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下一题
又是一年520。
虽然在一年当中,让有情人表达爱意的节日很多,但520既然来了,就还是要至少浅过一下。
恰逢今年是《甄嬛传》的11岁生日,也是《如懿传》的4岁生日,而二者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呈现又实为复杂。于是我们决定,将今年的520主题定为,“莞莞类卿”(替身文学)vs“兰因絮果”(一地鸡毛),(总之都不是什么太好的结果),你会选择哪一种?
在《甄嬛传》中,莞莞类卿指的是甄嬛跟皇帝在一起,但皇帝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他已经过世的妻子,他写信给妻子说,莞莞类卿,甄嬛很像你,但是又不如你。大概就是一个爱情中替身的故事。
而兰因絮果首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对情侣在最开始的时候非常幸福,但到了最后却相看两生厌,不能白头偕老。同时它也出现在电视剧《如懿传》中,指男女主角最开始青梅竹马,最后分道扬镳。
我们选取了看理想节目《思辨力35讲》中,庞颖与詹青云有关“莞莞类卿”和“兰因絮果”的讨论,其中詹青云支持莞莞类卿,庞颖支持兰因絮果。总而言之,在这场爱情观的辩论当中,我们将看清爱情真实的模样。
无论如何,还是祝大家节日快乐!爱他人、爱自己、爱天爱地爱猫狗,都开心!💘
💡 *此为经典辩题的辩论,并不意味着代表双方个人立场,请勿对辩论方人身攻击。
讲述 | 庞颖x詹青云
来源 | 看理想节目《思辨力35讲》
🙆♀️
“莞莞类卿”观点1:
爱情是与平庸生活和解的终极幻想
詹青云:我觉得兰因絮果是一种更可悲的爱情,所以一定要选的话,我宁愿选另一个。因为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跟平庸和解,不只是跟自己的平庸和解,而且是跟生活的平庸和解。
小的时候人会有一些非常热烈的,但又单纯的盼望,这个世界上好像有很多我想象不出来的幸福在等待着我。比如我小的时候想,如果能住一个一百平的房子,那该有多幸福,如果我能亲自去现场看奥运会,该有多幸福,如果我能在迪士尼玩一天,该有多幸福。
有一天你实现了这些幸福,会发现你实现的是一些平庸得多的幸福,它们都配不上你曾经的那些热望。爱情大概是我们最后破灭和坚持的最终幻想。
小的时候很多人看着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灵魂伴侣,也没有那么相爱,经常吵架、冷战,很早就分房睡,不怎么说话,家里面永远是低气压。我们就不停地说,将来我一定不要这样,我一定不接受,我一定不要让我的爱情、婚姻变成这样。很多年过去了,你发现原来还是这样。从“如果怎么样,那就怎么样了”,就变成了“即便怎么样,也还是这样”。
我同意我们这个讨论不是束缚于剧情的,虽然为了讨论这个题目,我这两天又悄悄去看了《甄嬛传》,全心全意地哭了两个多小时。
但是我同意,我们没有办法局限于剧情去讨论爱情。因为现实地说,在那样一个时代,一方要向另一方自称臣妾,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所有的恩爱都是君王给的荣宠,生杀予夺也都在君王手中,你去讨论爱情,这本身是很荒谬的事情。
以及哪怕是从剧出发,事情的变化也不是爱情的逻辑,那里面有太多帝王的权谋。我觉得我们今天是站在现代的角度,特别是要看现代爱情和婚姻的特点,来讨论这个问题。
🙆♀️
“莞莞类卿”观点2:
婚姻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分工,并非因为爱情
我们回头去分析婚姻在人类历史上经历的几个阶段,一开始,婚姻和爱情是没有关系的。
比如说《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就是埃及艳后,有莎士比亚的戏剧,有好多的小说,有好莱坞的电影去讲他们之间的故事和欲望的纠缠。但是你真实地去看历史的话,他们如果有欲望也是关于权力的欲望,那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政治权术,政治联姻。
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婚姻也跟爱情没有太大的关系,大概是面包师傅和面包师傅结婚,扩充面包店,把我们都会的手艺结合起来。那个时代是相似的人在一起。
婚姻再往下发展,变成了两个人有不同的明确分工,要彼此互补,爱情开始进入婚姻。这个时候强调的不再是相似的人走到一起,而恰恰是很不一样的人走到一起,我们都是彼此的另一半,组合成一个家庭。不是面包师傅要找面包师傅了,是面包师傅找了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以后,他就可以专心在外面做面包了。
走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觉得爱情跟婚姻相关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你发现,当年促成这些牢固的、长时间维系的爱情和婚姻的外在动力,都逐渐消失了。我们既不是要和另一个面包师傅合伙做生意,面包师傅也可以自己在家用洗衣机洗洗衣服了。
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经常讨论的人的原子化,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原子化,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各个生活场景的原子化。以前的工作、婚姻、家庭这些东西是弥漫在一起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非常纯粹,所以婚姻和爱情这件事情,它所受到的外力牵扯非常小。
