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暴躁的家长,养不出品性贵重的孩子
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有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
如今很多家长,自己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却要求孩子见人要打招呼; 自己说话粗鲁野蛮,却要求孩子待人温文尔雅; 甚至自己随意批评诋毁老师,学生对老师不再信任,老师对学生失去权威,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最近在河北衡水,某班级微信群里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因孩子上网课迟到,家长与班主任起了争执。
家长一气之下,就在群内公开辱骂老师。这还不解气,家长又连续发了多条语音,攻击和侮辱老师的人格。
学校和老师忍无可忍,选择了报警处理。
最后,家长自食恶果,被行拘10天,罚款500元。
这样情绪不稳、行为偏激的家长,不仅会作茧自缚,还会祸及孩子。
心理学家说过:
“在孩子心里,父母就是上帝,神圣而威严,他们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收下来。”
我们常常吐槽孩子没礼貌、没教养、情绪化,却忘了孩子所有的问题和缺点,都不过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孩子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一步步“复制”着成长。
01
现在好多孩子,都被养成了品行不端的“小霸王”。
湖南一中学内,老师正在讲课,有位男同学突然冲上讲台,对着老师挥舞拳头;
北京某书店里,一位男孩高声读书,工作人员善意提醒,男孩指着工作人员的鼻子骂:“你信不信我抽你?”
人民日报曾经指出,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但“根”其实在父母。
如果一个孩子满身戾气、毫无教养,动不动说脏话、动拳头,那一定是在家里耳濡目染的结果。
曾看过一部微电影,短短8分钟,却引人深思:
Lisa是女孩家里新来的保姆。
Lisa刚一进门,小女孩就微笑着礼貌地喊她“阿姨”。
可女孩妈妈却厉声阻止了小女孩,并且申明“她只是个雇佣的保姆,喊她名字就行了”,眼神里充满了不屑。
女孩妈妈收走了Lisa的证件,禁止她休息,还安排Lisa住进了脏乱差的杂物间里。
吃晚饭时,Lisa询问女孩妈妈自己在哪里吃饭,她充满不耐烦地应付道“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吃”。
半夜3点,女孩妈妈加班饿了,就直接喊醒熟睡中的Lisa为她准备宵夜。
睡眼惺忪的Lisa端着汤面一不小心洒在了文件上,女孩妈妈对着Lisa就是一顿臭骂,还粗暴地推搡着Lisa。
而这一切,都被女孩看在了眼里。
慢慢地,她也开始有了变化。
走进家门,她就开始乱扔东西,脱掉鞋子也不放好。
有一次在学校里,照顾小朋友们的阿姨不小心把汤洒了,女孩一改常态,指着阿姨的鼻子骂。
直到这时,女孩妈妈才有所醒悟:原来孩子是模仿自己的样子在长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
孩子和父母,是彼此的镜子。
一个傲慢无礼的父母,养不出谦逊有礼的孩子;一个情绪暴躁的父母,也养不出温和友善的孩子。
父母待人接物的细节、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塑造着孩子的品性。
02
央视纪录片《镜子》里有一个问题男孩叫泽清。
他才14岁,就已经辍学在家了。更可怕的是,他常常忍不住情绪失控,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稍有不顺,他就破坏性地发泄,家里的每一扇门都被他砸烂了。
愤怒之时,他还会拽妈妈头发,动手打妈妈,用指甲去抓,甚至动刀子。
是什么导致泽清如此冲动易怒,甚至对亲妈持刀相向呢?一切问题的根源,还要追溯到泽清的父母身上:
爸爸和妈妈关系一直不和,动不动就陷入争吵。 妈妈嗓门大,脾气暴躁,骂起人来很刺耳,经常会揪着一件事情不放。 爸爸奉行暴力教育,经常动手。
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泽清开始变得喜怒无常,内心冷漠,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砸东西、动手打人。
孩子的气质、性格,都深受父母言行的影响,情绪化的父母,只会复制出情绪化的孩子。
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和家教模式,决定着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还会影响几代人的命运。
我的朋友小雯最近离婚了。她的前夫是个暴躁无常的人,对小雯对孩子都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
这些年小雯一直忍气吞声,可是这一次,前夫把她打到了鼻青脸肿。
其实这些年,她也试图挽救过这段婚姻,可每次前夫都是嘴上信誓旦旦说要控制自己,情绪上头时却还是不管不顾,说话狠,下手重。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她和孩子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这一次,小雯也终于看透了,因为前夫的爸爸、爷爷,都是脾气暴躁之人,这种习性已经刻在前夫的骨子里了,改不掉了。
前夫的妈妈和奶奶,也是一辈子都是在咒骂和拳头之下度日,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这样的灰暗轮回,最后狠心离开了。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在健康、乐观、平和的家庭里,代代相传的是幸福、阳光和温暖。
而在冲动、急躁、暴力的家庭里,这些就像是一种的“遗传病”,代代相传,难以逃离。
03
李玫瑾曾经说过:
“要想养一个贵气、高贵、有教养的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的情绪养好。 我们不要一个暴躁的人,我们要一个平和的人。暴躁的人力量在外面,平和的人力量在心里。”
一个情绪稳定、内心平和的孩子,满身都带着贵气和教养。
而这样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不吼不叫、充满耐心、通情达理的父母。
胡适的母亲,仁慈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她从来不在外人面前指责打骂胡适,小事就等第二天早晨睡醒了再训斥,大事也要等到晚上夜深人静关起门来惩罚。
作为当家后母,胡适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遇事都格外容忍。
大哥从小败家,欠下债务,每到过年讨债之人就会上门,母亲不怒不骂。
大嫂二嫂关系不和,天天走进走出,两人都是板着脸咬着牙,甚至打骂小孩子出气,母亲也是能忍则忍,从不吵嘴。
母亲温和的性格与宽宏的气量,让胡适也成长为一个性格平和、待人宽厚之人,这些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胡适回忆母亲时也是满怀感激: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孩子心性品格的养成,都与养育者息息相关。
做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才是孩子此生最大的幸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说:
“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一个懂得时刻管理好自身情绪的孩子,骨子里有谦卑,言行中有尊重,交往时有体贴。
这样举止端庄、品性贵重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很出众。
老话说,看人看其父母,观人观其家教。
粗鲁无礼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盛气凌人的父母;知礼得体的孩子背后,也必然站着温和良善的父母。
《高级教养》中有句至理名言:
“培养自己比培养孩子 更重要,在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之前,你要先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
要想培养出一个品性贵重的孩子,父母要先努力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
平日里,琐事不争吵,遇事不责备,生气时不乱讲,愤怒时不冲动。
育儿即是育己,你管好了自身,才有资格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与所有父母共勉。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正反读书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点击“在看”分享你的态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