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卷上岸的年轻人,正在经历「跳崖式」落差
当无数年轻人还在想着上岸时,上一批进国企的人已经产生了「跳崖式落差」。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和闺蜜一路读到研究生,又通过层层筛选后好不容易入职国企。
结果一个在办公室扫地,一个负责给全部门分发牛奶面包。
博主本人半开玩笑地表示「浪费人才还是有一套的」。
谁知评论区里瞬间挤满工龄不满2年的职场人,分享自己的打杂苦命史:
突然有一种端茶倒水的心酸,短暂涌上心头。
Top2本科的你在单位收快递、泡咖啡、端盘子;
985硕士毕业的我在公司送材料、打印文件,偶尔还得帮领导接送孩子。
以为自己已经想清楚「稳定」的结果,入职后发现还是没能做好心理准备——
我这么努力考上985,就是为了在这打杂吗?
别觉得这届年轻人「眼高手低」。
毕竟这年头还能找到个岸班上的,论能力、学历和勤奋程度,都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原本已经决定要为了稳定,而牺牲部分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
但入职后才发现,落差还是超出了自己想象。
人家跟岗位是各取所需、双向选择,外人没啥立场惋惜。
招聘时说我是985,入职后却让我去卖红薯。
虽然这电梯不读书也能按,但只有读了书才有机会按。
每个高校应届生在海投简历却没收到几份offer的时候,都会对自我的忍耐力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只要能找到一份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让我做什么都行。
压力小、不内卷。
让人恨不得扔下手中的考研考公复习资料以及改了800遍的简历,立刻加入他们的队伍,少走40年弯路。
感到郁闷,恰恰是因为不敢、也没想要从中逃脱。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网上对「浪费人才」抱怨最多的两种人,一是管培生,二是国企员工。
当初也是在一大堆求职者中间「卷」出头的。职场新人们的心理落差程度,往往不止跟学历正相关,也跟当初的应聘难度保持着同步。
某网友去年应聘某500强企业的时候,曾手握985硕士+年级第一的成绩,一路闯过了2轮笔试,5轮面试。
终于拿到offer时,已经计划至少在这个地方干个5年10年。
谁知应聘时考得是专业知识,参加过压力面、无领导小组讨论。入职后每天在都在系统里机械地复制、归类数据,再粘贴到一个固定格式的表格里。
自然会感到困惑:「如果不需要人才,为什么要那么严格地选我进来?」
当初也是在一大堆求职者中间「卷」出头的。职场新人们的心理落差程度,往往不止跟学历正相关,也跟当初的应聘难度保持着同步。
直到过五关斩六将后,以为终于在职场这片萝卜田里找到了一个坑。
只要有地方要我,是什么都行。
放在前两年,这种学历的人哪怕海投都投不到我们公司来。
怎么办,面试又碰到985了。
全是985牛津剑桥,红圈律所三中一华实习,人均cpa法考通过……最后问愿不愿意调剂基层的客户经理吗,每个人都举手愿意。
本文转载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点击下方按钮立即关注。不苟求正确,只好好说话。麦子熟了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