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后果地去爱,其实是一种自信
作为一个永远相信爱情的双鱼女,今年的甜蜜爱情剧quota给了《点燃我,温暖你》。
这部剧改编自言情小说《打火机和公主裙》,小助理给我科普了一下,打火机的指向是男主,公主裙的象征是女主(剧里面的公主裙真的有点emmm一言难尽)。简单来说,故事说的是性格极端天才穷小子遇到善良勇敢执着富家女,两人一边编程一边谈恋爱,而后历经各种磨难,但最终仍旧彼此相爱。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有些过时”的青春伤痛剧的,看剧的时候脑子里时常想起的是早些年石原里美和小栗旬的《富贵男贫穷女》,但神奇的是,一集一集看到现在,居然有点停不下来。
这主要是剧里面的校园纯纯恋爱太令人怀念了。在现在,在当下,我似乎格外想念过去,那个不用考虑太多,只需要一张纸条,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足够让你唇边带着微笑地睡去。谁没有一段多半无疾而终却令人刻骨铭心的校园恋爱呢?春风沉醉的夜晚,操场旁昏黄路灯下,默默帮你提着暖水瓶的男孩,你永远记得他的脸,有同学路过,喊着你们的名字,起哄,你们更加羞涩了,都低着头,但牵着的手却拉得更紧了,你记得他的脸,他不会大腹便便,不会落入柴米油盐,不会家暴,那一刻,他只属于我,他只是笑。
终究还是失去了,但想起来,仍旧是亲切的,亲切的连同那段逝去的时光,一种青涩中的甜蜜,当你成为一个疲惫的中年人时,也许还是会有一天,在黑夜里,想起从前,爱意萌动的那一刻,啊,那曾经是属于我们的爱情。
这种美好,在《点燃我温暖你》里可以体会得到,有句港句,这部剧在处理校园时期男女主爱情萌动双向奔赴的细节方面,还是相当不错。
但今天想讨论的并非校园恋情,而是女主朱韵的内心。
(以下有小小剧透但不妨碍观看)
在《打火机与公主裙》的书籍介绍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只有朱韵懂得他心中那片自留地,自愿成为孤独的国王的守护神,穷其一生奉献温柔。她始终同他站在一起,一起奋进,一起痛苦,一起深陷泥潭,或者开疆扩土。”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段话。
爱情本身是平等的,19世纪的夏洛蒂·勃朗特已经通过《简爱》告诉我们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如今都2022年了,无论怎样的恋爱,女孩子都不应该把爱人称之为“国王”,为什么还要提倡这种一厢情愿的圣母戏码?
看过剧之后稍稍松了一口气,至少在这一点上,改编做得很好,将原著女主的一厢情愿变成了双方的双向奔赴。但说实话,把自己代入到这段感情当中去,感觉这样容易发疯的男主,没有强大的心理,真的hold不住——无论有多帅。
忽然意识到,很多时候,在一段感情里,女生是表面上的跟从者;但很多时候,她们其实是这段感情的主宰者。
以朱韵为例,主动出击的是她。
主动表白的是她。
两个人吵架之后,她会搬出“24小时黄金原则”,主动和男主进行沟通。
男主坐牢出来要复仇,女主继续选择和他并肩作战,并且提出“这不是为了爱情,这是为了梦想”,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说实话这里面好几次想要揍男主)
可以说,但凡女主有那么一点点不够强大,这段感情显然就无疾而终了。
不免想要探讨一下,她何以能够做到如此强大?我不认为用一句“恋爱脑”就可以解释,我更愿意认为,朱韵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她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如果坚持这段感情,自己将要付出的是什么,但她仍然这么做了,因为爱,也因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爱他。
纯粹的爱,就是去爱,不是被爱。无论付出多少,都不用计较回报和牺牲。这一点在当今的情感交往上太稀缺了。
不计后果地去爱,其实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勇敢。
好像是罗翔在《十三邀》里说过,“在人类所有的美德里,勇敢是最稀缺的,就当命运之神把你推向那勇敢的时刻,希望你能够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不敢去爱了?因为害怕,害怕失去,害怕过于投入,最大的害怕,是收获比不上付出——谈恋爱越来越像是投资了,要讲究性价比,要讲究投入产出比,要权衡利弊得失,所以不敢全情投入,要学会保留,要保持清醒,要成熟理智,要不能输。
这样想着,其实就无法去爱了。
只有有自信吃亏的姑娘,才会真正大胆的去爱。
细细一想,朱韵并不是孤例。
比如丁玲。当丁玲来到延安时,有大批人有兴趣给这位著名女作家介绍对象。丁玲回答:“我也要讨个太太,同男子一样,要一个肯同我过穷日子,不嫌弃我,知道爱我能敬重我的人。你们男子图方便,找情人时多就熟人中去选择,我却预备要一个生人。”丁玲选择的对象是陈明。这是一段看起来不怎么相配的姻缘。他们相识的时候,她33岁,他20岁。她是著名作家,他不过是抗大学员。
她的追求是大方而炙热的,比如当陈明胃病发作的时候,丁玲穿着军大衣背起他就往蓝皮的二等车厢上冲,连陈明都感慨,“不知哪来的力气”。但他们刚开始对彼此产生好感的时候,学院里就开始有传言,说“丁玲爱上了一个小丈夫。”陈明有些害怕,丁玲鼓励他:“随他们说去,让他们说上几年,还能说几十年?”