但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原子化,所以我们对爱情有了非常多的附加的要求,有一个说法是它多功能化了。
你既需要从它这里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又需要它带来新鲜感、刺激感。你既需要它稳定,又需要它多变,所有的情感需求都附着于这一事情之上。所以爱情在我们这个时代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而又没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去维系。
如果说莞莞类卿是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偶然事件,兰因絮果就是慢慢归于平淡,相看两生厌的爱情,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与之和解的生活常态,这是它的悲剧性所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我们熟悉的经典名著当中的爱情悲剧大概能够分成两个类型,一类爱情悲剧是戛然而止的爱情,能找到一个非常鲜明的原因,有非常强烈的遗憾。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
但是另外一种爱情悲剧不是这样,网球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非受迫性失误”,指的是一个正常情况下你完全可以打过去的,但是偏偏挂网了,那个时候会觉得怎么回事,找不到原因。有好多爱情就是这样一种逐渐死亡的过程。
小的时候看《金粉世家》,金燕西跟冷清秋两个人分道扬镳了后,有一天金燕西的妹妹问了一句话说,你们不是自由恋爱了吗?我觉得特别震撼心灵,他们家其他那些哥哥姐姐的爱情悲剧,都可以归罪为包办婚姻。但这两个人明明冲破了包办婚姻的束缚,佳偶天成,最后却“兰因絮果”。
爱情是我们对抗平庸时代最后的一点念想,因为你永远可以用王小波的那句话安慰自己说,尽管我本人非常平凡,但总觉得我对你的爱很美。
可是兰因絮果的爱情是,有一天你发现,我本人也非常平凡,我们的爱也非常平凡,我没有任何去对抗世界的武器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不能接受的。
🍃
“兰因絮果”观点1:
白头偕老并非评价爱情的唯一标准
庞颖:我开始我的立论,为什么莞莞类卿是更加可悲的。
这个男主心中,永远存活着一个过于完美的形象,一个他已经逝去的妻子形象,对他自己是苦,对他的现任也是一种苦。他死去的前妻真的就是完美的吗?她一定不是,或许是因为那段感情断在了它的最高点,就冻结在了最高点,永远完美如初。
如果前妻没有去世,经年累月会不会兰因絮果?这真的很难说。又或许因为前妻的去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所以那种遗憾,那种失去之苦,美化了他心中完美爱人的形象。
行为经济学里面管这个叫“损失厌恶”,就是同样一个好的东西,你失去它带来的痛苦,要远远高于你得到一个美好的东西带来的快乐。哪怕所谓的纯元皇后和甄嬛,她们两个都一样美好,失去的那个也更加痛苦,得到的那个没有那么美好,这是人的一种认知偏差,所以我觉得男主不会幸福的。
实际上甄嬛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人,一起经历生活的是她与她的现任,彼此陪伴与扶持的也是她与她的现任,彼此拥有的也是她和她的现任。可是他说什么?他说除却巫山非云也,就是有心中完美却不真实的亡妻做对比,现任永远都不够好。
皇帝是什么时候去给已经去世的前任写信说莞莞类卿的?是他跟现任闹矛盾的时候。跟现任闹矛盾,就去解决矛盾。但他并没有,他对现任态度非常冷淡,就跑去写信给已经不存在了的人,在信里说她不如你。
皇帝心中有一种投射,把所有理想化美好的品质都投射在了他的亡妻身上,忽略她的缺点或者负面特征,他永远地把自己置于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爱情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可惜人死不能复生,这个完美的答案他永远都得不到。
在现实中他其实拥有美好的爱情,可他永远不懂得欣赏和珍惜,总觉得自己委屈遗憾,愤愤不平,不能活在当下的人是最苦的,预期和现实有不可弥合的落差的人是最苦的。
这个是站在男主的角度。站在女主的角度就更不用说了,永远都是一个替身,她根本都不曾真正拥有过自己的爱情。
很多过来人都会说,当你对一个人开始产生占有欲的时候,是一种浪漫爱的标志。可惜甄嬛享有这种占有欲,永远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占有欲投射在她的伴侣身上,因为伴侣心中永远都存在着那个完美,但是虚幻的人。
我们再来看兰因絮果,为什么我觉得它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最后他们是分开了,分道扬镳了,但他们毕竟幸福过,儿时的青梅竹马,毕竟是青梅竹马,他们开心了那么多年,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青梅竹马?
