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你给导师回复“收到”,这是听过最好的答案!
最近,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
“有次导师布置任务,回复‘收到’竟被痛批了一顿.....
“工作太忙,经常要查房、写病例,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准备做些临床科研,却被密密麻麻的数据,折磨得面目全非。
别人的文献库那么丰富,而自己的却像沼泽,吞噬了大量精力却颗粒无收,真的很绝望。
难道就只有被虐的份吗?”
当然不是了。
今天就借一个朋友的故事,来聊聊临床科研这件事。
01
医学人的痛,都是它惹的祸
安然是医学研二,平常既要在医院轮转,还要抽出时间做科研,为此饱受折磨。
下班后,她才拿出厚厚的资料,经常爆肝到深夜。
这个繁琐的过程,需要一点点的分类和统计,各个Excel来回切换,弄得她头晕眼花,还要时刻保持专注,生怕数据录入错误,影响最终的结论。
文献精准筛选和下载
文件格式转换
自动提取数据指标
面对厚厚的临床资料,用python不到1杯茶的工夫,就能自动录入、分类、整理好了,碰到异常数据,还能自动校正、报错等,人力根本无法比拟。
像医院的HIS系统、档案库中的数据,Python也能轻松获取。
病例自动导入
最新的病历和研究成果,很难在临床就诊中应用。
Python能自动爬取全网文献信息,根据病人临床数据,自动爬取最新文献及研究成果,帮助你更加精准的做成判断。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可视化图表
医学影像辅助诊断
对血透医生来说,影像诊断需要保持高度专注,诊断效率慢不说,肉眼观察容易出现漏看的情况。
用Python做一个医学影像诊断工具,自动比对影像信息,发现异常自动提示,并给出相应的结论,防止错看和漏看的情况,轻松的诊断并找到问题。
医学影像智能处理
经常要对CT、造影进行读片,例如病变的识别和分割,但人眼精度有限。写一个图像处理程序,逐层分割出核心病理特征,从而更快判断出病人情况。
审稿专家那边过了,调整下格式就能发刊!
我用Python搜集整合了许多导师需要的资料,她现在对我刮目相看;
不仅导师夸我,同学们也来向我请教,成就感满满啊!
02
医学人,千万别打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时代,医学人想要如鱼得水,学会Python应当提上日程。
这也是我们想把风变编程-python小课推荐给大家的原因。它家做的是针对小白的Python课程,每天抽出半小时,0基础就能入门。
我去体验一下,结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 直播步骤式实操了大量真实的场景案例,每次操作都会详细讲解步骤,跟着做你也可以用Python做出爬取、统计等作品。
2> 注重学员体验,不用打卡集赞,没有捆绑广告,助教也非常nice,我一有问题就会及时解答。
这次给大家争取到了《零基础python直播公开课》的福利:
说完优惠,再来看看课程,课程方面,我觉得Python小课有几点做得非常棒:
首先,他的课表设置的非常新颖有趣,一点儿都不枯燥。
Q&A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