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吧!鸡娃两个月后,我决定彻底躺平
这两天多少带点历史意义——好大儿终于会默声母表了。
注意,是声母表,韵母和整体认读还停留在失灵时不灵,三个能勉强认出一个的阶段。
即便如此,老母亲还是长舒一口气,就这样吧,光荣而又愉快地宣布这辈子鸡娃终结了。
儿啊,接下来的路就靠你自己了,为娘这点子阳寿,只能支撑到这里了。
接下来,我们将不再反复教学和逐字逐句帮忙过关,从家庭教师的位置,退居到“作业打卡机”,每天只负责检查作业是否完成,以及简单的答疑订正。
这是我和老梁反复验证并经不断调整而共同拍板的战术。
原因有三:
其一,经过两个月的教学,好大儿基本养成了“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的习惯;
他已经基本摸清老师的脾性,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知道本子是用来写字的,铅笔不是用来刨着玩的,练习册老师是要检查的,考试是会有成绩高低之分的;
也就是说,他已经逐步了解小学生态圈,认路了,就该自己走了。
其二,学习是一件极其需要主观能动性的事。
不知道你们怎么样,总之以前老师一站我面前,我就不会写字了;现在还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写稿贼溜,旁边坐了个人,完了,字都不会打了。
无微不至的陪读,真的会变笨。至少我没听过哪个学霸家里是陪读的。
其三,我们都相信,孩子学习好不好,不是硬鸡出来的。
其实之前评论区就有人问过,都六岁了,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学习,早干嘛去了呢?
早干嘛去了,早肯定有早该干的事嘛。
虽然我也不知道早应该干嘛,但总觉得不应该是认字。
认字这种东西,太容易了。
有个读者问,你们夫妇俩不都成绩很好吗,怎么不提早教他?
其实这个因果搞错了。正因为我们夫妇俩成绩都还可以,所以才觉得不需要提早教他。
好学生是什么样,我们太清楚了。(以下是一些心里话,可能乍一听很刺耳,不认同就当我放屁吧~)
我是没上过学前班的。一年级入学分班要考拼音,我连那玩意是啥都不知道,照着同桌抄都没抄利索,以学前基础来看,我差不多是班上倒数的。
但仅仅开学两周,第一名的位置就属于我了。
又比如英语,我和老梁上的都是村小,除了语文数学啥都没有。当时城里小孩三年级就学英语了,别的不说,至少26个字母和“I am fine,thank you”是知道的。
那又怎样,第一次英语测试我们都是第一名啊。
老梁说,他那时候压根不知道什么清华北大,连什么是大学都不知道,他只知道,他就应该考第一,虽然也不知道考第一有什么用,但既然有第一名这种东西,那就该是他的。
我不同,我可没雄心壮志。我一直很善于摸鱼划水。(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
之前也在文章里写过,我的重本分数线完全是意外来的,摸底考好几次都在本科边缘徘徊。
那我是怎么考的呢——就是觉得差不多应该也许要努力的时候,浅浅努力一下,就能飙升很多很多名。
化学一度差到全班第一借试卷给我抄,我都只抄了个40分,因为不知道H2O是一个整体,我以为那个2,是学霸写错了忘涂掉。
后来觉得不行了,太离谱了,自己都看不下去,逼着头皮硬搞了两个星期,把一本习题册硬背下来,立竿见影,基本能维持在班级前几名。
英语也是。有段时间思想滑坡得厉害,及格线都很难达到了。咋办,大力出奇迹呗,5000个词汇搞下来,还应付不了高考英语?
我最离奇的事是,哈哈哈哈,这事我能吹一辈子——区区在下,只因为物理老师长得特别帅,哈哈哈哈,在数学不及格的情况下,竟然能拿下物理第一。
一直维持到那个长得帅的物理老师被调走。
哈哈哈哈,这他妈什么鬼,自己听到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总之因为以上种种,我和老梁都不太迷信鸡娃,我们更趋向于相信,你是什么人,拥有怎样的智商和品格,对学习什么态度,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考怎样的成绩。
要么有极强的胜负欲,管他三七二十一,总之老子必须第一;
要么智商碾压,瞎学瞎搞,随便整点小活就能过得滋润。(这里必须说一下,不存在什么“他很聪明的,只是不认真学”,开什么玩笑呢,真正聪明的学生,随便扫两眼就能秒杀一大片的好吗,需要认真学才能勉强及格还叫啥聪明?)
要么就是热爱学习,真心渴求知识。偏科就是最好的证明,为什么有些语文好数学差,有些什么都垫底历史却能考第一,热爱呗,热爱可平山海嘛。
要么就拥有一些艰苦朴素的品质,老老实实,教啥学啥,不出挑也不出错,用时间换空间一点点追平。
以上,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育儿博主们常说的“内驱力”。
有内驱力的孩子,不用怎么操心,迟迟早早,是会追上来的。
没有内驱力的娃,你就拿个鞭子赶吧,但我很好奇,什么鞭子能赶十几年?
什么娃儿能任由人鞭赶十几年?如果有人能任人鞭赶十几年而不逆反,他可能本身就具备了成大事的品格,即极其吃苦耐劳能忍耐。
是不是这个理,自己琢磨吧。
不一定做过父母,但都做过学生吧。
扪心自问吧,自己当年没考上理想的成绩,是因为爹妈不鸡吗?我把这个问题问过很多同龄朋友,大家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为什么考不好,心里都有数的。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认为我很狂,高考多少分啊,就敢说出这种话。
其实不是,我非但不狂,我还对自己的智商水平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就我这个水平,再怎么努力,600分左右已经到头,算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了。
要我再往前一步,考复旦、考中大、考北大……不行,把命豁出去都不行。
就像做公众号一样,勉强冲个100万粉ok的,但要我成为头部顶流,篇篇十万加,杀了我呗。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上限,你可以不认命,但得信邪。
我试过的。我试过用极限的方式去努力过一段时间,就是从早学到晚,困了累了喝红牛那种极限方式。后来的结果是不行,不可能。
即便再怎么努力,数学的最后一题,都不是我能攻克的,智商摆在那里,上不去了。我甚至连倒数第二题都很难很难攻克,立体几何我想象不到,函数我算不出来。
而更大的问题是,我发现“极限努力”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极限一周不难,极限两周也还勉强可以,极限一个月?抱歉,你找别人吧,我要崩溃了。
我从来不是一个可以一直一直绷紧的人,相比于始终追求极致的100分,更倾向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70分,就慢吞吞走着吧,这段时间掉下去一点,那段时间又爬起来一点,勉强保持一个差不离的区间。
急啥,马拉松抢跑有用吗。
读书啊,多持久一战啊,怎么能急在一时呢。
我有朋友现在还在考研,三十老几了,还没有放弃向上。
也有朋友考上专科曲线救国,专升本,本升硕,硕士再往海外镀金。
我算没什么雄心壮志的,但一直坚持练笔坚持阅读,翻翻前几年的文章和现在的对比看看吧,个人感觉进步还是很明显。
学习是终生的事。它跟一个人的天赋、热爱、耐性、抗压力都有很大关系,揠苗助长没用,干急瞪眼更没用。
小学还能鸡一鸡,初中怎么办呢?高中呢?谁敢鸡?谁能鸡?哪有多余的时间被鸡?所以说吧,归根结底,还是得靠他自己,他不学,你一点办法没有。
话又说回来,其实娃儿怎么样,当爹当妈的心里能不清楚吗?骗自己有意思吗!这娃儿我辅导了俩月,天赋怎么样,品性又如何,心里大概都有底。
总而言之,北大没可能了,一点可能都没有,其余的,看造化吧。
今日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