表白的也是丁玲:
那是在一个小饭馆里,我们坐在炕上,我说,主任,你也应该有个终身伴侣了。丁玲反问我:我们两个行不行呢?我听了吓了一跳。事后,我在日记中写道:让这种关系从此结束吧!她看到后,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干吗要结束呢?”
——陈明,《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
丁玲受到了巨大压力,但最大的打击还是来自陈明的退缩,他甚至匆匆忙忙地闪婚,用这样的方式来躲避丁玲。陈明结婚之后,曾经领着新婚妻子来拜访丁玲,这给丁玲带来了巨大打击,她在痛苦中挣扎着,但也没有哭闹,没有干涉陈明的婚姻,她把自己的痛苦寄托在她的作品《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战斗是享受》《“三八节”有感》里。
按照传统思维,丁玲对于陈明的这种穷追不舍,显然属于不计成本的“恋爱脑”。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她头脑清明的地方,因为她知道自己需要陈明这样的伴侣,她已经经历过两次糊里糊涂的婚姻。最终,陈明在一年后离婚,重新向丁玲求婚,而在历经多次磨难之后,陈明始终对丁玲不离不弃,丁玲对朋友们说:“我比你们哪个都好,好在有一个陈明。”
勇敢去爱,也不是一定要得到,而是即便失败了,依旧不后悔之前的付出。一如张爱玲,那样勇敢地前往温州寻夫,却遭遇了正在和范秀美眉来眼去的胡兰成,她在回上海的路上泪眼迷离,但分手信里,她并没有一点埋怨,只是平静地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使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还有张幼仪,在那样被伤害过之后,有自信讲一句:“在他(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她们天生带着一种悲悯,这悲悯中有不破不立的勇敢,也有为人处世的自觉底线,对待感情永远珍惜,失去感情努力释怀,即便是遍体鳞伤,也毫不后悔,这样的女子,我永远是带着敬意的。
“沿途红灯再红,无人可挡我路,望着是万马千军都直冲。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
——杨千嬅 《勇》
其实,谁不渴望爱和被爱呢?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于爱都掺杂着小心翼翼的算计,仿佛一个天平,这边放着自己的爱,那边放着对方的爱,时刻等着去称量,去平衡。绝不能吃了亏,也因为如此,谈一场恋爱,就变成了一件很累的事,爱情至上的人成了傻瓜,成了挖野菜的恋爱脑,成了被挽救的对象。在这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时代,在这个各种工业甜宠剧的时代,我们好像很难再接受纯粹的爱情观了,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一句话——
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我不想批评这样做的人,但我想对那些站出来勇敢爱的人致以更大的敬意。是的,只有足够坚强,足够勇敢,足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能这样义无反顾的爱。站在一般人性的立场来看,人在爱时太容易在乎被爱,在被爱的时候,又太容易看轻那份爱,仿佛一切都是有恃无恐。但实际上,一个只想被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他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
爱绝不是锱铢必较,爱更不能因噎废食,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因为爱,所以包容,能够包容,也是一种强大。
因为爱太珍贵了,因为爱人需要太多的力量了,所以敢于奉献爱的女孩,真的越来越少了。
也因为如此,想为《点燃我温暖你》当中的女主朱韵点赞。这个角色,绝不是那种卑微到尘埃里的恋爱脑,“追随国王的骑士”其实才是这段爱情中的强者。只不过,这种强者之音,是以看似弱者的立场发出的,说实话,以目前男主的“作劲儿”,我做不到像她那样,能爱多少就爱多少。
年轻真好啊,趁着年轻,趁着还没有变成疲惫的中年人,勇敢地去爱吧,喜欢就去表白吧,勇敢地在一起吧,拥抱和亲吻的时候请尽情投入吧,要相信,爱自有锋芒,可以戳破一切混沌,一切虚伪。
▼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 「山河小岁月」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