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做官的秘诀与王朝的诅咒公众号新闻2022-11-16 02:11本文作者:张鸣 来源:大家谈C曹振镛在清朝的中晚期,是个历经三朝,位极人臣,而且代行过道光皇帝职位的重臣。晚年,有人问他做官的秘诀,他回答说,无他,多磕头,少说话而已。他是不是这样说了,还是有人总结了他的做官经验,概括出来的,现在已经不好查了,但是这个秘诀,可是真家伙。此前和此后为官做宦的,只消照着做,多半可以无灾无害到公卿,一辈子的富贵荣华。王朝时代,老百姓是没有说话权利的,只有少数朝代,朝廷才有采风之说,即便如此,老百姓的话上达天听,也是千难万难。那年月没有公共舆论,绝大多数老百姓,又是无声的群体。尽管有人说,官有两个口,民有一张嘴,但民的嘴,主要是吃饭用的,跟说话没有太多的关系。做官的口,在理论上,当然是要说话的。而且朝廷还专门设置了言官,或者对上进言,或者弹劾群僚,上朝言事,似乎理所应当。可是实际上,在朝中言事,风险很大。漫说纠弹了哪个,不知得罪了谁,后患无穷,单说伴君如伴虎,言多必失,谁知道哪天说走了板,惹得皇帝不高兴,事儿就大了。所以说,唐朝宰相李林甫说,做臣子的,要学立仗马,只管戳在哪儿,不能叫出声来。不鸣不叫,富贵荣华,只要一叫,就立马回家滚蛋,拉车拉犁,出苦力,吃发霉的草料。这个意思,其实跟曹振镛曹大人说的,其实差不多。但是,曹振镛的话,似乎更有深意些。“多磕头少说话”,仔细分析起来,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层,是听话,顺旨,皇帝说什么,就听什么,不打折扣,没有疑问,也不会有疑问,总之,皇帝说什么,都是对的。第二层,做个寡言君子,做多说少,讷于言,而敏于行。至少,给皇帝的印象如此。第三层,在默默无言之中,蕴含了颂圣的意思。磕头,其实是表示了对皇帝意见的赞同,而且用磕头来表示,尤其显得恳切真诚。当然,善言者,可以用口头表达颂圣的意思,谁不喜欢拍马屁呢?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那些善言奉承之人,下场都不怎么好,马屁拍多了,没准也有拍在马腿上的时候,真的发生了,后悔也晚了。更何况,某些自我感觉是明君的皇帝,还真的可能不喜欢那些巧言令色之辈。只消多磕头,磕响头,那颂扬的意思,自然就在里面了。如果皇帝生气了,发火了,那么就更是要磕头了,不管你明没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但皇帝只要生气,就一定是自己错了,磕头如同鸡啄米,就是认错的表示,态度越是恭顺,就越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原谅。度过难关的概率,就大很多。所以,清代的太监,有一项来钱的生意,那就是指点大臣们,哪块地砖磕头磕得响,否则,把头磕破了,也不大响,皇帝没准就不高兴或者更生气了。所以,做官嘛,头一定要多磕,而话一定要少说,见了皇帝,皇帝不问不说,问了也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尽量少说。平时在衙门,不臧否人物,嘴上有个把门的。给人的感觉,还挺矜持,挺稳重。不过,“多磕头少说话”,再往深了剖析,其实就是凡是顺着皇帝,皇帝对了,顺着,皇帝错了,也顺着。不批评,不建言,凡事睁眼闭眼,得过且过。一句话,不负责任。所以,后人批评说,就是曹振镛之辈,带坏了干部队伍,带坏了官风,使得大清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显然,如果碰上李世民这样的所谓明君,当然听到曹大人的话,会火冒三丈,但是,即便是他,魏征话说多了,他不也恨得牙根痒痒吗?如果不是隋炀帝的样子就摆着哪儿,殷鉴不远,他可能早就炸了。权力无限的皇帝,就是喜怒无常的老虎,伴随这样的老虎,真要是负责任起来,后果都不怎么好。不是被发配远恶军州,就是脑袋搬家。真要是求个稳妥,还是像李林甫说的那样,做立仗马,或者学曹大人,多磕头,少说话为妙。然而,如果当官的都这样做,那么,王朝的末日也就到了。所以,所谓做官的秘诀,实际上,也是王朝的诅咒。那么多朝代过去,那么多皇冠落地,这个诅咒,就是没解。(本文完)今年第一波涌泉蜜桔源自海波500米高山桔场可以带皮吃,无限接近野生5斤装仅需68元好物难得,欢迎购买点击图片,立即购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