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分享:投资圈GP如何匹配LP诉求
本期导读:
从投资角度来看,作为LP有两点需要重点注意,首先是各LP之间、以及与GP之间的利益诉求,需要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GP自身专注的方向与被投领域匹配性较高不要一味跟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功几率反而更大。选择投资理念正向,价值观一致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近两年,私募股权行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募资难、退出难成为常态,行业分化愈发明显,LP诉求也更加多元化。
行业最上游的LP群体,中间的GP群体和最下面的项目组成了行业基本生态,各级之间诉求、打法不同,匹配的关键点也不同。
不同类型LP的诉求
从LP来看,以不同类型来划分为国资背景、产业资本和民资。
以地方财政基金、国企央企、保险券商等为主的国资背景LP,是当前市场上大钱的主要来源;而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包括阿里、腾讯、京东、小米等产业资本则是仅次于国资的第二大资金来源;民资,即为市场化资金,比如母基金、家族基金、投资公司、大学捐赠基金、高净值个人等。
各个群体的资金性质不同,也决定了投资目的区别。
从投资目的角度来看,国资背景,特别是地方财政基金,通常是为了地方的招商引资,因此对GP和基金的要求普遍较多,包括注册地要求,返投要求,最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投资股权基金,建立和GP的合作关系,通过GP投资的项目落地到当地,为当地GDP、就业、税收、产业升级等做出贡献,而财务回报并不是其最主要目的。为吸引更多GP落地当地,地方财政基金通常会设置优惠政策,比如投资4-5年后,GP可以按原价回购份额,或者加银行同期利息来回购,或让利carry等方式。
产业资本投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追求财务回报,更多是产业诉求。比如宁德时代在2021年公告参投私募基金8支,出资超29亿做LP。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归母净利润为55.8亿元,相当于拿出了半年净利润做LP。在公告中明确表示,通过借助专业投资机构优势,通过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拓展投资渠道,配合公司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并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完善的产业链投资使得宁德时代规避供应链风险的能力加强,同时也加深了其在整个动力电池上中下全产业链的话语权。
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参与产业基金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扩大资金池:产业基金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通过与外部投资机构资金共同配合,做大资金池,从而给上市公司增加杠杆,增加投资标的;
二是提升公司市值和影响力:早期项目处于培育期,没有利润或者亏损,通过产业基金在体系外培育完善后,上市公司再买入,可以提升上市公司市值;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在保证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拓展公司投资渠道,调整、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提升公司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产运作能力,分散单一渠道投资的风险等。据FOFWEEKLY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3日,今年上市公司已出资438笔,出资规模超1100亿元,平均单笔出资规模近2.6亿元。从投资领域来看,多是围绕新兴产业领域或者自身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投资风格与主业高度捆绑。
而民资的投资目的就比较纯粹,主要是为了财务回报。不过有一些家族基金在二代接班的过程中,通过二代主导与GP的合作,以GP的形式进入金融行业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和GP合作学习,让二代了解创业公司成长过程,以此来理解家族当年创业的艰辛,激发二代创业热情,更加认同家族理念,形成一致的价值观;二是通过金融行业来把握资源,实现类似二次创业,家族财富也能更好地进行配置管理。
此外,还有一些机构投资人或者个人投资者,多是作为一种中间方式,更多的是为了看背后的项目,想通过投基金来拿头部项目的份额。
从决策流程来看,民资是最快的,特别是高净值个人,这也是很多GP喜欢找个人募资的原因。其次是产业资本,但如果涉及到上市公司,部分需要董事会、股东会批准,整体流程也相对较慢;国资背景则普遍最慢,特别是财政基金,涉及到政府审批流程,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LP与LP,LP与GP之间的利益一致性十分重要,同一只基金中,不同LP诉求不一致容易产生矛盾,GP协调也相对困难,最终影响到基金业绩。只有目标一致方可取得成功。
对于LP而言,出资时,不仅需要对GP团队、过往业绩、细分领域优势等进行考察,还需要对GP未来对投资趋势和专业度进行综合把控。
不同类型GP的擅长打法
不同属性的LP诉求不同,对GP而言,募资策略需要根据LP诉求进行调整。而从GP投资来看,不同阶段、背景的GP也各有优势,重点是如何结合GP团队自身背景情况去匹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放大自身优势。
从投资阶段来看,市场上的GP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天使、VC、PE、并购、PIPE,每个阶段都有擅长的玩家。
