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摩天工厂”!未来5年深圳将新增10个“蛇口工业区”
◎智谷趋势(ID:zgtrend) | 夏虫
深圳,正在变“大”。
曾经困扰深圳已久的工业用地不足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当高端制造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工业第一城”的深圳,也在身体力行实现它对企业的承诺——
“只要有好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如今在深圳,一批批优质制造业企业正在排着队准备“上楼”,一座座“摩天工厂”也将拔地而起。
未来5年,这里将“扩容”出超1亿平方米的巨大产业空间,为今后深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工业上楼”的创新之举
就在上个月,深圳在“工业上楼”厂房空间签约仪式上宣布,今后将会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连续实施5年的进度,向社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
“工业上楼”是什么意思?
在很多人印象中,作为低矮又扁平式分布的楼栋,工业厂房就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空间生产形态。
然而,在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双重背景下,这种模式对于一些城市而言已不再适用。
如寸土寸金的深圳,其去年人口密度已高达8821人/平方公里,高居全国第一的同时,甩了第二名东莞足足一倍。
即使是放眼全球,这样的密度也比香港的7060人/平方公里和新加坡的7691人/平方公里来得高。
与此同时,深圳坚持制造立市。2021年,深圳工业占GDP比重约32%,对标东京、纽约等全球湾区城市来看,已经是遥遥领先。
可深圳人多、企业多,偏偏地少,这也意味着土地成本居高难下。
换句话说,想要解决现如今工业土地的供应和成本问题,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生产效率,从“存量中找增量”。
苦没地久矣的深圳,率先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借鉴高端服务业建摩天大楼的做法,让“工业也上楼”,建设出集研发、办公、生产于一体的新型工业楼宇。
图源:浩森建筑
说的再形象一些,“工业上楼”就是将制造业生产中重量较轻、震动较小的生产设备转移至高层,如此一来,企业占用的土地面积小了,但生产空间却更大了。
“向天空要空间”不仅增加了土地产出,还让“上楼”企业享受到更低的用地成本、更全的配套服务。
未来的深圳,将每年建设20平方公里的生产空间。这意味着,如果以占地10平方公里的知名蛇口工业区换算,就相当于5年再造十个蛇口工业区。
这手笔,实在是太大了。
“摩天工厂”的深圳范本
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打响了工业上楼第一枪。
如果把目光转移到深圳宝安与东莞交界处,大部分人都会震惊于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仅是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低矮的旧工厂。
39家从事五金制品、模具销售、配件包装等传统低端制造的企业在这里扎根,每年产值仅为1.2亿元,年纳税额不超过700万元;
然而,现在这片土地上,一栋23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不仅容纳了120多家高端制造业企业在高楼内生产,一年还可贡献高达35亿的产值。
稍加计算,就会发现工业“上楼前后”,入驻企业的数量提高3倍,带来的产值提升也提高了30倍。
这里是深圳全至科技创新园,国内第一个“工业上楼”项目。
图源:南方+
这栋大楼外表看似跟写字楼一样,内里实则大有乾坤。整栋楼内有8台智能高速客梯,6台大型货梯,配置大型卸货平台,科学规划人车分流、人货分流,垂直运输能力极佳。
这栋纵向生长的“工厂”,不仅仅意味着物理空间上的降本增效,更意味着产业集聚带来的效应。
在全至科技园,上下游就在上下楼,一栋楼就是一条生产链。
以深圳国人光速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客户参观完他们生产的激光切割设备后,还能顺便到楼上楼下参观其他环节,如下游生产自动贴合柔性覆盖膜设备的企业。
光是这一栋楼,就有国人光速的3家客户,5家供应商。物理上的靠近使得企业之间可以快速进行研发上的交流讨论和研究,无疑大大降低了各环节的成本。
目前,全至科技创新园已经累计孵化科技企业300多家,其中国高企业50多家,规上企业40多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
全至科技园的成功,使其被誉为“土地成本攀升下的深圳工业突围样本”。
先行者深圳已经行动起来了。2019年,深圳宝安区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的地方“工业上楼”政策。随后,“摩天工厂”在深圳遍地开花,并各自进化。
宝安的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是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的“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
龙岗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首个“专精特新”专业园区项目;
南山红花岭基地,是深圳重点推出的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企业集聚的“工业上楼”项目......
深圳未来5年预计释放1亿平方米用地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这也意味着,“一栋楼装下一条产业链”,将成为深圳的产业新风景。
这种经验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其明确提出: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
这意味着,深圳创新性的“工业上楼”尝试已经被复制、推广到全国。
结语
什么产业才适合上楼?
从重量、噪音、污染、辐射等角度考虑,相对轻型化的高附加值产业上楼的机会最大。
而这些限制性条件均指向“20+8产业群”,具体行业如下图所示:
图源:南方+
图源:南方+
事实上,早在深圳提出发展“20+8”产业集群时,就同步出台了《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提出要以高质量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
在行动上,深圳也表达了一样的态度——
深圳光明区将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全部列入鼓励工业上楼的企业类型,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产业。
结合这个大背景,可以说,工业上楼是表,转型升级才是里。
近几年来,“中国工业第一城”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深圳一直走在前列。
2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工业上楼”,还只是深圳制造立市漫漫长路的开端。
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是中国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这些不断长高的建筑空间,为商业和住宅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同样在“长高”的工厂,将为深圳的制造业注入更多想象力。
而不断地成长,正是深圳过往40多年不断奋斗的缩影。
右下点在看,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的支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