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大概都猜到了,今天要聊的就是国产动画的开年黑马:《中国奇谭》。
本片元旦开播,3话播完豆瓣超7万人评分9.5。
我上次看到开局这么强的国产动画,那还是2020年的《雾山五行》。
本片在开播前很低调,加上和《三体》动画版正好撞上档期,连在出品方B站都没什么宣发声浪。大多数人在开播后,随着口碑发酵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国产佳作,真是开年意外惊喜了。
本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共同出品,邀请了10位导演创作了8部动画短片。
这种动画短片集的形式,很容易让人想到这两年大火的《爱死机》,网上也有人称这部片是中国版《爱死机》。不过在我看来,本片和《爱死机》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作为动画短片集,《爱死机》属于“形散神也散”(非贬义),是一部整体风格偏黑暗的科幻/奇幻大拼盘,各个作品之间从世界观、剧情、角色到主题,都没有任何共同点。
而《中国奇谭》则是“形散神不散”,虽然8部作品的剧情独立,但世界观、角色和主题有很高的一致性,讲的都是“发生在中国,以妖怪为主要角色的志怪故事”。
而主题方面,用动画制作组的话说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式想象力,承载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
虽然这话听着有点空泛,让人担心会不会搞出一堆说教意味浓厚的八股文。但在实际执行层面,本片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融合得非常妥帖。制作组把古典志怪故事嫁接到当下社会的土壤中,加入了很多让现代人充满共鸣的细节,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也正是本片广受好评的原因。
以第一个故事《小妖怪的夏天》来说,导演借着《西游记》的外壳讲了一个“社畜”觉醒奔向自由的故事。
主角是浪浪山上的一只小猪妖,因为大王惦记吃唐僧肉,便给小妖们画饼,让小妖们准备武器和料理唐僧的柴火。
接下来,就是打工人们共鸣爆表的种种经历,包括蛮横无理、完全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中层干部:
以及到节骨突然改需求的上层领导:
中段小猪妖和猪妈妈见面一幕的台词更是让许多人泪目,高呼“简直和我妈说的一模一样”:
和一些打工人一样,小猪妖虽然生活不顺,但也没有被生活磨灭棱角,心中依然有个理想,想要走出浪浪山,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
他从说书人那里得知唐僧三个英雄般的徒弟也是妖怪,这无形中给了小猪妖一份信心,让他相信自己也可以拥有不同的人生。
因此在结尾时,小猪妖毅然奔向师徒四人,向他们发出陷阱警告,这也象征着小猪妖内心的觉醒,试图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导演在这里设计了个很有意思的反转,小猪妖奔向唐僧师徒时,孙悟空高高跃起一棍打下,随后小猪妖躺倒在地,乍看是被打死了。但在片尾字幕的旁白中,孙悟空表示这一棍是假打,目的是放松其它妖怪警惕,最后还送了小猪妖三根毫毛。
对这个结局,网上有个说法是为了过审而后加的,真结局就是小猪妖被打死。对此导演於水是有明确回复的,他在媒体访谈中表示:
原本考虑过结局就停在小猪妖倒地,不解释生死,让观众自己解读。但在看半成品的时候,我觉得结尾有一点残忍。同时我希望作品能抵达更广泛的受众,比如儿童观众,因此还是认为结尾该让小猪妖活过来。撇开导演的观点不提,只看片子本身,我也觉得没死结局比打死结局要合理得多。毕竟孙悟空是惩恶扬善的齐天大圣,既有火眼金睛又有顺风耳,如果看不出小猪妖是在警告危险,这也太不合人设了。从更私心的角度来说,过去大半年大家在现实中都经历了不少糟心事儿,各种不顺乃至悲剧都已经看得够多了。在当下这个节点,我还是更想看一些传递温情和希望的作品,让我能从中获得乐观和勇气,去继续生活下去。除了出彩的剧情和人物设计,本片在画面表现力上也是可圈可点,水墨风的绿水青山意蕴十足,让人心旷神怡:《小妖怪的夏天》作为一部20分钟的短片,无论哪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能找到看点,收获属于自己的共鸣和欢乐,这样老少咸宜的片子拿来当第一话实在再合适不过,堪称满分开局。而相比第一话的通俗易懂、明媚靓丽,第二话《鹅鹅鹅》来了一个180度的风格转变,可以说是波云诡谲、晦涩阴郁,小学生看了估计要留下童年阴影。从《中国奇谭》预告片里的作品风格来看,《鹅鹅鹅》是8部作品里最能表现古典志怪故事独特气质的作品。全片采用素描风格,只用黑、白、红三种色调,光看画面就是扑面而来的诡异,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本片的叙事方式也很有特色,全片没有对白,完全靠音效和字幕来交待剧情,导演还特意选用第二人称视角,来加深观众的代入感。在剧情上,《鹅鹅鹅》改编自南朝志怪小品《鹅笼书生》,原作故事是这样的:货郎在山里帮助了一个受伤的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席间觉得寡淡,于是从口中请出一个女子,不一会书生不胜酒力,在一旁小睡。