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3,不要倒在黎明前!

2023,不要倒在黎明前!

公众号新闻



作者:管清友 经济学家 
来源: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


“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倒在黎明前,黎明之前这段气温很低,影响力和杀伤力依然很大。”

——管清友 经济学家 


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开后,经济是否能立刻好转?报复性消费开始了吗?


稳住明年的经济,恢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政府手中还有哪些政策工具,还有哪些举措可以出台?


为什么说日本央行调整国债收益率,可能是明年金融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为什么稳住楼市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


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最佳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做客混沌app,带我们深入复盘了过去40年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核心支撑力量,总结和梳理近一段时间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数据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并分析2023年中国政府针对内部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


01

我亲眼见证了:“形势比人强”


这几年各行各业都非常不容易,绝大多数人群和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逆势上行是极少数。我们确实面临系统性的问题和系统性的风险,而且风险仍然在持续释放当中,它是一堆事情一股脑儿地在这几年时间里迸发出来的。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一开始很不适应,有焦虑感,有悲观情绪,也经常发牢骚。但梳理之后会发现,当你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白了问题所在,明白了趋势会往哪里走,心里也就释然了。


从我自己来讲,就是熬过了所谓的震荡期,既看清了趋势,也坚定了信心。我看到了太多来自企业和民间的力量,也看到了太多的变化,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再去复盘或者回顾今天交流的内容的时候,希望大家还能记住这句话。


02

与其关注宏观数据,我更关注微观个体


大家一谈经济增长,马上想到的就是数据。作为一名宏观经济研究人员,经济数据在宏观上确实是大势所趋,我们可以大而话之,或者可以宏大叙事。但从微观上来讲,它是万家灯火,是悲欢离合,是阴晴圆缺。这几年大家的感触是很深刻的,多少夫妻店关门了,多少人破产了,多少人失业了。刚毕业的年轻人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回家了,有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人背着一身房贷现金流突然就断了……


所以,我确实不愿意去介绍这些枯燥的经济数据,我更愿意去关注每一个微观个体的感受和命运。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每个人在时代的变迁和洪流当中,都有他的适应和不适应,大家都要去选择一种适应新周期和新趋势的方式,有的人是主动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


03

为什么报复性消费还没开始?疤痕效应!


现在我们整体上进入到了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阶段,新十条出来后全国很多地方都放松了,我相信2023年疫情防控还会有持续的优化政策,总体的方向现在比较明确了,就是慢慢地降低疫情的管理等级。从传染病管理角度,我们很多人都会经历一波一波的阳性,现在防控的重点是重症和病死率,重点人群是儿童和老人,这个方向是很清楚的。


已经有多个城市进入到了高峰期,根据一些机构的测算,一些城市的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了,社会人群已经开始上班了。一个又一个城市轮下来,最晚大概是半年左右的时间,最快是一个季度的时间。


这个过程其实会比较痛苦,远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旦疫情放开了,经济就恢复了,消费就恢复了,大家会选择报复性地消费和旅游。经过疫情防控的优化,每个人都非常自觉地没有前往传染高峰期的城市,比封控时候的大街上还干净。这就是我们说的,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的疤痕效应期。


什么叫疤痕效应期?疫情这几年对大家的影响都很大,伤害也都很大,现在这个伤口在慢慢地愈合。但即使愈合了也会有伤痕,这个伤痕不光表现在收入上,表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在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也表现在人们的心理上。


请各位扪心自问,这几年是否心灵上产生了疤痕?消除疤痕是需要时间的。对经济的影响而言,疤痕效应非常明显,餐饮、旅游、消费的恢复能力并没有那么快,所以中国的城市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种波浪式的恢复状态,在高峰期之后慢慢地恢复正常,从北往南依次铺开。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倒在黎明前,黎明之前这段气温很低,影响力和杀伤力依然很大。


经济如何恢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了部署,问题讲得很透,恢复不牢固,三重压力,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不回避,讲得很实在。但发展仍是第一要务,依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房地产、平台经济都有了相关阐述,对民营经济的两个毫不动摇讲得都很清楚,也给大家树立了信心。