从投资风险来看,天使投资最高、阶段越往后,成功概率越高,但收益相对也会更低。并购基金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多见。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多数人也会比较陌生,这类基金是按照一级市场PE管理理念和募资思路成立,通过二级市场金融工具(大宗交易、定增、协议转让、并购等)投资组合运作的投资基金,其特点是纯股权、长周期。PIPE基金投资方式偏重一级半市场,属于PE投资的后期阶段,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成熟期,投资风险与早期投资相比偏低,收益较稳定。
从GP成立性质来看,主要分为三类:国资、民资、外资。
2000-2015年间,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两类型机构,一类是美元基金,主要投互联网科技,比如红杉、IDG、DCM、光速、经纬等;另一类是带有国资成份的机构,比如深创投、达晨、江苏高投、毅达资本等,这类型主要投制造业,阶段偏后期,以Pre-IPO项目为主。由于当前市场变化,一二级市场套利逐渐减少,很多后期项目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导致这些机构的投资阶段不断往前走,投资领域也逐渐和美元基金重叠。在2015/2016年左右,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纯民资的VC 2.0机构,这些新GP创始人基本都有大机构的从业经历,有成功案例,有资源后出来自己创业。比如光速曹大容创立了云九资本、高原资本的涂鸿川创立了沸点资本、IDG出来的张震创立了高榕资本等。
从个人过往尽调经验来看,外资背景的GP在合规上、内部作业流程、投后服务方面相比国资和民资要正规很多。但近几年,多数民资基金也有非常大的改善,从基金报告来看,有些甚至不比美元基金报告差。
从GP类别方面,将其分为垂直、综合、精品。
垂直多指GP聚焦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或特定行业,比如在医疗健康领域,再细分往下可以分为生物制药、医药服务、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其中有些GP在细分领域十分聚焦,其他都不投,而有些GP则聚焦在医疗服务领域。其他行业,有些GP聚焦在企业服务领域,有些会聚焦在物流供应链领域。这类型基金属于小而美,盘子不会很大,因为行业容量有限,好项目有限,基金规模大了也没有太多好项目去投,此外也跟团队背景密切相关。
综合型基金是指泛行业投资,比如一个基金可以投医疗、科技、消费、制造业、军工、新能源等全市场覆盖,只要项目好就可以投。这类型基金优缺点均十分突出,优点是分散行业风险,相当于在基金内部做了一个小的资产配置,避免聚焦在某一领域造成的行业影响。
综合型基金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内部决策,涉及到不同行业,投决委员不可能对每个领域都熟悉,有可能因认知差异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综合型基金团队相较于垂直型团队,在行业理解、专研深度、产业人脉资源等方面,多数情况下相对处于弱势,这也是为什么红杉、高瓴等大机构会有FOF基金去投一些垂直领域的小基金,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基金来挖掘其中的好项目。
精品是指GP结合团队背景,聚焦在某几个领域。比如有的GP聚焦在消费和科技,有的聚焦在医疗和科技。从团队背景来看,一般均会有一个合伙人背景是在这个领域内深耕多年,或者是产业背景出身,因此会带两三人团队来主导这个领域的投资。其他领域一般也不会去看,一是没有时间精力,二是超出个人认知范围,他们只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这两个领域做好做精。
从GP打法来看,简单分为狙击手、广撒网、赛道、投人、重运营这五种方式。
狙击手,顾名思义就是要精准,要么不开枪,开枪就要击中目标。这个打法是追求少而精,不求项目多,但求项目高成功率。需要GP在投前花精力做大量尽调工作,在投后甚至把自己放到项目中去,当做其中一员,类似半个合伙人或创始人。由于需要很多投后工作,也限制了团队不能投太多项目,不然没太多时间精力做投后工作。
广撒网的方式比较多的用在天使投资阶段,因为天使投资失败率很高,投的是概率,如果投的少,太集中,风险就会很高。通过广撒网的方式来分散风险,由于投的早、估值低,因此只要其中一两个项目跑出来基本就能覆盖掉其他失败的项目,同时也能有不错的回报。而在后期阶段投资,广撒网的方式则并非是一个好策略,原因在于后期项目相对来说成熟度较高,进入估值也比较高,投的太多会导致资产太分散,变成一个指数基金,从而拉低基金回报。
投赛道的方式比较适合大基金,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覆盖赛道头部项目。比如红杉等基金盘子大的GP,看到有潜力的赛道,将行业前三都囊括手中,只要其中一个能跑出来就能覆盖其他两个失败的项目。
投人的打法在行业内也比较常见,俗话说事在人为,毕竟企业是人去做的,人起决定性因素。某GP内部有个人才数据库,网罗了互联网大厂的CTO、COO、CEO等管理人才,并且经常沟通联系,一旦这些人有创业想法就第一时间联系,争取在最早的时候能投进去。
重运营打法类似于企业孵化,这个打法比较考验GP的管理能力,通常GP团队背景具有投行、大公司高管、产业从业经验。GP通过组建团队成为大股东,给予创业团队一部分股份,利用资本优势,快速做大做强。瑞幸咖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不同GP的打法都有各自优劣势,重点是要结合GP团队自身的背景情况去匹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形成自己的优势。
按GP成立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新GP和老GP。
新GP优势是创业初期,通常团队比较有激情,内驱力很强;此外,出来能创业通常是会带有资源,比如优质项目份额能锁定到新基金;第三:新机构决策效率高效,创始团队会跑在一线看项目,尽心尽责。劣势则是团队稳定性、策略有效性、投资业绩等都需要一步步地验证,有风险有机会。
老GP优势是机构化运作成熟,团队有一定合作基础、历史业绩、打法策略等均已被验证。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策略打法是否能跟上当下市场或未来市场变化,团队核心成员是否有变动,基金规模与策略是否匹配,内部决策机制是否官僚化,核心成员是否还在一线看项目等。
