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上班的年轻人,日复一日在流浪
若是闲来无事,在工作日的早上搭乘地铁、走进一家咖啡厅或是图书馆,你总能在人群中发现那么几个对着电脑狂按鼠标,神情却悠然自得的人。瞟到屏幕,却发现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其实是炒股、追剧、打LOL。
一切有座椅的公共场所都会长出几个假装上班的年轻人,星巴克,麦当劳,奈雪的茶……有时他们甚至在法院里旁听某场仲裁官司,或是去医院的冷门诊室里坐一会儿,以此消磨时间,捱到“下班回家”的那一刻。
这或许只是一段短暂的待业期。无论是主动离职还是被辞退,许多人都独自吞下了失业的苦水,迫于家庭压力或是出于关心,大家心照不宣地向家人隐瞒这段经历。
长此以往之后,有人发现上班与假装上班其实同样消磨人的体力与意志。更重要的是,他们再难找到工作了——就像高速公路上一辆燃油即将耗尽的汽车,等车加满油再次重启之时,连高速公路也堵了车。他们再也回不到原本的轨道。
一份热气腾腾的炒猪肚盛在饭盒里,陪着钟莹从东莞老家踏上回广州的早班高铁。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妈妈早上六点起床为钟莹做好工作便当,让她在公司也能吃上家里的饭菜。爸爸则负责开车送女儿去高铁站。11点到广州后,女儿直接去公司上班。
但只有钟莹知道的秘密是,在这个家人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周一早晨,她才是家里最悠闲的人。惬意地吃完早茶,她让爸爸坐到副驾驶,自己慢悠悠地开车,爸爸问今天怎么这么磨叽,她打哈哈搪塞过去,事实却是“全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陪我演了一出戏”。
那天钟莹下了高铁回到出租屋,热了那份炒猪肚当午饭。吃的时候心里忽然沉重起来,“我觉得我很坏,我欺骗了我妈”。
钟莹在广州一家影视公司待了六年,由她做编剧、改了无数版方案的甜宠剧今年夏天刚在优酷上线,妈妈每天守着更新。八月,她就主动提了离职。理由很简单,脑力活干太多了,干不动了。
辞职第二天她回老家,只说自己放了年假。之后便和同样失业的朋友去浙江、福建、东北各地旅行。姐姐和弟弟都知道钟莹没了工作,一直帮她瞒着爸妈,否则逼婚就来了——“他们会趁着这个机会让我赶紧回家嫁人,但我没有任何结婚的想法。”她打算等到过年再和家人说实话,在此之前先好好休息充电。
像钟莹这样不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假装上班”是种相对轻松的伪装,她们可以四处旅行,“睁眼说瞎话”只发生在微信聊天里。
妈妈常问,“解封了没,能去上班吗?”她回答,“没有啊,我还在居家办公。”
去年七月被教培公司裁员的小彭也是如此。她在外旅行了半年,在新疆爬山时接到父母的电话,都说忙着呢,在加班。只有一次差点在父母面前露馅:去年冬天,爸妈以为她在广州上班,但她人在重庆,在电话里抱怨了一句天气真冷后,立刻意识到广州这时温暖如春,又赶紧找补几句岔开话题,才让“欺骗”得以延续。
但更多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不得不将“假装上班”作为每日例行的表演。令人头疼的是,背着包一大早离开家之后能去哪儿?以此为问题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搜索,偶尔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
“图书馆开了就去图书馆,没开就轮换着去不同的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脸皮厚一点,不点东西也能坐一天。”但也有人曾被星巴克温度过低的空调吹发烧了,最后只能开了间几十块的钟点房睡觉。听说一些大型政府办事机构不会赶人,一位网友因此溜进了劳动仲裁法庭旁听。若是无所事事,也能跳上一辆路程很长的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沿途看看人和风景。再不济就去医院吧,“至少冷门诊室里有很多空座位”。
被裁员或是主动离职,假装上班的第一周通常充满了新奇与放松,从一份疲惫工作中解脱终究是令人快乐的。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尝试各种新鲜事。
来自上海的许念每天八点出门,将车停到公司楼下停车场后开始四处游荡,反正停车费已经缴满一年。离职后的第一周,许念设定了不同的主题日:今天去咖啡厅探店,明天就买几款好利来联名蛋糕做测评。下午,她会躲进朋友的出租屋里投简历找工作,捱到晚上八点“下班”回家,和父母一起吃晚饭。
一个工作日,她停完车直接坐地铁去了迪士尼,在长椅上吃冰淇淋,看迪士尼七宝们花车巡游,人一下就松弛了下来,“跟上班的情绪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在上班,而我是自由的”。
在江西南昌,大学毕业三年的艳芬三度考研,均以失败告终,又在今年的六个月内换了三份工作。她跟妈妈抱怨起老是骂她的领导,在体制内待了一辈子的妈妈不理解,反问她,哪有领导不骂人的呀?
