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因果的力量,比命运更强大
作 者:稻盛和夫
来 源: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常怀感谢之心,
就能渐渐产生利他之心
只要坚持思善行善,就必然有好的结果;不断起恶念,做恶事,就必将出现恶的结果。
这一因果法则在人生中显而易见,佛教中用“因缘”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的“造业”,如今虽然用于贬义,但原本的含义却完全不同。
“因缘”意为“在往昔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我们所造的‘业’,遇到现世的诸多外缘,由此产生结果。因此,你如今的人生就是过去的‘业’与‘缘’相合后生成的结果”。
“业”为因,由人心念所生。原本空无一物的宇宙之中,最先产生的就是“心念”。
为了获得伟大的宇宙之力、自然之力的帮助,就必须遵循因果法则,思善事,行善念。
何谓“善”呢?在《了凡四训》中也有“存善念”的说法,简单来说,“思善”就是感谢、利他。
利他就是指关爱他人和慈祥而美好的爱,在佛教中就是慈悲。
然而,如果不能常怀感谢之心,就无法产生利他之心。要为自身的幸福而感谢他人。
对世间的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心怀感谢——这本身就是美丽善良的心灵,只要怀有感谢之心,自然就会关心体谅他人,对他人充满慈爱。
诠释善良之心无须长篇大论,只要记住感谢之心、关爱之心即可。
与此相反,恶念是指与利他之心对立的利己之心,比如“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贪婪之心就是恶心恶念。
在人生中始终抱有利他及感谢之心的人,必将获得宇宙的力量与幸运的眷顾。
相反,只顾自己的利己之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称心如意。
人天生有属于自己的命运
我觉得,人有必要从根本上思考“我为什么要走这条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如果不明白人生是以什么方式构成的,对这一问题的本质一无所知,那么就极有可能被眼前的现象迷惑,对整个人生的大方向判断错误。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人生是什么”。
我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其“命运”。
命运这种东西,分为个人,个人所属的家族,其所在的地区、国家乃至地球等不同的命运。
换言之,从个人到整体,都有其“命运”。个人的命运维系于地球、国家、地区和家族命运之上,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在一切讲究科学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否定命运的存在。
承认有命运或相信有命运被认为不符合科学,我们不愿意从正面肯定命运的存在。
但是,另一方面,命运这个东西虽然无法证明,但地球上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到近代,人们却一直相信命运是有的。
由于对未知的人生感到非常不安,希望了解自己的命运,人们发明了预测未来的技术。
例如,中国古代周易学说十分发达,而在欧洲占星术则十分兴盛。印度从几千年开始,也有类似占星术的占卜手段。
既然有命运存在,那么自己的人生将会变得怎样?
对这一答案孜孜不倦地追求,促使易学及占星术等占卜方法在人类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中大行其道。
现代教育将我们人生中遭遇的种种都归结为偶然,并用概率的观点加以解释——人生是由一个个偶然形成的。
换言之,在我们的脑中一直认为,人生中决不存在什么命运,一切都由偶然堆砌而成,比如偶然遭遇交通事故、偶然感染细菌得病等。
然而,回顾过往人生,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应该领会人生中命运这一严肃的存在,方能依循正道走过人生。
人天生有属于自己的命运——这么想更有利于我们在人生中走正确的道路。
思善行善得善果
念恶作恶遭恶报
我曾多次提到安冈正笃先生讲解的《了凡四训》。
袁了凡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傍晚,年少的袁了凡遇到一个旅行的老者,他说:“我来自南国,受天命所托,欲将易学精要传授于你。”
小了凡将老者带回家中。当晚,老人当着小了凡的面,对他母亲说:
“虽然你希望这个孩子将来当医生,却不能如愿。他长大后将会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为官之道。”
之后老人的话果然一一应验,了凡果然在他预言的岁数参加了考试,在多少考生中得了第几名。
不久,了凡去了南京国立大学游学,听闻一家著名禅寺中有一位得道的禅师,于是前去寻访。
在那位禅师的邀请下,了凡与他一起坐禅。坐禅期间,禅师听了他讲的这件事情,勃然大怒。
于是,禅师向袁了凡解释了可以改变命运的“因果法则”。
“现在还不算晚,你只要为他人、为社会思善行善,人生必然发生改变,未必尽如老人所言,现在开始行善尚为时不晚。”
袁了凡诚恳地接纳了禅师的建议,回去把禅师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也表示赞同。
结果,袁了凡有了孩子,寿命也超过了70岁。于是他写下《了凡四训》一书。
在孩子遇挫折而沮丧时,了凡对孩子这样写道:“儿啊,在遇到那位禅师之前,我的人生注定没有你,寿命也只有53岁。
