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了!人教版教材翻车后,家长们把经典童话也举报了...育儿2022-06-02 05:06 最近,彻查“毒教材”的讨论度一直高居不下。教育部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孩子的世界里容不得脏东西,这种问题教材应该严查。但这两天,有一部分人的关注点跑到童话故事、课外读本上了。有人说某儿童性教育绘本内容淫秽不堪,要求按照发行淫秽出版物的罪名给相关人员判刑。很多人也认为这种图画会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但也有一种声音说:“现实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现实什么时候会给你的孩子来上致命一课。”这引发了老育的思考。我们的孩子,一定要生活在“真空”、“无菌”环境中吗?01“我觉得会影响孩子”之前,上海一位家长拨打市民热线,说自己通读了《伊索寓言》后,认为其中充满了暗黑童话,会给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要求全面下架《伊索寓言》。图源:豆瓣小组不让自己的孩子看也就算了,还打算让所有人都不看,这管得也太宽了。而且,这种事情不是个例。曾有家长投诉儿童动画片里动漫人物染发:“头发为什么要五颜六色呢?”“价值导向是不是有问题?”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描写动物异性相吸——“嗅闻内雅身上那股对公象来说芬芳的体味。它半闭着眼,一副痴迷陶醉的模样”,也被投诉色情。就在最近,5月30日。居然还有家长仅凭一个节选片段就投诉中学课外读本里的名家大师的文章淫秽不堪的.....要是按照某些家长的认知来评判的话,我们的四大名著,又有哪个是“少儿适宜”的?《三国演义》里杀人如麻的场面太多了,腹黑的计谋也司空见惯;《水浒传》中也一言不合就“拿人首级”,还有一些“香艳”情节;《西游记》里哪一章不是打打杀杀?猪八戒还满脑子的色情想法;《红楼梦》更不用说,拜金享乐、涉性描写更是寻常……有些事能做,但不能说,即便能说,也不能写出来。成年人,真的是很有意思。02“我这是为你好”老育想到英剧《黑镜》其中一集的剧情。妈妈为了保护女儿,在女儿大脑里植入了一个芯片,她可以随时看到女儿的位置,还可以通过平板看到女儿眼中的画面。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女儿看到的内容:只要出现让女儿产生压力的画面,比如邻居院子里总会吓到女儿的恶犬、男生打架流血等少儿不宜的黄色、暴力场景,女儿眼前就会被自动打上马赛克。芯片带来保护的同时,也隔绝了女儿接触一切外界危险的可能性。面对中风摔倒的外公,女儿只能看到一片模糊。连外公去世后,妈妈脸上悲伤的表情都成了马赛克,她无法看到任何负面情绪。但越是看不到就越好奇,愤怒和无力之下,女儿开始用铅笔扎自己的手,想看一下流血的样子。女儿自残的举动震惊了妈妈,她带女儿去见了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妈妈关闭了这个系统。失去“保护层”的女儿逐渐长大,但在面对真实世界时,她却没有与之匹配的风险评估能力。她不仅在毫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还因为好奇,缠着男孩给她毒品尝尝......当女儿与妈妈的矛盾爆发的时候,这位母亲只能无奈地说: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认为,性、冲突、死亡这些话题要从正面引导,如果连碰都不敢碰,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的失职。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广大家长。家长当然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正确的方式是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给以循序渐进的指导和帮助。过度保护,孩子对真实的世界失去免疫力,这种脆弱才可怕。与其费尽心思地为孩子“排雷”,不如选择去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长大。03过,尤不及回到最初的话题,“毒教材”事件当然必须严查。但像是上面提到的那些童话故事、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真的有点替“毒教材”背锅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也不能再继续跑偏了。作家、出版商、影视公司当然该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儿童作品,但“干净”不应该成为衡量儿童作品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图源:动画《天书奇谭》这个世界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这才是现实、才是生活。过度保护难免会矫枉过正。我们的孩子迟早会遇见各种挑战:恐惧、背叛、阴谋、冲突......如果孩子们一直生活在“真空”、“无菌”的环境中,又如何发展能力面对这些人性中的阴暗面呢?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