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AI造就更多不公?两本新书的建设性思考
后台回复【商论入群】即刻入群体验两周主编深度领读!
”
数字科技的阴暗面正在受到持续抨击,但两本新书对人工智能与算法日渐主流的社会前景给出了更平衡的判断。《平等机器》(The Equality Machine)指出,AI未必只能复现或加深旧有的偏见,它也可以帮助揭露这些偏见,而且修正算法比改变人的思维要容易得多。《逃离模型世界》(Escape from Model Land)一书中深入探究了算法公式的种种问题。两本书都以理智的现实主义态度讨论了数据、算法及其局限性。她们的思索为建设性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AI】获取更多主题文章
The algorithm’s mercy
两本新书探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光明一面
抨击数据黑暗面的书籍比比皆是。它们有着耸人听闻的书名,例如《数学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和《算法压迫》(Algorithms of Oppression)。它们指出,在算法时代,畏惧要远多于欣喜。公众戒心大增,政策制定者也如临大敌。例如,欧盟正在拟议一项指令,可能会限制AI在教育中的一些应用,比如为考试评分。
但这股思潮可能正在转向。有些人很有说服力地提出了一种更加平衡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圣地亚哥大学的法学教授奥利·洛贝尔(Orly Lobel)。在《平等机器》(The Equality Machine)一书中,她承认AI能产生扭曲和有害的结果。但她也展示出,只要应用得当,AI也可以用于对抗不平等和歧视。“我们要打破乌托邦/反乌托邦的二元论。”她写道,“目标应该是取得进步,而非苛求完美。”这本书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各种AI系统的工作原理,但更主要的贡献是以建设性的方式重新定义待解决的问题。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埃里卡·汤普森(Erica Thompson)在《逃离模型世界》(Escape from Model Land)一书中深入探究了算法公式的种种问题。这些统计学模型是大数据和AI的支柱:如果数据是投入品,那么算法就是工具,模型就是产品。从电商经营建议到经济和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无处不在。汤普森聚焦于一个她称之为“天蛾效应”的难题。... ... ...
🔍 您已阅读节选,订阅可读完本期文章。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书评】获取更多主题文章内容
《经济学人·商论》限时特惠·季度低至¥99
3000+中英双语原刊文章 2000+BBC主播原声朗读音频 《经济学人》双语纪录片系列
加入订户专享主编分享社群,每日获取主编晨读推送 编辑精选《经济学人·商论》阅读指南
商论直播对话系列 优先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与主编面对面
点击“阅读原文”,优惠订阅全年商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