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人间观察:郭熙志的纪录片课堂
郭老师的纪录片课堂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授课了,我们这学期讲了风格化,整个课程的源头是《明尼苏达宣言》。应该说风格化跟我们的纪录片课程是相冲突的,纪录片课程往往给人感觉要求真求实,所谓的真实。这个东西是两极化的,前几年有很多学生和老师对此进行了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要悟,真实本身是什么东西,所有人这一辈子都要用一颗心去悟,没有一个铁定的道理。那个道理本身所含有的丰富性不是表面的词,它是很多层次的。
禅宗有两本大的书,一个叫《五灯会元》,还有一个《六祖坛经》,讲的是通过公案,通过机锋,辩论对话,达到中国佛教里的一个独特的方式。它和原始的佛教不太像,中国禅宗它有自己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日本。整个的东亚文化圈或者大中华文化圈,其实应该包含韩国、日本、越南。但越南非常可惜,它的文字被法国传教士废掉,弄了一套拉丁的文字。老师一直强调一个大文化,儒释道这个东西很系统,像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像禅宗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我们现在有点稀里糊涂的,搞三餐,吃完以后就刷视频,谈恋爱,作为一个人的一生,其实你有许多问题,要想许多问题,但大部分人都浑浑噩噩,一辈子他没有面对过真正的问题,包括你的亲朋好友,你的男朋友,你的女朋友,你的父母,就是这种真实的关系。比如说大家回家拍摄你的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自己都不见得知道。
但是在某些时刻,比如《家事》里的女儿讲:“我们这好不容易烧个泥,这么老远给你送来,这是我们的一片心。”那个时刻她到底表达爱呢,还是表达恨呢?我们要解读这些东西。比如说过生日,小朋友聚会,麦当劳肯德基搞点鸡腿,大家热闹一下,这是一个比较显性的表达,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微妙的表达,所以我们今天又回来讲风格化。
道理是对的,但道理的反面更对
我刚才强调一点,风格化似乎跟纪录片是对立的,因为纪录片要求真求实,求所谓的真相,但是真相往往是假的,是表面的真相。赫尔措格讲的真相,不如说是真理,这个词我们翻译过来以后,表面的真理好像就是说道理。
“正确的道理就是真理”吗?它不是这个概念。真理包含了很多天启,天启就是生命的启示,就是老天爷的启示,西方人讲上帝给他带来的启发,生命某个时刻的真正启发叫真理。我们在强调客观真实,比较事实化层面的东西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所以需要风格化。
风格化并不是必须通过搬演、风格化处理甚至伪造,这就跟纪录片的基本原则完全对立了。但老师教课的目的,就是要用反向的方法来揭示正向的更深层次,包括我们讲了很多风格化,包括挑衅、表演、伪装,不是伪装成为目的本身,而是要达到真相的彼岸。
比如说我们平时客客气气见面,可是吵架的时候就说“你小子不是东西”,真相就出来了。平时“你好我好”是表面真相,但通过挑衅以后,你发现你跟你妈妈的关系不是那么一回事,你就感觉面对残酷的关系,真相是残酷的。
这学期我们讲过很多方法,比如挑衅,只是采访中间简单的一句话。好多同学都是采访时把题干列好顺着来,但在采访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在他叙述时,你打断他说:“是这样吗?”四个字,马上采访就丰富起来。他会对自己刚才说的进行辩护,像一个法庭辩论,这会使你的影片层次加深很多。我们为什么看到很多的东西都像浆糊的报纸,在报墙上糊着报纸的感觉不深入,就是没有这种反面的、挑衅的东西。
这也是主观的东西,就采取一种非常主观的、能动的办法去介入。所有的伪造也是介入,搬演也是介入,挑衅也是,甚至私影像也是,只是我们到现在还在争论这个问题。
老师送给你们一个东西,叫“道理的反面更对”。“生命在于运动”,那心脏病人也去运动吗?养病的人生命在于静止。很多人一辈子没什么运动,挺长寿的,生命不在于运动,运动只是给你那个短暂的多巴胺快感,过两天就空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种开放的相对主义的思想,怀疑的、挑衅的思想。
作为学者,最主要学会开放,不要说“我对,你错”,这矛盾就一直有了。“你先听一听我的对吧,我也先听听你的,我们先不论对错看行不行”,这就是妥协,妥协很好,一个社会不妥协就麻烦了。
找到风景,找到乐趣
“开放”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融会贯通,我个人认为很多同学缺乏打通的功夫。钱钟书先生为什么厉害?他写的《管锥编》能把所有门内的东西都同时列举出来。什么叫通感,我们在声音里看到画面,在画面里看到了节奏,要有这种能力去理解你所学的东西,否则你越学越费劲,越学越觉得浪费了几年的时间。
还是要找到风景,找到乐趣,你就会一直走下去。我们大概每年都有三四个同学成为找到乐趣的人,对这方面产生兴趣,无论是对老师的哲学思想,还是老师的电影美学,还有一些老师的为人处事方式。
有些人认为搬演的都不是纪录片,但他不知道第一部纪录片弗拉哈迪的摆拍,《北方的纳努克》全部是搬演,所谓纪录片的样式一直在变。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那种解说,实际上它是一个报道体,不能够说很复杂的东西。但凡依赖语言的东西,都很难说清事情的复杂层次。为什么你跟人家表白,人家不理你?因为那个东西不是他感受到的,不是用语言表达就可以的。
我们有个片子,中间拍了四代,一个少女,一个姑娘,一个中年妇女,一个老年女人,四代女人上出租车,每个人说一段她真实的事。到第二段姑娘的时候,她说他喜欢一个烂仔,全家人都反对,可是她就是喜欢。这不是用语言表达的,它肯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像是一种气味,对不对?