2023年内外的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杂,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预期是否能慢慢地恢复、信心是否能慢慢地恢复,还有赖于很多条件。2022年已经过去了,年初5.5%的目标肯定是完不成的,最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3%还是3.5%,要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预计不会太好。而且经济下行是有惯性的,考虑到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可以这样说,2023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欧洲从2022年四季度就开始衰退,我们的外需从9、10月份已经开始下滑,不仅仅是中国的外需下滑,日本、韩国、越南的出口都下滑了,世界经济真的很糟糕,现在唯一比较好的只有美国,但美国极有可能在2023年的二季度末步入衰退。


04

非常重要但我们看不清楚的两个外因:

美联储加息、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


第一个因素,美联储是否会继续强力加息,现在整个资本市场的共识是美联储加息差不多了,因为它的通胀似乎看起来很平和,12月份仅加了50个基点,2023年上半年由于通胀下调,美联储是否会放缓加息的节奏和力度?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美联储加息与否是不需要考虑太多中国经济因素的,它不需要跟中国商量,这就是美联储的渣男效应。什么是渣男?就是你很讨厌他却又离不开他,他对你影响很大,当他对你态度好的时候你会阳光灿烂,对你态度不好的时候你会万念俱灰,就是这样不对等的影响。美联储在明年会采取何种加息行为,现在是不确定的,至少这是现有资本市场形成的共识。


第二个因素,中国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忽视了发生在2022年12月中下旬的这一波关于日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转向问题。这件事与我们的关系太大了。为什么说日本的货币政策转向是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经济的大事?多年来,在安倍经济学的背景之下,白川方明、黑田东彦两任日本央行行长一直在执行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黑田东彦执行的比白川方明更彻底,虽然安倍首相已经作古,但这种持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化改革的影响还在,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也通胀了,而且日本的通胀并不是原有设计的“日本人民愿意花钱,日本企业愿意投资”模式,现在日本面对的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的高位运行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这是日本不愿意要的。


黑田东彦马上就要卸任,后任的央行行长无论是谁,都对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和这种量化宽松不太感冒,日本很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转向。日本最近的一次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已经放宽了对于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控制目标区间,原来是0.25%,现在确定为0.5%,收益率控制的目标翻了一倍,这就会导致大家都来买日元,因为日债的收益率上升了。国际资金收益率大幅度地提高,对资金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资金从海外回流日本市场。因为过去日本长期实行零利率、低利率的政策,大量的资金都去往了海外,当日本的国债收益率结束零利率,收益率控制目标提升了的时候,必然会发生资金回流。资金跑回日本市场,就要把海外市场的资产卖掉一部分甚至全部。所以日本的货币政策转向,将是国际金融市场在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头件大事。


这相当于在宇宙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黑洞,它迅速地把其他地方的流动性吸引到那里去。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都会因为这个漩涡或者说黑洞随之变化,所以很难预测。现在来看,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日本货币政策转向将是一件大事,而且它会从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交易行为开始,进而影响到实际的市场波动和资产价格。无论如何,这种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美联储加息和日本中央银行政策转向这两件大事,我觉得是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里,我们去关注外部经济环境最重要的两个变量。而且日本中央银行政策转向这个变量,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称其为日本冲击,这个冲击的威力绝对不亚于福岛核电站爆炸,我们拭目以待。


05

2023,中国经济发展预判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说2022年的上半年还是出口强、投资平、消费弱,下半年就已经到了出口平、投资平、消费弱。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所谓的出口红利,因为防疫的政策和方式不一样,所以中国的出口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欧美市场,欧美市场的供应链中断了还没恢复,而中国用封控的方式保证了它的产业链,这是个优势。从2020年下半年一直到2021年下半年,我们都在享受一个所谓的出口红利,并且出口红利还有所谓的增长惯性,这种惯性一直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


在2020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期间,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经济出口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因为我们自身的消费下滑是非常明显的,大家都在家呆着没法消费。投资方面我们又受到地方债务的约束,房地产投资又受到2020年以来三条红线的打压,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开始已经进入到了下行期。固定资产投资、销售、新开工面积,都是史无前例地下滑。


而且房地产下滑的惯性是很大的,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些头部大企业的暴雷,也看到过去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三高模式的难以为继,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就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一蹶不振。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在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就是硬着陆。


