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熊丙奇:一起见证未来,共同走向下一个20年
过去20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进步。在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以及区域和学校教育生态的改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个20年,中国教育将走向何处?研究院有哪些坚持?今天,我们分享的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研究院20周年时的思考与展望。我们一起期待和共创中国教育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5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0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2.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率1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为3.41%。
2021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从2012年起已经连续10年超过4%。
2002年到2021年,是中国教育资源快速增长,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的20年;也是中国各种教育矛盾随国民教育需求提高与变化不断加剧的20年。如何在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中保障教育质量?如何在扩大教育公平的同时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如何在教育实现全面普及的过程中建立与之匹配的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这是近20年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走过的20年,正逢中国教育规模大发展时期与大变革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就是研究院的行动号令。过去20年,研究院坚持做一流教育智库的定位,聚焦教育公共政策研究,以独立的立场与专业的精神,借助教育界内外的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同仁们在回顾、整理20年来所经历的研究院大事时发现,作为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中国20年的改革和教育发展中,研究院贡献了作为民间教育智库的智慧和力量,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未来的20年,是中国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从教育的普及化,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教育的重点,将不再是聚焦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增加各学段学位,提高教育普及率,而是要直面人工智能时代、少子化时代、老龄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挑战。中国教育的下一个20年,要围绕如何推进创新转型,进行全新的教育发展顶层设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好的教育,以此缓解全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学历内卷,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以及教育评价的现代化。
在下一个20年,研究院将继续坚持积极的“教育公共发声”,针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以多元的方式,进行教育价值倡导,传播理性的教育声音,推进社会转变教育观与人才观。
在下一个20年,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参与“教育公共决策”,以政策建议、专题报告、决策咨询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促进教育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在下一个20年,研究院将坚持并扩大“教育公共服务”,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企业一起,搭建面向海内外的开放、合作平台,为教育部门、学校进行区域教育治理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作为教育智库的支撑力量,服务区域与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感谢您和我们一起走过的20年,邀请您和我们一起见证未来,共同走向下一个20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