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周年|教育能改变吗?

20周年|教育能改变吗?

公众号新闻
2011年前后,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试点,《教育能改变吗》纪录片首播等,教育话题再次被激活。“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教育能改变吗”等疑问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也是在2011年,“新课程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已经深耕教育数十载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指出,国内基础教育的整体面貌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严重的应试教育、沉重的课业负担、择校热和升学率竞争,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现实。与此同时,公众对教育改革强烈企盼和信心不足并存。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心怀梦想,心怀“新课堂新教育之梦”。有梦想,才有追求。有梦想,才有改变。

彼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成立近十年。十年间,怀着对中国教育的热情与期待,杨老师带领研究院团队奔赴各地考察、调研,只为探索更好的教育。期间,研究院围绕修改《义务教育法》、制定与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议题组织专题讨论;坚持举办“21世纪教育论坛”“21世纪教育沙龙”等活动,为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提供自由交流、深入探讨的平台;连续撰写《中国教育蓝皮书》,从民间视角审视中国教育状况,研究中国教育问题;发起“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以独立、公正的评价推动地方教育的创新……

面对“教育能改变吗”的疑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是行动,是建设。正如杨老师在2011年时提到的,“我们确信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己内在的规律;我们相信教育的热点难点都是有解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拒绝坐而论道、袖手旁观,我们推崇行动,勇于实践,鼓励变革。做一个行动者,力所能及地改变不理想的现实,比做一个批判者和评论家重要得多。我们期盼一场整体性的变革,但不会放弃个人的责任;而且相信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必定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的过程。”

如今,距离杨老师2011年在“新课程新教育”高峰论坛上致辞又已经过去十余年,距离研究院成立也已经20年。陪伴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20年,杨老师青丝变白发,研究院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勃发。对于“教育能改变吗”的疑问,我们始终选择相信行动的力量。揭露“小升初”乱象,抵制“超级中学”,推动中小学生“减负”;成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支持;发起“LIFE教育创新”项目,推出“全人教育评选”……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创新方面,研究院留下了清晰而坚定的行动足迹。

20年间,研究院从多个维度推动中国教育向优质、均衡、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研究院累计举办20余场高峰论坛、300余场研讨会和沙龙;共向全国、地方人大、政协提交约200份两会提案/议案;连续出版《中国教育蓝皮书》18本、英文版5本;“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书系”正式出版发行15本各类教育书籍;发布72份教育专题调研报告;编辑发送200+期《教育政策研究简报》和《教育信息刊》;赋能1800余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支持成立20余个农村小规模学校区域自组织。

研究院取得成绩的背后,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基金会、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一直陪伴、鼓励和支持着我们。20年来,研究院与约500个地方教育局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长期学术专业机构合作伙伴超过30个;教育公益组织合作伙伴超过1000家;基金会合作伙伴超过80家;企业合作伙伴超过70家;并与10余家国际教育组织保持合作联系。

研究院20岁生日之际,我们收到了来自伙伴们的祝福。在研究院20周年系列文章推出后,也有一些伙伴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回忆自己与研究院的故事。

我们希望和大家分享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伙伴的祝福。我们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初心与方向,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我们。未来的路,我们仍将勇敢前行,希望更多伙伴深度关注和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共同推动中国教育生态向更健康、多元、有创造力的方向迈进。









坚守孩子立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

二十年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界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民间机构。在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程中,在重大问题与关键时刻,都能够及时地发出独立的声音,提出鲜明的、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始终关注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问题,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关注乡村教育和小规模学校的生存与成长,广泛汲取民间的智慧与力量,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创新发展。我相信,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任北大附中校长、党委书记,研究院首席专家
公益之心,草根之情,为弱势群体呐喊鼓劲,为未来教育添油加柴。

——李希贵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每当想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我就会想起一个短语:“教育理想主义者”。

是的,在这个教育越来越“现实”的时代,以杨东平先生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却高举理想主义大旗,贴着地面执着地行走,一走就是20年。

关注教育公平,关注创新教育。说他们彻底改变了中国教育显然夸张,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并影响了千千万万所学校和无数同样初心不改、理想不灭的教育者。这是事实。

我曾有幸参与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活动,并不断获得思想的力量;我曾有缘和他们一起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凉山的坎坷道路,深入感受彝族地区的教育,并见证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年轻人,是关注中国最基层教育、助力最边远学校的理想主义者。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愿意继续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同仁们高扬理想、行走大地,去推动并见证中国教育点点滴滴的可喜变化。

诗在心中萌发,远方从脚下延伸,直至未来……

——李镇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你以独立视角看教育,思教育,做教育。在当今教育思潮纷争的时代,你敢于向一切危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现象开炮,努力呼吁教育回归常识,回归自然,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积极倡导全人教育。你是农村教育的领航者,农村教师的好朋友。在中国教育向高品质转型发展之际,愿您以青春之智慧、青春之力量继续引领中国农村教育突出重围,再开新境界。

——张平原 四川广元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




推动教育政策改革、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

教育部门工作者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年来坚持推进研究教育优先发展,依法治教、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紧扣教育改革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今后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关注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孙霄兵 教育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

作为享誉全国的高端教育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始终坚持“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变革”,在教育政策研究、区域教育治理、教育改革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价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丰硕研究成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方案。多年来,研究院对潍坊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指导,一批合作项目取得了预期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期待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继续深耕教育、引领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的专业智慧!