但通过遵照禅师的教导,我思善行善,结果生下了你,寿命也超过70岁,至今依然康健。命运并非宿命,乃可变之物,此谓‘立命’。”
虽然人生由“命运”这一经线与“因果报应法则”这一纬线交织而成,但《了凡四训》的故事告诉我们,思善行善得善果,念恶作恶遭恶报,这就意味着因果报应法则的力量比命运更强大。
善恶产生的结果终会到来
我的人生可以总结为“日日提高理念”。
正如这句话所表达的一样,我们必须通过从事事业来提高理念和心性,砥砺心灵。
人心不善,就无法思善行善,因此我们在人生中需相信因果报应法则,提高心性。
然而,即便做了善事,往往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放眼社会,那些善良的大叔大婶并不见得过得幸福;相反,一些恶人却往往有钱有名气,过得十分幸福。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怀疑因果报应法则的正确,我在年轻时,也常有类似的想法。
虽然,人们隐约感觉有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但由于它并非像“1+1=2”那样严丝合缝地对应,于是没有人相信这样的法则俨然存在。
假如只要行善马上就有善果,作恶即刻遭恶报的话,那么大家就不会争论这一法则的有无,都会去做善事好事。
但正因为并非如此,所以谁都不肯相信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为什么结果不会立马呈现呢?这是由于命运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正值命运乖蹇之际,即便思善行善,也不会呈现善果。
换言之,在有的情况下,命中注定的“恶”与因果报应法则产生的“善”相互抵消,因此人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相反,在运势大好的时期,即使稍有恶念恶行,也会在命运的影响下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因此,有的人明明做了不少恶事,其人生却看似一帆风顺。
我创业也有几十年了。
从京瓷成立到今天,如果从长久的时间段看来,我身边的人们有的过得浑浑噩噩,有的却思善行善,度过了美好的人生。
如果只看5年、10年,或许还有恶人得意、懒人获利的现象,但从三四十年长的时间段来看,一个人的因果大致吻合。
有人或许侥幸成功,但持续不了三四十年。
那些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穷奢极侈的人,好景不会长,不过10年就纷纷走向破灭。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人生中,10年不可谓不长。
更何况,在旁人眼中,10年看似短暂,但对沉浸于其中的本人而言,10年是一段非常长的时间。
在他人看来,做那种事很快就会倒霉的,但本人却浑然不觉,依然一面沉湎于“穷奢极侈”之中,一面一步步走向破灭。
因此,命运与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须从长时间方能显其庐山真面目。
帮人也是在帮己
做好事就有好的结果,做坏事就有坏的结果。
想好事就有好的事情发生,想坏事就有坏的事情出现。
比起“命运”,这样的“因果报应的法则”具有更大的力量。最后我归结为一句话:“要天天思善行善。”
企业经营要求合理性,要求科学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相信什么“因果报应的法则”。但是,我下面要介绍的事例却是真实不虚的。
三田工业这家生产复印机的企业在1998年破产了。
后来,京瓷出手援助三田工业,现在改名为京瓷三田(京瓷美达)公司,推进重建工作。
京瓷美达负债超过400亿日元,重建计划打算花10年时间偿还债务。
这位京瓷美达的社长,也就是我们公司的事业部部长,在国际经营会议上恳恳而谈。
为了救助破产的三田工业,京瓷将他作为管财人派遣到三田工业。
所谓管财人有两种,一种是担任律师的法律管财人,一种是担任经营者的事业管财人。
派他去是作为事业管财人,致力于重建三田工业。
重建计划正式出台后,他出任京瓷美达的社长,负责推进重建工作。
他曾流着眼泪说了下面一段话:
“22年前,稻盛名誉会长出手救助沙巴耐特工业。当时获得救助的我,这次奉命去救助三田工业。
三田工业的重建非常顺利,重建计划提前7年完成,到明年3月重建结束后,将作为普通企业正常运行。
企业效益良好,三田工业的员工重新燃起希望,兴高采烈。而且意料之外让我当了社长。员工以我为中心团结一致,为企业今后再度腾飞努力奋斗。
想到这种机缘的巧合,让我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22年前,作为被拯救的一方获救的我,这次转到了救人的一方。
有机会救助三田工业的员工,感觉到员工的喜悦之情,我深深地感悟到一种命运的轮回。
想当初,稻盛名誉会长历尽辛酸。今天能够以重建三田工业的形式回报京瓷和名誉会长的恩情,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俗话说“有情有义帮别人,帮人也帮己”。
说这话时就有人反驳:“唱这些义理人情的高调无法经营企业。追求合理性,运用战略战术,善于精打细算,这才是企业经营。”
当然,经营企业需要这个方面,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成为经营基础的是人心。
正是有了美好的心灵,企业经营才能顺利展开。
排版 | 七雨
审校 | 一 一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重磅直播来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