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未来的终点,配得上这一路的不曾言弃丨2022年度视觉日记
▲ 11月,广州大桥引桥上一位男生给他住在海珠区里的朋友“投喂”麦当劳汉堡。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编者按:时间,总是一往无前;生活,却可能随时遭遇顿挫。但人性的坚韧与勇气,恰恰就是在与这些考验的狭路相逢中闪闪发光,最终为人类自身照亮前路。摄影记者,正是捕捉这些光亮的人。在职业与生活之间,他们是为你而来的追光者,也是与你并肩的行路人。
2022年结束的时刻,这一份视觉日记的读者,是你;作者,其实也是你。
让我们一起选择坚持,让我们坚持选择一起。
我也“阳”了,在2022年最后的月份里。
奥密克戎登陆中国内地一年之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迎来重大调整。身边感染了的朋友各个症状不同,每个中招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渡劫”。虽然我的病症不算太严重,但是身体里也好似掀起了一场持续数日的风暴。
回看2022年,动态清零防疫方针之下的奥密克戎攻防战似乎贯穿其中。因为疫情反复,出行半径相对缩短,我用对生活日常抽丝剥茧式的观察,填补无法“去远方”的空虚。摄影,成为我用来对抗让人厌倦的单调的武器,同时也变成了一种生活的回答。
2月,春节回来,原先放在工作台面上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大众眼中的抢手货。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3月8日,广州二沙岛艺术公园,市民趁着早春的好天气在公园里玩风筝。(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4月,广州海印桥下的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正在有序排队等待核酸采样,一位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6月,端午节假期开始,人们在广州市教育路的一家咖吧聚会。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8月,花园酒店对面,一位外卖小哥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等待派单。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9月,在广州海心沙的快闪奶茶营地,一家奶茶店在自家的车顶上放置了巨大的“绿马”充气玩偶,寓意大家要“保住绿码”。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10月,白云区“天池”,人们抓住冷空气到来之前的机会戏水。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 / 图)
在广州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我仍幸运地没有置身于高风险区或者“临时封控区”当中。11月,一位住在海珠区的朋友被封控在家中,我在封控区外帮他签收了一些药品,却苦于加钱也找不到跑腿骑手为他送药——那个时候,骑手一旦从外部进入海珠区,就要想办法在里面住下、没办法出来了。
因为朋友药品要得急,我决定跨过广州大桥来到海珠区的“临时封控区”边上再想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跑腿软件可以把取件位置定位在大桥引桥边上十几米处的一个公共卫生间。这样一来,我不用进入封控区,就可以从引桥上将药品抛给前来取货的跑腿骑手。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这个想法。两周以后,海珠区“临时封控区”应解尽解,而送药的一幕成了我在疫情里的一段高光记忆。
生活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无论过往多么艰辛,我们都得好好活着。熬过寒冬,期待一场春暖花开。
歌德说,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在人生的修罗场里,每个人都带伤前行。愿未来的终点,能够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不曾言弃。
2023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我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