——杜全平 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为研究院提供帮助与支持的各领域专家们

以东平老师领衔的民间教育研究,与时俱移,运行不掇,不仅就教育问题即时给出应对,本身也成为廿年来中国教育种种变异的组成部分。它或许难以影响校园,立见成效,但它的存在,它的声音,它的思路和数据,尤其是,它的价值坚持,使迄今无解的教育问题和问题教育,留存一份历史的图谱,在这份图谱中,价值与信念可能比研究更珍贵。

——陈丹青 著名画家
怀着把教育办得更好的期望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相遇相融,查实况,找问题,究原理,议政策,聚同道,应民呼,止于人民满意,致力促进教育变革。回首20年,一切才刚刚开始。坚守独立视角,面对不确定未来,迎接狂风巨浪,用智慧明确方向,以科学与民主形成更多教育共识,聚合公众献身攻坚克难。再过20年,我们的探索仍在途中。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来自民间,深耕基层。谦卑倾听民间的声音,谨慎培植教改的实验,开放传递多元的理念。研究院的20年,记录着中国教育的民间视角,不仅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长成了21世纪中国社会独有的民间智库形态;更重要的是活出了一种精神之光,这束光,承续中国平民教育的传统,薪火相传,也必将星火燎原。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是中国民间教育组织的典型代表,纵观20年发展形成的特色和追求,可以总结为“人文情怀、民间立场、专业视角、公益底色”。她温和、有建设性,相信所有问题在基层都有解决方案;她视野宽阔却从小微之处着手,不懈推动微改变、微创新;她以专业精神吸取学界和民间的智慧建言资政,推崇学术民主从不迷信权威;她能够不分年龄段地激发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教育公益组织人才的培训营。21世纪刚刚开始,21世纪教育研究院步入成年,20岁生日快乐!

——王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成立之初,我和我们中国青年报的一批记者就是她坚定的同行者。20年过去,初心未变。

我们高度认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办院宗旨与使命: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进步。

我们用报道见证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扎扎实实的前进足迹。他们出版的年度《中国教育蓝皮书》系列,以民间视角记录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举办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广为传播;对政府推出的各项公共政策,如农村的“撤点并校”“学生营养午餐”“高考改革”等,总是以高度的自觉,从民间的视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们十分赞赏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道德坚守。他们完全有条件谋求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为了“独立、公正”四个字,他们宁愿坚守一块干净的园地。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我认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和努力,走过20年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坚持民间的立场发声,终究成为我国最有公信力的民间教育智库,特别值得祝贺!

但是,前方的路更长。

——谢湘 中国青年报社前副社长




与研究院合作的伙伴机构

多年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始终保持高昂的公益热情和专业的学术精神,广聚教育界内外资源与智慧,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助推教育公益事业发展,广获社会各界好评与赞誉。我谨代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热烈祝贺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祝愿研究院越办越好!期待基金会和研究院在乡村教育领域继续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陈红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一直站在民间的立场,通过调查研究和公益行动,为教育公平问题发声,为教育创新鼓与呼。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曾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职业教育创新研究等多个议题上与研究院联手合作。祝愿研究院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继续联动政府与社会,为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黎 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主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致力于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积极地参与和影响教育现实。特别是连续出版了16年的品牌图书《中国教育蓝皮书》,成为来自民间智慧建言时最强有力的声音和“两会”期间重要的咨询渠道。乐施会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合作始于2006年。我们见证了研究院的团队不断扩大,感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祝研究院依然保持对中国教育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教育前沿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继续促进中国教育的良性发展。

——罗玉兰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中国项目部总监
二十年来,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博世中国与研究院合作也跨过了五年的岁月,从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发展到携手加入“未来乡村教育协同网络”,彼此的支持与信任在密切合作中不断加深,也有幸见证了研究院取得的卓越影响力。愿未来的征途中,我们继续再接再厉,开展前沿探索,推动教育公益领域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共同行动以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郑莉惠 博世中国慈善中心主任




和研究院一起共事过的伙伴们

对教育有热情的人,大多拥有有趣的灵魂。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我遇到了很多鲜活、可爱的人。他们倡导教育以学生为本,探寻更有温度的教育现场。这些在一线的先驱者的努力,加上研究院的不断研究与宣传,使中国更多的人发现了另一种教育的可能性。在未来,期待研究院向全球更多的人讲述中国教育的故事,并把更多的国际范例带到中国交流探讨。教育转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在此希望研究院保持活跃,未来越来越好!