这里面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对一段爱情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只有白头偕老了,才能够被称之为一段美好的爱情?
我觉得这个标准是不必要的,我们就活在当下,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幸福了,那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哪怕它没有白头偕老。
其实一段爱情,也是一个最小单元的集体,是个人与集体的挣扎。你从这个集体中得到了好,但是也有一些坏处。其实人都是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的,我们永远都跟青梅竹马那个年纪的时候是一样的人吗?大概是不可能的。
爱情中的两个人,首先是两个独立的人。这两个人都在成长和变化,如果他们往相似相兼容的方向上去成长和变化,非常幸运。但两个人是没有为了配合对方而去限制自己成长的义务或者责任的,也并不是因为进入了婚姻和家庭就失去了自己。
再者说每个人的价值排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个人自由发展放在家庭这个集体之上,但也有的人觉得家庭这种集体给他带来的幸福感、安稳感,比个人的自由选择更加重要。这都没有问题,是两种不同的价值排序而已。
如懿最后说的是什么?我们曾经结发为夫妻,如今断发为祭,给去了的青樱和弘历,所以还念吗?不念了。什么叫去了的青樱和弘历?就是他们两个都跟过去不一样了,眼前人已非彼时人,也比较同步。所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詹青云:区分几件事情,《甄嬛传》里的皇帝,或者是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跟莞莞类卿这个爱情模式想讲的东西无关。甄嬛投射她的占有欲投射错了,并不在于她投射到了一个莞莞类卿的人头上,而是她把占有欲投射到帝王的头上,她一定是会悲剧的。
一个在莞莞类卿当中爱的人,注定是一个替身,或者她不曾拥有过真正的爱情。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两个人能够相爱,也许莞莞类卿是一个动因,但是两个人能够相爱,一定不只是因为莞莞类卿。
事实上你能够爱上任何人,一定是被某种东西触发的,这个东西也许是莞莞类卿,你让我想起了我的前任,你让我感到亲切跟熟悉,或者你就是我心中理想对象的样子。它总是被某种东西触发的,你不能说有东西触发的爱情就都是虚假的。
这里的关键仅仅在于,你是不是接受一个人有过去,你是不是接受ta很用心地爱过别的人,那个人还永远在ta的心里保有一个位置。
比如说我,每一次我谈恋爱失败了之后,我找下一个人的时候,我一定是找跟之前那个人很不一样的人,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你说我是不是也有一种莞莞类卿呢?
我寻找你,跟那个人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的痕迹一定是有关系的,我要你处处都和他不一样,免得让我想起悲伤往事,我是不是也还带着那个人的回忆,在和你共同生活呢?这个时候你能因此指责说,你没有全心全意的爱吗?这个爱是虚假的吗?你是一个反向替身吗?