女子趁着书生睡着,也从嘴里请出自己的心上人男子。而这男子趁女子去照料书生时,也从嘴里请出一个心上人少女。突然之间书生醒了,男子快速将少女放回口中,女子又迅速将男子放入口中,书生又将女子放回口中。最后书生送给货郎一个铜盘作为礼物,故事就此告终。一是把货郎之外的角色都改成了妖怪,书生是狐妖,女子是兔妖,男子是猪妖,少女是鹅妖。这么一改,故事的“志怪”味就更浓了,也更符合《中国奇谭》“遇见不一样的妖”的主题。二是让货郎参与到了故事中。原作货郎从头到尾是个旁观者,而动画里货郎对鹅少女动了心思,想带着鹅少女远走高飞。可惜因为犹豫错过了机会,鹅少女最终被猪妖重新吞入肚中。我觉得这是很妙的一个改编,如果货郎从头到尾就是个旁观者,观众看完大概就是一脸懵逼:这几个妖怪相互套娃,到底想说个啥?而货郎对鹅少女的一番心理挣扎和最终的失之交臂,给了观众更多共情和解读的切入点。你可以说这是个关于“恐婚”的隐喻,也可以说这个故事在探讨人心隔肚皮,或是犹豫就会错过。三是故事结尾有了变化。前面第二点改编,让故事有了比较“实”的一面,更容易被人理解,但导演也没放弃古典志怪故事写意的一面。在动画结尾,货郎捡起来鹅少女丢下的耳坠,然后耳坠化为一群飞鸟消失在群山之中。这一幕处理得非常有韵味,留白得恰到好处。此时此刻,观众不用去思考这个结局代表什么,只要静静地欣赏并感受这一幕就好,一切尽在不言中。虽然《鹅鹅鹅》和《小妖怪的夏天》风格大相径庭,但它同样都展现了中国动画人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同时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趣味性和艺术性兼具。相比前两个短片的满堂彩,刚上线的第三个短片《林林》显得逊色一筹。个人觉得《林林》最大问题在于故事单薄、乏善可陈。在开篇,能变身人类的狼少女林林和猎人的小孩一起玩耍,然后被狼妈妈警告猎人很危险,她们要搬家。大多数观众看完开篇3分钟,就能猜到猎人后面要猎狼,狼妈妈要保护狼少女,十有八九还要领便当。结果故事就这么一路平铺直叙了下去,完全没超出观众的预期。而且相比前两个短片,《林林》在故事上很难说有什么中国元素,这种描写人与动物冲突的片,放哪个国家都能成立。不过本片在结局有一个有趣的彩蛋:长大后男主的脚印是狗而非人类。从这个细节来看,故事中出现的猎人也许都是猎犬,本片探讨的并非人与动物,是被驯化的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但我觉得,作品重要的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即便有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叙诡反转,也没法掩盖作品在叙事和角色上的薄弱。不过要承认,我对《林林》不满的一部分原因,是前两部片把期待值拉得太高。《林林》本身还是一部水准之上的片子。虽然剧情有点弱,但在画面技术上可圈可点,无论风雪还是毛发的表现都很出色,片中的那首插曲也颇为动人。作为一部CG片,导演还特意对一些段落做了抽帧处理,制造出一种类似定格动画的质感。按导演自己的说法,是想表现出一种“手工感”,这种处理还是挺有意思的。《中国奇谭》总共8话,剩下5话从目前透露的画面来看都各具特色。包括仿佛语文课里插图动起来一般的《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每一个光看画面都非常有意思,期待它们在正式上映后能带来更大的惊喜。《中国奇谭》播出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对上美影一面倒的赞誉,比如:只有上美拍得出有中国味道的动画、美影厂强势归来、中国动画能打的只有上美影,诸如此类。我觉得这些评价多少有些错位。上美影和B站一样,是这部动画的出品方,实际制作动画的既不是上美影,也不是B站,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画创作者。以《小妖怪的夏天》为例,导演於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也是北影的),目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动画艺术系主任。从第一话的制作名单也能看出,上美影没有参与实际制作。当然,出品方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上美影也派出了阵容豪华的顾问团队(包括了《葫芦兄弟》、《宝莲灯》、《舒克贝塔历险记》等经典动画的导演),为作品提供宝贵的意见。但归根结底,《中国奇谭》最大的功臣,依然是实际创作的导演、编剧、原画等等。是他们用自己在审美和技术上的多年积累,创作出了这些优秀的作品。我觉得上美影和B站的这次合作,也是希望给动画创作者们一个舞台,让他们能用心做出一些好作品,让观众看到国产动画更丰富的可能性,认识更多出色的动画人。如果最后的结果,反而是让人觉得“中国动画能打的只有上美影”,那实在是南辕北辙,对这些创作者也有些不公。最后,喜欢这部片的人也不要错过本片的花絮。每话播出的第二天,B站都会上架一个创作者访谈。前两话是导演,第三话是音乐总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思考,干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