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让出口再起来,现在看是比较难的。欧洲民间衰退,地方债务是一个大的风险。消费是需要恢复时间的,但是2023年消费恐怕很难有明显地恢复。一个是有疤痕效应,大家还在经历疫情防控新的适应期。二是老百姓真的没钱了,大家节衣缩食,有钱也不敢花,都存起来了,所以现在储蓄上得很快。好多人说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有钱,要不然怎么把钱都存起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老百姓是没办法。从奢侈品市场上可以发现,很多富人都没钱了,富人花钱都开始谨慎了,很多名表、名包的销售增速回到了2021年初水平。曾几何时北京国贸的奢侈品店民众排队买包的景象,现在恐怕很难见到了。


这几年无论是行业的变化,还是疫情的冲击,我们看到它不仅影响到了中低收入群体和脆弱群体,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高收入群体。形势很危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特别重要,因为如果不尽快扭转经济下滑的状态,很多矛盾就会衍生出来。


从趋势的预判上,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是一个政策的转折点。但是从所谓的政策底到行业底、市场底、经济底,确实需要时间。2023年的经济增长大概是什么状态呢?目前预计是一个前低后高、先抑后扬的状态,上半年依旧很难,大家还在防疫,还在一轮一轮地感染,还处于疤痕效应期,下半年有望慢慢好转。


2023年预计经济增长目标大概率会定在5%左右,如果说这个目标能定得更高一点,比如5.5%,对于大家信心的恢复,对于市场的情绪安抚,我觉得还是很关键的,我觉得至少要定在5%左右。世界银行已经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就是说我们2023年要在出口平、投资平、消费弱的基础之上达到5%左右的增速,这样很多政策在元旦前后就需要陆续出台,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产业政策还是平台经济的政策。


这里我有必要强调一点,现代经济体系是个复杂的混沌系统,你可以这样想象,它就像一架大型飞机,它的启动需要助跑,它到一定程度之后是可以自动飞行的,它降落的时候需要一个下降的过程。开飞机的方式和开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飞行过程当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风速、天气以及驾驶员的经验。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体系的复杂性、系统性,牵一发动全身。所以在现代经济管理当中,我们其实要学会开飞机。如果你想让飞机停下,不是直接拉操纵杆或者关发动机,而是要缓慢地、慢慢地进行,它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庞大的规模,要尤为注意。这几年各种各样的形势,行业上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股市楼市的变化,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常识,要学会开飞机。


从企业和投资者这个角度,我们也要知道这个复杂的系统,它一旦形成趋势就不会马上结束,它的惯性是很强的。


06

地产仍是重中之重


2023年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稳地产,地产稳住了,整个国民经济才能稳住。地产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是不能否定它很重要。2022年以来关于地产的支持政策出了很多,很多人都特别关心2023年之后这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现在我们看到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也出台了,其实最早是930新政,我们也看到了所谓的三箭齐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包括停了多年的房地产并购、IPO、借壳上市都一股脑地推出来,可以说这些政策很有诚意,2023年应该还会继续出台一些政策,包括首付比例、房贷期限延长等等。因为房地产市场这几年确实是多重压力,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这种结果也一再提醒我们,房地产必须得稳住。房地产运行的这种状态,基本上也跟飞机的运行状态差不多,不是踩踩油门就使劲跑、踩踩刹车就停下来的状态了。


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房地产市场不是简单的一个家居行业,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建筑行业,它是个资本市场,是个金融市场,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涉及到几十个行业,还因为它是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行业连接最紧密的一个行业。


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大概率会步入到一个企稳状态,从全局角度看,一些城市会步入到企稳回暖的状态,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当然,这有赖于降房贷利率、降首付比例、贷款期限拉长等政策,必须把一切能稳住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都拿出来,要给市场看到诚意,要给人们信心。房地产是金融市场,是资本市场,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的恢复和预期的稳定。所以2023年对于中国来讲,稳住地产才能稳住整个经济。尽管关于房地产的讨论争议特别大,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一点。2023年让出口做出贡献是比较难的,关键是取决于消费和投资。而投资领域最重要的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


07

如何拉动消费

我认为直接发钱是个好办法!