我觉得在剧里面的皇帝,你看他的种种表现就知道他一定是一个非常缺爱的人,尤其表现在他跟太后的几场非常精彩的互动戏里面。
他是有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纯元皇后与其说是他无法忘怀的一个过去,不如说是他的一个朋友,是他的一个幻觉,他需要用这样的一个形象来提醒自己是被完整地爱过的。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保有着这种对于纯真的爱的回忆跟向往,还会不停地美化这个回忆,这没有什么问题。
而就是在真实的生命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经历莞莞类卿这么戏剧化的场面,而莞莞类卿大部分在真实的生活里,是一个爱情失败的归因,就是两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爱情的失败。有一天你说气话,还是你说放弃的话,说其实我们没有真正的爱过,我只是把你当成他的替身,这是气话。
莞莞类卿可能是这部剧的一个高潮,但它一直是高潮之一,是她明白爱情这件事情的虚幻的过程之一。我们在兰因絮果的过程当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莞莞类卿,我们一次一次地说这种话来伤害彼此,一开始可能含泪咽下了,慢慢地你发现爱情再也回不了头,这是一个兰因絮果的过程。
莞莞类卿是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瞬间,但是就像我说的,真正的爱情的失败是没有这种戏剧化的,它是一个缓慢死去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你无法归因的过程,这才是我的逻辑。
🍃
“兰因絮果”观点2:
警惕“浪漫关系霸权”
庞颖: 我觉得有这样一种人,比如说他是渣男,有些女生跟渣男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觉得这个渣男以前之所以渣,是因为那是别人,我是不一样的。在我这儿,渣男他虽然对所有其他人都不好,但一定会对我好。
我们拉回到皇帝写信给不存在的前任,说她们都不如你。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人他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的前任还有一定的感情,在现任眼中都不是什么问题,这甚至是一种深情。不是说你要把前任当仇人,你一定要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这个皇帝不是这样的,他是不断地在把现任去跟前任比较。我举一个例子,首先他去写跟前任的信,他不只写的是她像你,她让我想起了你,我好想你,她勾起了我对你的思念,我回想起了当年我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多么开心多么幸福……这叫深情。
可是他不只是写了这个,他写的是我想你,这个人跟你有一点像,所以能够缓解我对你的思念之情,但是不能够完全的缓解,因为她永远不如你。所以他是在进行一个比较。
莞莞类卿,是不能活在当下,这非常残忍,对他人是折磨,对自己是折磨。
我们回到兰因絮果,你其实没有太讲兰因絮果有什么问题,只是说它没有原因地消逝了。
如果两个人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如懿跟乾隆说,你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如何体面地分手,在两个人不爱的时候,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而我们不能有一种想象,叫做“浪漫关系霸权”。
什么叫“浪漫关系霸权”?就是当今的社会对婚姻和爱情,特别是这些洗脑片子,给爱情赋予了过多的特殊价值,甚至将这种有爱情的婚姻,且是一生一世的婚姻看作了每个人的默认设置。
这种期待是不合理的,是过高的,如果你把期待放在这儿,一切都是悲剧。但首先我们应该更改这个期待,就是开心就在一起,不开心就体面地分手,这个才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
尾声.
爱自己才是唯一的终身浪漫
詹青云:我很久以前听过一个播客,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古希腊悲剧的内核是选择,是你要面对一些你完全不想面对,非常挣扎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当中,面对自己内心的撕裂。
他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传统文学里面是没有悲剧的,因为我们的传统戏剧里面有很多很精彩的戏剧张力,但是很少去写一个人内心的撕裂。那是因为在传统中国社会里面,价值排序的等级次序是非常鲜明的,所以你不面对那种撕裂感。
比如说很经典的元杂剧《长生殿》,它写唐玄宗跟杨贵妃两个人诀别的情境。它写得很精彩,可是你发现就算在这一段戏里面,唐明皇的内心是没有撕裂的,他是非常清楚江山社稷是排在爱情之前的,或者爱情在江山社稷面前是不值一提的。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洒脱的话,我无话可说。这里面的悲剧甚至没有挣扎、没有选择、甚至不必选择,爱情这件事情不值一提,我们只能听凭它,然后让它消散。
也许有一天我们要直面的真实是说,爱自己不仅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唯一的终身浪漫,你没有办法从爱情当中寻找到这种寄托。
我想起另一本书,米兰·昆德拉的《不朽》,我一直觉得我读不懂这本书,这个书里面有很多非常混乱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女主角叫阿多涅丝,她已经拥有了非常幸福的爱情,有孩子,她的父亲一直给她留下一笔钱,让她有一天想好了之后就一个人去旅游。
我觉得她可能是在呼应这样的一种呼唤,就是,你只能在自我的实现和独处当中,实现这种终身的浪漫,但与此同时你接受的悲剧的讯息是兰因絮果。我们这个时代,也许你已经不能够期待美好的白头到老的爱了,就是花开花落自有时。
庞颖:首先我觉得詹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她先讲了一个故事,说为什么很多这种经典文学中的悲剧,都是在你完全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的产生的悲剧。
所以是不是这个世界只有这两种,就是短期的激情,和一个常态的平淡和平庸?
