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依赖友情的我,学会了享受孤独
文|读者:王滢
庞博在脱口秀大会上曾经分享过自己在家乡小县城坐飞机的趣事,听完之后,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不由得对他段子的结尾唏嘘不已,“在那个时刻,我真的听到了一个声音说我要去上海,我仔细听了一下,是十八岁的我自己”。我忍不住停下了向前走的脚步,往回看自己走过的路,看到了那个蹦蹦跳跳,提着大包小包,一边叮嘱父母回去注意安全,一边忍不住偷偷期待未来大学生活的,十八岁的我自己。
我大概就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除了学习,对很多生活常识其实一无所知。我不会换被套,不懂怎么收纳行李,一开始甚至连用洗衣机洗完的衣服需要抖一抖再晾晒都不知道。
大学第一个月,拿着父母给的两千块,遇到了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我当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身负巨款又有好友相伴。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有了老师的管教,我和好友开始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在好友的陪伴下,我第一次吃到了黄焖鸡,这种在我妈口中都是激素又不卫生的垃圾食品,鸡肉的嫩滑和香菇、青椒的香味在我的舌尖起舞,那种美妙的滋味让我一连七天出现在了同一家店里。也是在好友的陪伴下,我第一次买到了一支荧光芭比粉的三无口红,每天像朝拜一样,郑重其事地将它涂抹在我的嘴唇上,在这支口红的加持下,我甚至开始憧憬起了我的校园爱情。
这样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我的钱包就开始报警,这笔我刚拿到曾感叹过“这么多钱,怎么花得完”的巨款,不到一个月竟然所剩无几,我和好友茫然了,我们先是回忆,这段时间到底买了什么,后来恍然大悟,每天吃的黄焖鸡,小卖铺买的零食......虽然单价不贵,加起来日积月累,却数目可观。我想那一次,现实用生动的案例,给刚迈进大学的我上了第一课,教会了我什么叫作积少成多。
往后的日子里,为了更好地学会理财,我们开始一次性跟父母预支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大多数时间,生活费能够得到合理分配,但在象牙塔待久了又开始有世俗欲望的我们,还是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我们开始做兼职。一次从别人的喜宴上归来,拖着端了一晚上盘子的疲惫身躯,我们一边往宿舍走,一遍看周围的万家灯火。我不由得问她:“这么多房子,为什么没有一间属于我们?”她微微一顿,反问我:“十年之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没有回答,但我知道,十年之后,我们仍然会是好朋友。
没有想到,友情终究没有打败爱情,大三好友有了男朋友,我们从一开始的形影不离,渐渐过渡到三人行,最终我自觉尴尬,主动退出。那个时候我被孤独笼罩,每天浑浑噩噩,每天起床后不知道要和谁一起去吃早饭,下了课也只能窝在宿舍里,一部剧一部剧麻木地看。我也曾尝试着找寻自己的爱情,结果总是一颗真心捧出去,伤痕累累地捧回来。
后来我开始准备考研,一开始只是想找点事情做,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我也不得已,开始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全身心投入到了考试的准备当中。那段时间我也有了自己的战友,每天披星戴月,早上背着英语单词出门,晚上和朋友一边互相提问着知识点,一边往回走,每天虽然辛苦,但我们互相鼓励着,倒也不觉得苦了。日子一天天过去,最终我们一南一北,我去了北京,她去了南京,我们都如愿以偿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
毕业的那天,昔日形影不离的好友拿着她那红彤彤的结婚证,挎着满眼都是她的新任老公的胳膊跟我告别;一起考研的战友,也收好了自己的行李,买了一张和我方向相反的车票,踌躇满志地回了家。那一霎那,我怅然若失,我看着自己的大学时光嗖的一下,从我的眼前消逝,我突然明白,过去的再也回不去了。临走时,大学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扉页上写着“不问来路,未来可期”,走过的路可以忽视吗?未来就一定可期吗?
新学校在北京的郊区,当我坐了三个半小时高铁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后,手机软件告诉我,要想去学校,还需要再坐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当我终于来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周围荒凉的景色让我开始怀疑,这里真的是北京吗?
研究生生活平淡如水,和之前的学校相比,这里聚集了一群高智商且热爱学习的学霸,同样的教材,我还没有读完,就已经有同学洋洋洒洒地在谈自己的感受了。智商上的受挫,让我再一次把目光放在我周围的同学身上,我渴望再有一份深厚的友谊,将我从孤独的深渊拉出来,给我力量。
我变成了友谊中的舔狗,只要别人对我释放善意,立刻就能明显感受到我全身细胞都在积极回应。我陪着别人去吃我不喜欢吃的饭;去逛我不想逛的街;去看我不想看的电影。我仿佛快乐了,我有了好朋友,但我好像又更孤独了,因为,我失去了自我。
一次我们去吃烤鱼,看着满盘的辣椒,不能吃辣的我只能狂喝汽水,却听见她幽幽地说:“我的好朋友快过生日了,我要送她最喜欢的香水。”在得到我总是“过分主动“的评价后,我不再强求。我关闭了自己,停止释放寻找好友的信号,放下了筷子,一言未发。
我开始怨恨这个学校,我觉得我来到了错误的地方。起初我还积极寻求解脱,以为大自然会治愈我,但是北京拥挤的地铁给了我强烈的社畜感,面对美丽的风光,我非但没有感受到欢愉,反而开始反胃。我想我病了,我惧怕黑夜,每当夜幕降临,我只能盯着天花板,感受着时光的慢慢流逝,毫无睡意。无缘无故的泪水经常会出现在我的脸颊,我的大脑也仿佛失去了作用,听不懂老师说的话,看不明白书上写的字。我疯狂地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太孤独了,我不想一个人,我想陪在他们身边。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倒计时卡片,上面写着毕业之前每一天的日期,过一天划掉一天,我明白,我这是在熬时间。
时间太难熬,我开始缓慢地看书,文学最终治愈了我,我一本一本,孜孜不倦地读着。读累了,便开始回想着书中的内容,绕着操场散步。后来渐渐不满足,我办起了健身卡,看起了专业课本,我的大脑慢慢回归正常,我找到了曾经学习的乐趣,也找回了对于生活的热爱。
到了毕业那一天,我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不舍,最终也选择继续留在北京,在这座我曾经认为充斥着孤独感的城市工作生活。
人的潜力是无限大的,毕业后,失去了学校的庇护,加班、长时间通勤、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难题一个个向我直面而来,我没有办法躲避。迈入职场,工作不再需要自制力,而是必须;通勤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变成了不得不;人人都说工作中没有朋友,孤独也成了家常便饭,我突然发现,我比想象中坚强。
我开始习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我喜欢上了大自然,爱上了北京风土人情。周末,我总是穿梭在大街小巷,或是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感受人间的烟火气;抑或是骑一辆共享单车,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疫情封控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也没有任何不适,我利用居家办公的机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大扫除;跟着网上的菜谱制作了一道又一道美食;我跟着刘畊宏跳起了健身操,追完了之前没空看的美剧......王尔德说的对,世界上没有送不走的痛苦,也没有迎不来的快乐。
再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我想说,虽然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我有了更大的收获。在他乡,我开始享受生活,开始享受孤独了,虽然偶尔还是会怀念大学时期的那种小姊妹情谊,但我的生活中,不再全部都是友谊。
《独活女子的推荐》剧照
排版:树树/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