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他是中国第一批现代企业家,却终身不改书生本色
《工业先导:范旭东》结语
文 | 张守涛
范旭东当然首先是个企业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现代企业家之一,甚至可以说范旭东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家,因为他以创办、经营企业为一生任务,他的企业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都是现代的,他的创业非常艰难但总体也都非常成功。因此,范旭东首先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企业家,尤其是他的“工业报国”理想和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以及注重企业文化、人才、私德的经营之道。
而且,范旭东的创业史实际上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中国民族工业变迁史乃至中国变革史,见证着中国企业、民族工业如何从无到有如何筚路蓝缕,见证着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企业要素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克服相应困难。范旭东最终的“壮志未酬身先死”也说明了时代、政治、环境等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仅靠“在商言商”和个人奋斗是不够的,企业要想健康发展还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
范旭东创办的塘沽永利碱厂全景(请横置手机查看)
范旭东创办的南京永利铔厂全景(请横置手机查看)
企业家之外,范旭东本质上是个“书生”,他也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书生”,认为自己的“书生之念”比“发财之念”浓厚得多,认为自己不过是带着一帮书生报国而已,认为知识分子在中国作用重要。他曾说过:“我总觉得中国受病已久,它的存亡关键,决不在敌国外患的有无,完全是握在全国智识分子手里,智识分子教它兴就兴,教它亡就亡”,并常说:“艰苦尝试,我辈书生,负在肩头”。
范旭东也始终保持了书生本色,如他在1936年所说:“我辈书生,在社会上没有凭籍,所侍的仅仅是一股热枕和粗浅的薄技,以孤臣孽子的心情,应付创业过程中一切一切的遭遇……最高兴的是这十八九年来,我们内部的创业精神没有涣散,同事各个都保持着书生本色,淡泊自甘,心神都很安泰”。
“书生”,“报国书生”,一个历经千辛万苦坚忍不拔的“报国书生”,当是对范旭东最准确的评价。不同于一般“书生”的是,范旭东走出书斋以实际行动经世济民“实业报国”,这是知识分子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的另一条道路。如何处理好“书生之见”和“发财之念”,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范旭东的人生对我们今天知识分子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范旭东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行为方式上突破了儒家的成圣成贤、出仕做官的传统,也打破了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科学实验的传统。这在当时的少数先进人物中也是少数。尽管如此,范旭东之从事实业,努力使国家成为一个近代国家,他仍认为是‘书生只见’,而不是‘发财之念’,也就是保持着传统儒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伦理上传承了儒家的传统。”
当然,范旭东也是“凡人”,他也有缺点,也有妥协。范旭东作为“凡人”为何如何成就非凡的事业,对我们每个“凡人”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他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经历、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致敬、学习,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每个“凡人”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说得鸡汤点,人生如果不如意,应当学学范旭东,范旭东创业中遇到的艰难太多了,但都一一克服,很是励志和“正能量”。
除了这些意义之外,范旭东当然还有很多时代、现实意义。如他创办的“永久黄”开创了中国的化学工业,传承下来的企业至今在我国化学工业中依旧有着重要作用。还有范旭东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力更生”,在“贸易战”“卡脖子”的今天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这个意义可能正如南京范旭东广场上的标语所写:“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总而言之,范旭东有着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更多地了解、致敬、学习范旭东。可就像范旭东的外孙女林红所言,今天很多人却不知道范旭东,范旭东被渐渐遗忘了,这无疑是很不应该的。愿这本《工业先导:范旭东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范旭东,范旭东当如旭日东升般照耀我们,如范旭东所言:“求自己进步的人群,应当是永生的”。
当然,被遗忘的企业家不止范旭东,张骞、卢作孚、荣家兄弟等上世纪为中国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很多企业家都被很多人遗忘了。这实在不应该,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在中国百年的变革史上,在中国百年的变革史上,企业家阶层曾经最早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现代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今中国所出现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浪潮,恰恰来源于中国企业家阶层以往获得并留存至今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使得企业家阶层得以幸存。它们虽然不可能占据历史的支配地位,却可以使得历史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生机盎然”。
THE END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 《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