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热词 | 上海技术交易所谢吉华:成果转化
2022年,科研、产业、资本等各界人士对于“成果转化”的探讨空前热烈,这一热词背后所体现的价值也毫无争议:唤醒“沉睡”的专利,以创新促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则在于以技术要素市场为基础支撑并持续发力。
▲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
成果转化的含义与历史成因是什么?
成果转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基于原始科技创新下的技术,二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成果。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来推动。譬如,从农耕时代进入到现代化工业时代的过程中,技术的变革带来西方国家的崛起,它通过生产力的提升,将成果转化为可以造福百姓的商品,也因此积累了更多财富,而财富所推动的文化程度的递增,也最终促使社会发展。而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资本体系的建立,更使得西方国家在科技、资本领域有所领先。
就中国而言,我们分享了农耕时期的大繁荣,但也许错过了工业革命下科技创新的步伐。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以来,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科技的进步、创新,落地与应用。
在科学技术与成果转化上,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政策和市场变化?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让我们坚信未来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来实现;1988年8月,我国“火炬”计划全面实施,该计划宗旨是,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为了进一步突破,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决策,意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由此,我们需要在新的要素市场下去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的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样是在1990年4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并同步建立三大要素市场:土地要素市场、人才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这三大要素市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本,二是企业壮大发展后再反过头来引入新技术。
可以看到,1990年时,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约为1.5万亿,30多年发展后的今天,我们的M2已经达到约248万亿。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资本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因此间接推动了更创新、更前沿的技术落地与应用;这其中也包括了进一步开放下对于外资的引入。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市场以活力、动力,以及更多向往,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资本在其中间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下阶段,当从经济小国变成经济大国、再迈向经济强国,我们的立足点何在?一定是科学技术的创新。
当然,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与资本的融合。科技与资本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核心抓手则是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具体来看,就是将高校、科研院所里的技术成果与产业结合起来。
我国的科技与成果转化,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成果转化是多年来各个领域强调的关键,也因此成为“热词”。但实际上,成果转化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要把一项科学技术创新下的成果变成生产力,甚至变成一个商品,并且能够造福于大众,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定是系统工程。
成果转化过程是挑战,也是机遇。第一,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技的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的落地,这几方是割裂的。因而,我们要明确,将来,通过引进技术的发展路径不一定能走得顺畅,自主创新和创造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当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我们更需要依靠“自我”去提升科技创新的实力。
第二,依靠“自我”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法律制度的保障。当下,我们的许多高校正在积极迈向双一流、世界级学府,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得以在2015年进行修订,进一步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基础。
第三,除了法律制度的保障外,成果转化还需要通过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如何理解系统工程?回顾1990年时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在于我们建立了三大要素市场。
当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显然土地、人才、资本这三大要素市场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为此,2020年,《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构建五大要素市场,新增的两大要素市场就是“技术要素市场”和“数据要素市场”。
▲上海技术交易所董事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谢吉华表示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也将在市场化的配置下形成相互之间的关联和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去尝试,去创新。
展望未来,成果转化将走向何方?
2022年,党的二十大的顺利召开,很好地回顾和检验了过去十年我们的发展历程,下一个阶段,当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时,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做好自我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培养的背后,应该以技术要素市场作为支撑。
那么,中国的技术要素市场如何打造?事实上,2022年我们做了很好的探索。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到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包括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等。技术交易市场的其中一个承载方就是上海技术交易所。
2022年,上海技术交易实现了四个“100”。第一个“100”,是链接了超过100所大学,第二个“100”,是我们服务于超过100家大企业,第三个“100”,是连结了100多个城市技术交易网络体系,第四个“100”,是我们的技术交易总成交额超过100亿。
这四个“100”不但是我们整个中国技术要素市场迈向一个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础所在,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四个“100”的实践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对于“成果转化”的希望。我们也由此启发,成果转化的角色,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实践,是让成果赋能产业、再通过产业化来实现生产力,并且最终造福于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谢吉华认为,成果转化,不仅仅是一个“热词”,它更加会成为我们所有中国人应该去追求的一件事。我相信,成果转化,将推动大众对于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关注,这是因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同样需要这个民族有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欲望、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文化。也只有大家都关心创新、支持创新、投身创新,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创新成就。而只有创新成就,才能吸引更多资本的加入,一同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渠道,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愿成果转化这个“热词”永远被大家铭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