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闽景:升学率高不见得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什么是教育高质量?这是一个教育价值判断问题。如果校长认为教育高质量仅仅是名校升学率高,那么这所学校所有的资源就会围绕着应试展开,这所学校可能是一所名校,但不见得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学校办学质量,不是物质空间的差异,更不是升学率高低,而是教育价值空间大小的差异,所谓的教育价值空间,就是学校能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多少的可能性。
挖掘的教育价值空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校内外资源转化为教育实际的空间;二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教育关系的空间;三是每个人内在的心灵思想空间。这三个空间,和学校是否在大城市没有关系,甚至在海岛上,也可以拥有巨大的价值空间。对教育价值空间来说,大家都是公平的,差别只在于校长、老师、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执行力。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到遵义湄潭,在一个小小的破庙里,浙江大学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老师,天天和学生朝夕相处,老师和学生在恶劣的环境下都在为报效国家而努力学习,这个巨大的精神力量,就是一所好学校价值空间的真实体现。
教育的价值空间从何而来,一是通过文化积累,二是通过创新性变革。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前人有价值的创新留存下来的经典,因此,学校的价值空间归根结底还是靠创新。笔者曾经非常仔细地观察不同学校的创新策略,把能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趣的创新汇集在一起,希望能够破解学校创新变革的密码。虽然笔者对这些学校的创新发出由衷的赞叹,但是结论十分残酷,真正有价值的学校创新性变革,根本没有规律可循,也许正是因为没有规律,那才称得上创新,也正是因为没有规律,才为学校的变革提供了无限可能。当然,可以为学校变革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是用大概念提升学校办学境界。这个大概念就是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融合到时代发展的命题中,马斯克为培育未来在火星上生存的人而创立的火星人学校,就属于这个范畴。
二是用价值认同凝聚家校力量。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如果能够通过各种办法让家长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的价值空间就打开了,善用家长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
三是用信息化促进多样化。多样化代表的是创造力,但是信息化在技术层面是有两面性的,信息化十分容易演变为大一统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和学生变成一个样子。同样信息化也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学得不一样,教师教得不一样,让每所学校变得更不一样,而教育多样化才是良好教育生态的特征。
四是用系统的课程思维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需要通过每个细微的环节体现的,否则就永远是一个理念。我曾经拜访过新加坡的一所小学,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合作”,他们学校的每一个墙面都由班级的孩子们制作不同的陶艺小品来拼成一个有主题的壁画;上完美术课,每个孩子的作品也会拼成一个大的作品来呈现。
五是用开放的态度整合校外资源。每所学校都有周边环境,环境实际上是学校的“根”。北京九渡河山村小学是北京远郊的山村学校,孩子们可以在社团课上开展具有乡土气息的活动,学校立足周边的乡土资源,通过招募有一技之长的“乡村教育合伙人”迅速扩大学校的价值空间,努力实现“脚下有根,胸中有志,眼里有光”的育人目标。
六是用评价杠杆让教育增值。教育并非线性的,在关键点上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可以撬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只有教育者明白教育的力量是提升人,而非选拔人,教育评价的空间就打开了。
七是用低结构设计让学生有自由的表达空间。上海一所学校把教室墙壁刷成白板漆,孩子们可以用水笔在墙上随时画画或者打草稿,教室里充满了趣味。
八是让学生们在真实世界中持续发现真问题。新课标最大的导向是核心素养培育,具体实施路径包含增加学科实践和综合活动,其实质就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在真实世界中发现真问题,让学到的学科知识能够有综合应用的机会,并由此体验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意义。
九是用实事求是和坚韧不拔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直面学校教育中真实的困难和问题,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另一方面教育变革是一件十分难的事,人头是圆的,但每个人的思维却是“方”的,不会自然发生改变,只有坚韧不拔才有可能实现改变和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