果是语言班、全网课课程,可能要小心。
话不多说,关于外教流失的传说到底真假?我们紧急联系了“风暴中心”的上海、北京等国际学校求证,以下是我们的独家信息。总结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点:
1、外籍校影响比民办双语校大。由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基本上都是外教,相对于整体教师来说,走的人数、比例肯定更大一些。而民办校原本就有大量中教、海归人员教师的储备,即使有外教流失,做替补也更灵活一些。
2、流失比例没有网传那么夸张。家长圈里动不动就是A学校一半外教走了,B学校40%老师流失了。事实是确实有若干因为疫情离职的老师,有些学校是个位数,有些是10%到20%左右,而且不少为大型集团校,离职的同时就有9月新学期入职教师做back up。
3、人离开但课在。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某外教因为防疫政策等愿意离开上海、北京回到家乡,但是网课还是继续在上,只不过他们自己选择了跨时区教课。
4、不遗余力留住优秀师资。为了留住教师资源、外教资源,各地学校也都很努力,比如进口超市抗疫资源包、心理疏导、线上团建等等,尽可能维持外教的稳定。
辟谣前,我们先做一个小调查👇
👇👇真实情况👇👇
北京德威向全体家长发出的第二封信,恰恰让人看到了一所名校该有的气度和实力。
首先,对学前部副校长的不辞而别没有做过多的追责,而是祝愿他们在“艰难时期一切顺利”,同时,还感谢了他们以往对学校的贡献。此外,给出了接替职责的人员名单,总校长也会亲自关注。
其次,为9月开学做了充分准备和预案,在政策允许情况下确保正常开学,也为明年继续留任的教师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激励待遇”。
最后,在教师招聘工作上,不仅已经完成下一学年的招聘,同时指出9月即将加入德威的老师都已经抵达中国,还给出了让家长放心的补充预案——与专业机构合作。
△截图自北京德威公众号
👇👇真实情况👇👇
校长没有离职,最近还在给家长们发送信函,稳定军心。在疫情爆发初期,的确有部分教师受影响在3、4月份离职。但之后学校无论从信息传达、人文关怀还是奖励机制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到位。
学校甚至有一位运营经理(operational manager),专门负责为外籍老师们在外籍超市采买物资,并点对点送达,疫情期间已经发放三批物资,接下来还有丰厚的现金鼓励。目前留下来的老师都至少会留到期末。
👇👇真实情况👇👇
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校区只走了几位合同快要到期的外籍老师,属正常人员流动。
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校区,疫情之后确有老师离开,但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下学期会有非常优秀的老师加入。
辟完谣,再来聊聊谣言背后的一些“陷阱”,和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长该有的“觉悟”。
曾经,我们介绍过很多“思辨课”“批判性思维课”“新闻课”……为的是帮助孩子从小练就明辨是非的慧眼,那么反过来,家长,特别是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长是不是更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呢?
判断一个信息是否准确的依据之一,是要看该信息对谁有利。
譬如,对于一些海外留学的机构而言,国内形势越糟糕,他们越受益。据微信指数显示,4月中旬“留学”的搜索量高达1.29亿次,巨大的“需求”之下,浑水摸鱼,甚至故意搅浑池水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一些博眼球的自媒体了。
同时,也要对信息来源加以辨别,往往言之凿凿的惊悚数据都是无据可查的。最远追溯的来源,也不过就到“我有一个朋友”为止。
此外,还要对已知信息加以分析辨别。
例如,由《这是上海》在4月中旬,针对居住在上海的950名外国人所做的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表示,即使不能马上走,也会在今后12个月内离开上海,另有37%的人表示,他们会等到疫情结束,再看情况决定是否离开。持上述两种立场的人加起来占受访者的85%,受访者中44%的人从事教育工作。
这个数据看下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八成外国人要离开上海”“将近一半的外教要走”,由此得出国际教育“药丸”的结论。
且不说这种理解和调查结论“南辕北辙”,单就调查本身是否有参考价价值就很值得商榷。
2019年1月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计,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人数量达21.5万人,占中国的23.7%,为全国之首。上述抽样调查,只选取了千分之四的样本,且没有做任何维度的区分。
这其中44%的教育工作者中,有多少是属于想走的85%,又有多少是在大学、高校及研究机构任职?就算他们都是K12阶段的老师,都想走,那算下来也不过355人,上海有139所国际化学校,平均每个学校不过走2个人而已,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在辨明信息后,再来看对于已经选择国际化教育,以及还在踌躇中的家长来说,有哪些信息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的。
首先,国际化学校本身就存在一定比例的外教流失情况。
几年前我们曾做过统计,针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49所国际化学校进行调查。
其中,有33%的学校外籍教师年流失率超过15%,37%的学校外籍教师流失率在5-15%之间,也就是说,有近7成的学校外籍教师流失率在5%-15%左右。相对而言,有59%的学校表示中籍教师年流失率小于5%。
其次,外教最集中的纯国际学校往往有充足的教师储备和资金储备。
包括德威、哈罗、耀中等在内的国际学校,集团内部师资充足,即便有教师流动,也可以第一时间从集团内部调派优秀教师。
同时,学校也会在特殊时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员工共克时艰,有的学校甚至将优秀外籍教师的工资涨了两三倍。
这里家长们也要做好涨学费的心理准备,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后,不必迷信外教,海归中教也很香
外教流失必然会给高学历海归中教带来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很多民办双语学校的优势所在。翻看这两年的录取,不难发现民办双语正在迅速崛起,公立国际部稳居王者地位,支撑起这两种学校的,很多都是优秀的海归中教。
有不少学校甚至喊出了“用双语甚至用中文教理科,对母语是中文的孩子而言更扎实”的口号。很多家长也在慢慢走出“国际化教育=外语教育”的误区,不再迷信“有外教才正宗”。
除了这些,我们在搜集信息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点,那就是外教们和大多数中国居民一样,也经历了开始的迷茫混乱,到重新建立生活秩序的过程。
“我家楼上和楼后面都是在附近教书的老外,很配合核酸,还助人为乐,把多余的菜捐给需要的人,在群里接龙团购,很接地气。”
很多在国内待了很多年的外教,也对中国和学校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甚至组建了家庭,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学校读书,这些情感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综合上述,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庭要了解国际化教育的特点,同时对自己选择学校和道路要有信心和耐心,遇到耸人听闻的消息要加以甄别,不要盲从乃至被谣言蛊惑。唯有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才能真正给孩子做好表率,培养出睿智通达的国际化人才。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下方链接
关注“爸爸真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