学业与职场的频频受挫让艳芬难以向父母说清自己坎坷的心路历程,而她又不想与赋闲在家的爸爸整日待在一起,索性出门假装上班,毕竟“一个家的沙发上不能躺两个人”。
艳芬每天早上九点出门,去麦当劳吃早餐,坐地铁半小时到图书馆。十点开始,看书、学习、刷手机。中午点份外卖,吃完趴在桌上睡一会儿。下午两点,重复上午的动作。五点半,准时收拾东西走人。六点到家吃饭。
如此规律的、与上班没什么差别的生活,她持续了100天。唯一的变化是,“反而心情变好了”。偶尔回去稍晚点,妈妈发微信问她,“加班?”她说,“对。”
遇上图书馆闭馆的日子,艳芬就一个人去滨江公园,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冬至那天南昌30度,太阳明亮温暖,她眯起眼,看波光粼粼的赣江水随风流动。
“可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浪费时间。”她说,“如果工作的目的是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我现在已经做到了。”
等到假装上班的第二周,问题就出现了。
大多数人觉得“假装上班”是短暂的,隐瞒家人还算容易。不少人将“假装上班”作为待业期的过渡,每天维持着一种规律作息,期间找到了新工作,就无缝衔接去上班——至少在父母眼中是如此。这样,还能巧妙遮掩掉那段假装上班的日子。
但这个时代的严峻事实是,从围城一般的职场跳出来后,就再难重返回去了。上一周逃脱糟糕工作的轻松感荡然无存,整日在外闲逛的人们这时意识到:工作并没有那么好找。这样假装上班的无业生活,可能还要延续几个月,甚至持续到来年。
随着假装上班的时间延长,焦虑感也开始蔓延。许念再没心思打卡甜品店,整日窝在朋友家里投简历。投100多份简历,只有4次面试,最后要么是公司不满意她,要么是她不满意那个岗位的要求和待遇。
实在静不下心的时候,许念会去咖啡厅刷一下午小红书和抖音,时不时回复三位相亲对象发来的微信。理性告诉她,“吃喝玩乐不是长久之计,人还是要打工赚钱的”,但“刷的时间越长越不想放下来,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都是手指自己划划划”。她感觉自己在叠buff,除了大龄未婚之外又多了个大龄失业女青年的标签,根本无法开口向父母吐露这种颓废又虚无的生活状态。
2021年8月,被裁员后,小彭很快收到2份offer,当时她对此没太上心,还是拖着行李箱旅行去了。玩了一圈回来再找工作时,已经到了2022年上半年,此时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5.7%,超过人社部十四五期间把失业率控制在5.5%的要求,“世界变了”。
她如浪花一样随时代浪潮沉浮,好不容易在今年2月入职一家房地产公司,十天后又被裁员。半年时间,见证了教培与地产两个行业的倾塌。小彭放弃了求职,决定在三十岁这年钻回书堆里考研。
应届毕业生同样在感受寒气。今年以来,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持续上升,6月份达到19.3%创下新高,意味着每5个年轻人里就有1人失业。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个有趣的朋友——每日人物
不直视这炫目闪光中的人,则无法理解这个时代。
每一次推送,大概都是一次传导,我们记录,表达。你们打开,收纳。这是我们拿到过的最神圣的契约。
2019年秋天,每日人物开始做一些改变。
我们聚焦商业与生活。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商业浸染。我们希望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专注你的生活,来剖解和你息息相关的商业的一切。
我们变得更加轻盈和迅速,就像一句诗里所说的,“像一只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一根羽毛”。希望可以对你的生活有敏锐的触角和准确的抵达。
有趣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烙印。我们会挖出生活的地壳里那些幽默的宝藏,镶嵌进我们的表达。
当然,我们仍旧住在故事的仓库里,整装待发。我们始终承诺提供真实有力、充满这个时代独有气息的好故事。
内容是寒冬还是春天,终不过是气候变幻。在变化中坚持内心的核,才能对得起这波涛汹涌的时代。
一千多个日夜过去,我们始终在这里等待与你相遇,感受来自新闻刀锋的力量。
每日人物(meirirenwu)采访、策划了一系列贴近商业、反思生活、引人思考的文章。
我们用自己的态度,为读者打开了解世界的缝隙,了解别人的机会。在“一寸寸活过的日子里”,他们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只要你的故事够动人,你也可以成为故事的主角。
这里有动人的故事、有趣的生活、深刻的文字,你,有兴趣吗?
欢迎关注每日人物公众号
我们会不定期推荐公众号,
推广文案由对方公众号提供,并非广告,
大家可根据个人喜好关注,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推广文案由对方公众号提供,并非广告,
大家可根据个人喜好关注,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