消费如何稳定?这个问题其实争议很大,毕竟大家现在都不敢花钱了。消费要稳住,长期来看一定要恢复信心。所以我一直主张,不光要发消费券,其实要给中低收入群体和脆弱群体直接发钱的,真金白银拿出来,每个月让大家的工资单上多几千块钱,连续三到五年都给大家发钱,你说民众会不会消费?当然会了。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年,但没有下定决心做,是挺遗憾的,为什么不可以给老百姓发钱,发了也不用担心大家存起来,存也是大家的钱,也不用担心社会通胀问题,如果连这点通胀都无法忍受,消费如何恢复呢?


消费的恢复还需要让大家看到收入增长的确定性,能赚钱,能持续地赚钱,谁还不会消费呢?有些经济学家说,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只要大家预期稳了,信心稳了,自然会消费。消费的启动确实是个难题,多害相权取其轻,多利相权取其重,千万不要犹犹豫豫。按照我们预计的逻辑,如果2023年上半年处在疫情适应期,下半年消费可能会有所回稳。


08

悲观地正确,乐观地成功


对于市场的恢复和经济的恢复,在看到大概趋势的同时,我们真的要保留一份清醒和谨慎,恢复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目前仍处在修复中前行,这个过程是痛苦漫长的,但是方向是比较清晰的。这就好比大家在过隧道,现在还是路途遥远且昏暗无光,但起码影影绰绰看到洞口有亮光了。我一直劝身边这些做企业的朋友,包括跟自己的团队也在讲,“要度过这个周期,我们至少要准备好一年的余粮。”


当我们度过疤痕效应期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中国人的创造力,中国人追求财富的动力,我觉得是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磅!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这种情况一定要去看病,不要硬扛!会不会重复感染?最新九大判断来了管清友:当下需要大家得到的共识,不要在黎明前跌倒!2023年明前狮峰龙井|江南春几许?清风一盏茶宁高宁:2023,不要太过于乐观云计算站在黎明前?等了12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倒在黎明前的人!Eruope 2023退市和爆款同框!这只港股主题基金净值转正就清盘,规模缩水超九成倒在黎明前苏格兰阿勒浦(Ullapool),夜幕降临转:2023 回国探亲(5)管清友:2023,不要倒在黎明前吴 秀波儿子把女友打到满嘴血 还呛:女人不听话就收拾!黎明前妻乐基儿二婚爆离婚?英文回复惹争议 王诗龄怒骂网友:你凭什么教我做事秋季已尽尾声微软/亚马逊狂裁28000人,超15万科技打工人“倒在”年关前!彭剑锋:生死时速100天,千万别倒在黎明前!刘鑫二审曝江歌诈骗10万日元:是黎明前的狂欢,还是垂死前的挣扎不要倒在黎明之前最担心的发生了:不要倒在黎明之前!2023年1月2日财经晚餐——2022A股红盘收官,2023,哪些赛道会率先发力?今日聚焦:牺牲在黎明前!令人叹惋、泪崩!新中国已成立,她却……用户吐槽派件异常,传言“2000多个网点关闭、公司要倒闭”?400亿快递巨头深夜回应!黎明前的警惕!常荣山解读新冠“乙类乙管”后的抗疫重点2022年财政收支来了!支出突破26万亿,减税退税力度空前!2023年继续加力提效没去成CES2023,不要紧!王煜全带你一起解读其中科技趋势超7000万预约《黎明觉醒:生机》定档2月,会是2023年第一个爆款吗?2000多个网点关闭、要倒闭?400亿快递公司紧急回应!天堂管清友:不要倒在黎明前!宁高宁:2023,不要过于乐观管清友:2023,不要倒在黎明前!众筹丨2023明前狮峰龙井,龙井传人翁炳铨家手工炒制!一客机在黎巴嫩降落时遭流弹击中2023年,不要再在公司混日子,不要再等老板安排工作!一桩秘而不宣的大案 丑闻扼杀在IPO黎明前卖个破绽,李副局的耳钉与刘红英女儿的成人礼国产宠物品牌,走向黎明前夜渔歌子(2):花木凋零天气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