——宝丽格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研究院前同事
2014-2015年我在研究院策划了第一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特别感恩这段经历,它让我对教育领域有了深入的理解。杨老师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研究院同事们对教育的关切,教育领域很多人坚持的教育改革,这些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这段经历也让我找到个人在教育方面执着想解决的问题:培养一个个更理性的人,塑造理性、多元和良善的社会。研究院作为枢纽,凝聚着一大批有教育情怀,从不同方面在行动的人,这特别难得。很感恩研究院让更多人的教育理想成为可能。

——郭兆凡 C计划联合创始人,研究院前同事
2011年8月我有幸进入研究院工作,时至今日,虽断断续续,但从未离开。对研究院工作的参与,是我人生历程中十分宝贵的财富。在这个平台上,我实现了研究视野的民间转向,关注教育实践最真实、最复杂的情境,边研究边倡导,真正发声,助力教育的改变;在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诸多关心教育并致力于教育改变的真正的“教育人”,他们尽己所能、力所能及地寻找着理想的教育,他们的教育情怀、教育精神乃至对教育的信仰,令人尊敬,能与他们同行,倍感荣幸。愿更多的人融入研究院,一路同行,向着那理想的教育。

——刘胡权 北京教育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院前同事
在研究院,我参与最多的是乡村学校及教师的支持项目。从2015年至今,很多项目伙伴学校和教师都成为行业中的典型案例和领军人物。而我也在区域、学校的变革中见证了变革的不易和改变的可能。我才因此可以说,我见过教育乃至世界丰富复杂的样子。祝福研究院,祝愿继续为自己的价值观而发声、尽力,一如既往地做力所能及的改变。

——徐莉 儿童课程设计规划师,第二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


感谢每一位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伙伴,感谢大家20年来的选择与行动。我们将继续为教育奔走,让我们为理想的教育共同努力!

点击查看更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周年系列文章:20周年系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营销新挑战:广告主的预算分配会因为ChatGPT改变吗?哈佛大学研究显示:体力劳动与较高的男性生育能力有关一次性行为,就能改变大脑?Science重磅:中国学者探明,性经验如何长期改变大脑2000万元振兴华埠资金!!11个项目!兴建牌楼!修广场!纽约人 你们期待这些改变吗?首个3D人像视频生成模型来了:仅需1张2D人像,眨眼、口型都能改变 | ICLR 2023四川理塘发现珍稀灵芝物种;地中海饮食或可提高生育能力丨科技早新闻校友,十年后再聚首遍地是十几岁的CEO,以色列的创新创业教育能给中国什么启发?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要不要手术?这篇科普全说透!中期选举, 移民政策会大变吗?课程 |自己并不想做那个“老好人”,有什么办法改变吗?邓小平逝世26周年|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美国入境档案--西南联大美军翻译赴美,许芥煜、吴文津等一周资讯|教育部部署2023考研组织工作;网易与中建八局达成战略合作;惠誉再次下调对全球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Google发布2022年度搜索关键词:“我能改变吗?”「没注意阴道分泌物的这个状况,我差点失去生育能力……」亚马逊工作法:如何在招聘中“选贤育能”再嘚瑟几张英伦之行的照片(更多片子正在整理中)海北尬生:假如我上了某水中学,假如这样的教育能把我送进清北 | 二湘空间今天是这位文坛巨匠诞辰130周年|缅怀郭沫若上线一周年|30000+名“云学生”一起读《庄子》相约12/25贝特曼移民直播间|教您怎样理解EB-5投资期、延期权与二投可能口罩教育信息周刊|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20周年|熊丙奇:一起见证未来,共同走向下一个20年邓小平逝世26周年|历史变革者——邓小平人生的40个瞬间20周年|朱永新:拥抱新世纪,探索新教育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改变很难,但并不等于不能改变早报|教师侵害15名未成年女学生获刑13年;鱼跃医疗回应能否退差价;16岁少年前往腾讯总部为解封QQ空间;特朗普受讯视频曝光南方周末创刊39周年|抵达新闻现场,记录剧变时代Crested Butte 黄叶似海 - 多彩科州之旅(五)书评:元宇宙能改变一切吗?2022锡兰文化节|中斯建交65周年暨《米胶协定》签署70周年座谈会召开胰腺上长的良性肿瘤会癌变吗?用治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