按GP团队背景来看,可以分为券商、投行、CVC、创业、投资这五类型。
团队背景不同,背后所带资源也不同。券商优势是对项目上市的合规判断,这类型团队在判断Pre-IPO项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行背景的团队在交易结构设计,融资方案,杠杆使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在项目并购,退出方面也会有较强优势;由于产业出身,CVC背景团队对产业理解,产业生态,产业资源具有先天的优势;创业出身的团队,由于有过创业历程,会更具同理心,能帮助初创公司避免踩坑,给予有指导性的建议,避免走弯路,降低试错成本。投资背景的团队在项目来源、尽调、判断等方面练就了基本功,具有一定投资专业性。
可以看出,不同背景团队都具有自己的擅长优势,重点在于如何运用落实到项目上。
GP投资理念,可以分为价值投资、投机、资源、机会型。
价值投资比较好理解,就是挖掘项目内在价值,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赚取的是企业成长的钱。这类型GP通常会做较深的行业研究,从行业角度挖掘投资机会,也是可持续、能稳定输出业绩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投机可以理解为赚快钱,哪个机会能赚钱,就做哪个,没有方法论,短期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
资源型遇见比较多的是GP的人际关系,能拿到一些好的项目份额,由于是靠关系来维持,一旦关系断了,后面就无法维持,而且潜在合规风险也比较高。
机会型则是碰到一个算一个,没有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来指导投资的一种为,是一种短期的投资行为。
股权投资是长周期的行为,一个股权基金差不多要8-10年,所以选择投资理念正向,大家价值观一致的至关重要,这样双方才能走得长远。
从基金大小来看,可以分为小基金和大基金。基金大小要结合投资阶段来看,比如天使基金,1-3亿是比较合理的规模,3-6亿是比较合理的范围,VC基金投资阶段主要在A轮,单笔投资金额通常在1000-3000万,这样投资项目数量在10-20个,再预留一部分钱来追加投资。
PE基金根据行业领域,规模会不一样,比如在一些大的行业领域,像医疗、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等,几十亿规模也是可行的。因为能成长出百亿甚至千亿级别的公司。但行业内有句话,规模是业绩的第一杀手,所以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尽量选择规模小的基金。很简单的一个算术题,3亿规模的基金如果想要3倍回报,就是9亿的退出金额。但如果是30亿规模的基金,同样是3倍回报,就需要90亿的退出金额。
当LP在投一个30亿规模基金的时候,应该看下这个GP过往最赚钱的几个项目的退出金额是多少,来思考这个规模的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如果LP有时间,可以搭个模型测算下,按照投资项目数量,需要投中多少个几十倍,甚至百倍回报的项目才能达到基金整体3倍回报的业绩目标。
项目匹配与基金收益的关系
项目群体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类型,一个是行业。
按类型划分,可以分为to B 和to C。To B项目的特点是需要较长的成长周期、爆发力慢,退出时间较长,优势是一旦产品被客户验证,后面不融资也可以存活,不太容易死掉,只要后面有盈利,可以通过回购和并购方式退出。
To C项目的特点是爆发力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长成独角兽,完成上市,退出时间快。比如瑞幸咖啡,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3年时间,这在To B领域基本是不可能的实现,但在to C领域则可能性更大。但to C项目的缺点是死亡率大,一旦大环境发生变化,比如金融危机、资金收紧,后续融资跟不上,就很容易挂掉。此前几年很多风口项目,从最早团购、共享经济、社区买菜、在线教育等一批批的项目倒下。
从基金的资产组合角度来看,进行一些to B 和to C的项目组合可以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如果一个组合都是to B的项目,基金的期限会很长,对大多数国内LP而言,等不了这么长时间,因此搭配一些to C项目,可以在基金的中期阶段实现退出,给LP一部分回款,对LP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体验,对GP接下来基金募资也是正向反馈。
按项目行业来看,目前主要投资领域分为TMT,消费,医疗,科技,高端制造业、军工、文娱教育、企业服务,产业互联网等。GP具体投资哪个行业,有多少认知、有多少资源,需要结合团队背景来考察。从LP角度,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偏好来进行选择。
从投资角度来看,作为LP有两点需要重点注意:一方面是LP与LP之间、LP与GP之间,利益要具有一致性。如果各方LP都有自己的诉求、GP也有自己的诉求,目标不一致,将会影响到基金整体收益情况。另一方面,GP自身专注的方向与被投领域匹配性较高,如果GP团队背景是投消费的,看到火热的硬科技项目,便想募一支硬科技基金,大概率效果也不是很好,有点投机或跟风的味道。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君最近拉了一个资管圈交流群,仅面向保险、银行、信托、券商等业内资管同仁,实名免费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
知识星球《投行圈子》已正式上线,将打造金融圈最靠谱的实名人脉拓展平台。加入后还可以获取海量实用专业干货、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目前超过3000位同仁加入,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要想每天都看到我们的经典文章,只需点亮“星标”
商务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