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词”公布,外刊是怎么解读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各大权威词典发布“年度热词”的时候了。
先是11月1日,柯林斯词典选出了“长期危机”(Permacrisis),接着11月28日韦氏字典宣布“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夺冠。最后一个揭晓的是牛津词典。它于12月4日公布了最终由网民投票选出的“年度热词”——“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
每年我都会关注这些“热词”的揭晓。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就像牛津词典的产品总监凯瑟琳·康纳·马丁说的那样,他们评选“年度热词“的标准是要能“反映这一年的社会风气、大众情绪和心理焦点,并且具有持久的文化意义”的词汇。
但如何真正理解这些热词背后的意义,我还是喜欢去看看国外各大媒体对它们的解读。毕竟英文词汇还要看英文媒体的解读,它们往往能照亮一些我理解错误或肤浅的地方。
“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
真的就是“摆烂”吗?
关于“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英国《卫报》早在今年3月份就做过一篇解读,题为《丧并邋遢着: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哥布林模式”》。
《卫报》给“哥布林模式”的定义是:“堕落的舒适——一整天躺在床上看垃圾真人秀,手指在社交媒体上无止尽地滑动,把袋子里的剩余薯片一股脑倒进嘴里。因为懒得拿盘子,就着厨房水槽直接给华夫饼淋上辣酱。然后,穿着睡衣和袜子离开家,只为了去便利店买瓶健怡可乐。”
看到这个描述,我也会心一笑。这些场景即使不是百分百复刻,也会或多或少出现在我们自己和身边朋友身上。这不就是我们中文说的“摆烂”吗。
但实际上呢?看了外刊的解读,我才发现“哥布林模式”和“摆烂”还是有着微妙差别的。
最核心的一点是,“哥布林模式”是反审美的。它最早在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也是作为那些精致且自律的I.T女孩的反面出现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自称进入了“哥布林模式”的人是素颜的,邋遢的,甚至是自毁形象(和健康)的。因为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哥布林模式”是他们打破社会规范,寻求新的归属感的护身符。
而“摆烂”在中文语境里我们都知道,是无关乎审美的。你仍然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摆烂,在“小红书”里做精致女孩,那么你就没有开启“哥布林模式”。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据牛津词典的数据显示,“哥布林模式”是在今年上半年开始风行起来的。显然,它跟世界疫情走进了第三个年头有关。疫情接近尾声,但世界已大为不同。人们不确定是否还要(以及是否能够)回到“前疫情”时代的体面中去?
“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
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吗?
说到“煤气灯效应”、精神控制、PUA,在国内其实也一直有不少讨论。当看到这个词被韦氏字典选为年度热词的时候,我所感兴趣的是:作为这个词的发源地,西方社会能提出什么好的应对方法吗?
果然,《福布斯》杂志就借助“煤气灯效应”成为韦氏字典年度热词之际,于12月2日做了一个全面的专题报道,题目非常直白,就叫《什么是“煤气灯效应”?解释、举例和支持》。全文分为12个板块,分别介绍了“煤气灯效应”的定义、溯源、表征、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案例,以及在两性关系、性别议题、种族议题、职场和政治领域的表现,还有应对措施和答疑解惑。可以说,几乎涵盖了这个主题所有的W和H。
其中,在我最好奇的How的部分,《福布斯》给出了四个应对措施:1、把正在发生的事情尽可能地告诉更多的人;2、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不要成为那个试图控制你的人所谓的“唯一爱人”;3、记日记。把你确信真实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能让你重获对自己的控制感;4、与相关的官方机构联系获得专业支持。
《煤气灯下》剧照
很多人都知道,“煤气灯效应”其实最早出自1944年的一部经典影片《煤气灯下》。男主人公安东为了霸占妻子宝拉本该继承的巨额财产,便是对她使用了“精神控制”的手段。所以“煤气灯效应”并非新鲜事物,它只是近几年才开始进入了人们的日常语汇。从此,煤气灯效应”的受害者走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模糊地带,它们有了专属的描述,也就有了正式的身份和被关注的可能。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吧。
“长期危机”(Permacrisis)
一定就是件坏事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柯林斯词典选出的“长期危机”(Permacrisis)。这是一个合成词,“长期”+“危机“,传递的就是它的字面意义:一种“长期的不稳定感和不安全感”。
这个词本是一个学术词汇,但是放在今年年末,总结过去一年里发生的疫情、战争、极端天气和经济危机时,似乎再恰当不过。
但是这个词确实散发着满满的消极和颓丧啊。这也难怪几个主流的英文媒体并没有对这个“年度热词”做太多报道。大概也是今年报道的坏消息已经够多了吧。
然而浏览外刊网站,总能给我带来意外收获。从另一个我经常浏览的英文媒体网站TheConversation上一篇题为《长期危机:它代表了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成为2022年度热词?》的文章里,我看到了另一种洞见。
作者是一位英国的大学教授,他把“长期危机”视作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因为这些危机的解决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测能力。它们将长期与我们共存,任何想彻底解决危机的想法都是危险的,因为那样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危机。
看到这里,我似乎被平复了不少。“长期危机”既成事实,就让我们去接受它吧。认清其“新现实主义”的本质,我们反而才可以不浮躁、不焦虑地冷静应对接下来与危机共存的每一天。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其实每次从外刊上检索新闻,阅读文章都会有类似的感受,那就是视角更多元、理解更深入了以后,对很多事情不再那么惶恐了。所以,我也总是鼓励身边的朋友有机会的话,可以多读点外刊。但是,他们总是反问我一大堆问题,哪些外刊最好?词汇量不够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刚好有天看到三联中读出了一门课,是我特别喜欢的三联资深主笔贝小戎老师主讲的《外刊高效阅读训练营》,我立刻推荐给了几个好朋友。其实,阅读外刊的门槛没那么高,从这门课开始就行了!
初读外刊,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
三联资深主笔,携手高校英语名师
在自己的文章中,他对外刊报道信手拈来,将其与文章主题融会贯通,大大增加读者收获。读一篇文章,能获得好几篇文章的阅读体验。
主讲人入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