我其实觉得并不是,这两个中间是有中间地带的。因为我身边有一些朋友,他们的恋爱方式就是几个月的这种,频繁地在更换。也有一些人,他们可能谈的恋爱就都是大概两年左右的恋爱,基本上都是一起享受了爱情非常激情澎湃的那段时间,之后他们就分开了。
所以我有去采访过他们,这是不是一种很占便宜的恋爱方式呢?但是他们都跟我说,无论是那种短期的关系,还是两年的关系,其实都不好,是非常消耗人的。有一个终身伴侣,是更加滋养人的一种方式。他们其实一定一直在寻找这样的终身伴侣,只是也许还没有找到,他们从这种短期的爱情当中,感受不到这种滋养。
好,我们回到第二个部分的问题。我们想要终身伴侣,想要这种滋养,但是这种滋养究竟是来源于它的过程,还是来源于它的结果呢?
我觉得是来源于过程。只要两个人对待彼此,是朝着想把对方当成一个终身伴侣这样的方式去经营的,就会给彼此这样的滋养。结果这件事情有太多其他的因素,我们不必要强求,不必要以这个结果去判断,只要两个人是真心地奔着长期关系去经营的,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遇到摩擦,我们愿不愿意花时间去磨合?遇到错误,我们愿不愿意去原谅?遇到人生决定,我们要不要把彼此规划到自己的未来中去?是这样的一种相处的态度,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感、稳定感、爱与被爱的幸福。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结果去衡量和强求?因为就算我们讲究包容,它是有一个合理的度的。以前的人都把爱情当做终身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是一种洗脑,很多时候伴随着对于其中某一个人的压抑。
比如说在某些层面上压抑女性,比如说女性要为男性的事业让步;也在某些层面上压抑男性,比如说所谓定义的“优质男性”,必须要包容另一半的“无理取闹”等等。所以我们强调的是终身伴侣的态度,而不是终身伴侣的结果。
最后,很多人害怕恋爱,害怕婚姻,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分开”“离婚”这件事情想得太过恐怖了。现在社会上大概是对分手、离婚还是有一些偏见和歧视的,导致我们觉得只要一段恋情结束了,自己是失败者;有些人ta不想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去贬低前任。
有些人因为害怕社会的眼光,不敢离婚,无论是鸡飞狗跳也好,还是暗自忍耐、一直忍着不离也好,这就是来源于对于离婚本身这件事情的羞耻感。这个社会,把婚姻的长度和我们人的价值,甚至是品格,绑架在了一起,是一种不好的东西。
有一个综艺叫《再见爱人》,这里面黄执中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他说,“告诉大家离婚没有那么恐怖,反而是让人更敢结婚的方式。分离有的时候是保护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维持我们的关系”,不是情侣了,但是仍然是一种长期的关系。
我觉得“天长地久”和“曾经拥有”都足够美好,所以只要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彼此,如果两个人同步走到了那一天,好聚好散,不要污名化这种分开。
最后我想强调一个事,如懿还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虽然我们不是电视剧分析,但我非常想在这里说。
她说,万一有一天,天下所有的男子都只有妻子,没有妾室,或者夫妻之间的情分已尽,女子也可以求去。如若真是这样的话也挺好,人人都可以做一心人,做不了了就自愿分开。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