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这两天关于#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的讨论?
今天热搜前十,有好多条关于这件事的,这篇给关注的朋友梳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起因是这样的,一开始是有网友吐槽人教版的数学课本画风太丑。起先,我也以为又是什么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的事,报着核验一下真假的心情,把家里的基本人教版数学教材拿出来翻了翻,结果彻底给整懵了,一想到全国那么多小朋友用的教材是这样的,气得夜里都睡不着。 你就看这封面吧,配色啥的咱就不说了,光看封面这几个人物的表情,眼神:眼距很宽,眼皮抬不起来,眼睛睁不开还无神,小姑娘的发际线高得像寿星公了,精气神全无,咱正常孩子根本不这样对吧。另一本封面稍好一点,但发型和体态也是一言难尽, 明明是孩子玩游戏的场面,从画面却全然感受不到童真活泼充满活力,只传递出扭捏做作,再细看人物手部,也一样有怪怪的感觉。 再翻开内页,就更气了,确实也有不少正常的人物,但好几处人的眼神表情,画得还不如猫狗猴传神。整个教室的氛围,透着古怪,人物眼神飘着,表情诡异,有的是心不在焉,有的是没精打采的瞌睡样。人物的着装也是很臃肿,基本都是厚棉鞋冬靴,加上配色,各种元素叠加,透出沉重压抑的感觉。翻白眼的、吐舌头的、青蛙嘴的、含胸驼背的....反正都能找到,虽然数学书有着传递理性,点燃智慧火种的使命,但这本书里很多人物跟聪明,不能说没有相似,只能说毫无关联。
数学书配的插画,不该给人学数学,会学得死气沉沉,笨兮兮的心理暗示吧。还有网友陆续贴出一些很说不清到底怎么回事的图,比如二年级上册第42页里的这个小男孩,当然可以解释成裤子刚好肉色的,刚好有个凸起,但真的有必要吗?非要这么处理吗?咱也不懂,咱就要个解释不过分吧?▼教材这么大的事情,全国几千万孩子天天在用,让人感受到比较用心比较精良,是最基本的,达到平均水平总不是个过分要求吧。我当时就发了微博吐槽,昨天看到陆续有更多人参与讨论,今天好多大媒体都陆续介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发布关于插图的说明,表示已经着手重新绘制,说真的看到这里,才算舒了一口气,终于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咱是教育大国,教材作为和孩子们关系最紧密的书籍,不止家长、老师关心,社会各界也同样关注度很高。往浅里说,这关系到孩子潜移默化中会培养的审美品味,往深里说,如果教材内容编排不好,怎么可能让孩子有兴趣学习,又怎么能让人对教育的质量建立起信心呢,更何谈文化自信呢?记忆中的教材,至少是能感受到用心绘制的,整体感觉是很积极向上的。当然,教材有它的特殊性,教材售价都非常便宜,可能预算也不多,但哪怕我们小时候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教材却始终是高品质的存在,很多人物的神态动作非常传神,一笔一画之间能感受到画者用心描摹的赤忱。而人教版的数学课本,作为使用多年影响广泛的教材,可能连市面上一般绘本的平均水平都没达到。某个环节出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中间要经过那么道,怎么就这么被印出来了,还使用多年,审核机制、反馈机制正常在发挥作用吗?我想这种其中的不合逻辑、正反落差,恐怕正是这次#人教版数学教材#被热议的的原因。当然,也有些朋友觉得,这些都是画风和审美的问题,担忧因此审美搞一刀切,或者从此杯弓蛇影影响创作氛围。其实,我同样不赞成一刀切或者矫枉过正,但一事一议,就数学教材的问题来说,审美的确有差异,但还是有一些基础共识,并非可以任意定义的。当不合理的巧合过多,在大多数人都觉得有问题的情况下,有调查,有解释,有合理的反馈,比罔顾呼声,我行我素要好得多,教材不是说要多炫酷,多花哨,但底线要有。说起来,画风争议可能只是教材问题的冰山一角,内容编撰上,同样是有争议的。2005年,光明日报曾经发布过一篇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的访谈,表达过对教材变化的担忧 《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文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数学教材的问题,其实延续至今。 参考来源:https://www.gmw.cn/01gmrb/2005-03/16/content_196927.htm从姜院士的担忧中摘录部分:
“新课标”与此前许多年实行的几个数学教学大纲相比,总的水准大为降低。这个方向是错误的。
现在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考试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因为考试往往有选拔的意义,如果你就学一个“九九表”,怎么考?只能千方百计出怪题、偏题,把考试搞成“脑筋急转弯”。
每个学段(三年为一学段)均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板块,知识的讲授跳跃杂乱。它过低地估计学生的理解力,学生稍一问个为什么,就要等待“螺旋上升”的下一个循环。
不鼓励学生问为什么,不讲证明,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理性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科学精神都不足。基本的训练错过了,高中根本补不起来。
教育的效果是滞后的,十年以后,长大成人的这一代中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就悔之晚矣。
大家有兴趣也可以搜这篇文章来读一读,好消息是,根据2022新课标修改的教材应该已经在路上了,相信很多问题会进行改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材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这件事暂时告一段落,想到因为这一场大讨论,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教材用,就感到很有意义!有些事咱普通人不一定能说上话,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扫屋子做起,总是有改变的,咱们一起加油。
我们号里有很多文章,错过的朋友可以点拓展链接:
【2021目录】0-8岁养育问题,这篇特实用,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