有人喜欢闻花的气味,有的人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汽油大家都不喜欢闻,但肯定有百分之一的同学喜欢闻汽油。花的气味也有这个差别,百合玫瑰白兰花,我最喜欢闻我们老家的白兰花,就有小时候的那种记忆。回到今天讲的创作方法上,我们还是得回到这种体验上。
短期的长期化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时代,大家可以总结的意见就是无力感。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用电影把你们感受到的表达出来,或者有没有想过怎么表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贾樟柯拍《小武》的时候,他也有你们这种感觉。就是当听到一些“段子”,听上去让人感觉到非常下流,感觉到性的关系非常混乱,感觉整个社会都在堕落,类似于这种东西。我跟贾樟柯的在同一年拍的《渡口》,当时在全国拿了金奖,我的感受跟他的不一样,没有从这种道德的角度评判,是从非常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
你作为一个活着的人,要有思想。现在的教育就希望大家纯粹去学技术,不是学一种综合性的东西,从哲学一直到这个宗教,从宗教一直到政治,从政治到社会到人性,人性的观察,这些东西你必然要全部具备,才是一个伟大的创作者,伟大的导演,伟大的作家,才有可能跳出那种小聪明。
郭老师与同学谈论纪录片
大家做事的时候应该是系统性面对,而不是单一面对。我就是到了工作单位,解决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这份工作,还要考虑我的将来。我今天在这个单位打工,下一步成长是什么?至少我有五年之内的计划,我在这个五年中间,如果碰到解决不掉的事情,可以把它变成一个终身计划。
比如说像老师拍渡口,在电视台虽然拿了金奖,但要搞宣传,栏目得有收视率,你自己把它作为终身规划的时候,会发现在那个时候没办法拍《渡口》,那怎么办?把它变成业余的。所以我大约是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业余时间回去拍摄,反而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当学习一个方法,你大概需要用10年的时间在这个方法里找到你自己真正的路径。这十年不是说像科学家在所谓的实验室做实验,在这中间你要利用业余时间。我每天用20分钟想一下,结果我超过了他们,就是漫长的积累。
这又有一个短期的长期化,又有一个长期的不断地通过短期实现的目标来完成的场景。像我们每一个阶段剪样片,有一个成就感,有一个固定的形态。就是一个类似于平潭的小溪,你要有几块石头垫过去对吧?所以还是要有一个短期的计划。
人间观察:多观察“破落户”
每届学生我都强调你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才有自主概念的过程。而且要有比较深厚的纪录片积累,纪录片的拍摄要注意细节,研究它,分析它,然后感受它,最后呈现出来,这个功夫要下得很足。老师一直到四十五岁还在努力地、激情地研究拍摄对象。这个研究不是说做学问研究,还包括跟他一起吃饭喝酒这些。
我还有一个特征,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破落户,很少交大官或者是有钱人,我觉得破落户身上有一种独特性。他很敏感,很多时候表现人的特点,表现得很聪明,一会不认他女儿,一会跟朋友吵架,能通过一些不经意的语言看到他的多侧面。所以这个是要练起来,我们称之为人情。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在社会上能体会我们中国文化,还是从家出发,开始拍摄。我们基本都从家庭开始说话,核心是像把一个车子丢到水里去,第一圈晕开肯定是父母、兄弟,第二圈是表哥表嫂、舅舅叔叔,第三圈可能是同学朋友,第四圈远房亲戚,它核心肯定还是从家开始。所以为什么叫大家去回去拍,这个比较容易,你们会理解这都是感情的,知道他们每句话背后的意思。
END
编辑/排版 | 李嘉瑶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