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湛:2022年得失回顾及2023年投资展望

李湛:2022年得失回顾及2023年投资展望

公众号新闻
Alpha爱国读者交流群,免费读者交流实名群。


李湛系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回顾2022年,全球风云变幻,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展望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有望推动2023年经济增速向5-5.5%的潜在增速水平回归。

那么,2022年有哪些重大经济事件值得回顾,2023年的市场趋势、投资策略又是怎样的?

以下是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先生带来的解读。

01、2022年得失回顾

12022年之“失”:增长低于2021年预期
 
围绕持续上升的不确定性,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多空因素复杂交织,市场风格频繁切换,很多因素是站在2021年底难以预见的。

第一,基于2021年防疫的优秀表现,我们有理由认为2022年疫情不会成为重要的宏观因素。

但实际情况是,年内疫情冲击,A股也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我们还处在防疫政策不断优化、感染人数上升的“爬坡过坎期”。

第二,2021年底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政策发力支撑下能够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

但由于疫情反复冲击居民消费、房地产超预期下滑等内外部风险因素不断发酵影响,2022年全年GDP增速在3%左右,明显低于既定的增长目标,也低于年初市场的普遍预期。

第三,2021年年中开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2022年下半年才开启加息,并且在7月和12月各加息1次。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见证了美联储本世纪以来多项“新纪录”,首次加息50基点,今年累计加息接近400基点,加息节奏之快、幅度之大远超预期。

第四,年初大家普遍认为,全球刚经历了新冠疫情冲击,忙着复苏生产和消费,不会出现大风险事件。

但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全年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能源、农产品等供应链问题。

事后来看,即便个别因素能够提前预判,这些超预期因素造成的共同冲击和影响非常难以预见。

22022年之“得”:投资机会回顾
 
即使2022年有许多超预期因素,但放眼整个大环境,灵活应对依然能够找到投资机会。

第一,全球能源转型叠加俄乌冲突,传统能源退出过快与新能源跟进速度偏慢造成了全球能源缺口被进一步放大。

所以在1-4月份,A股传统能源领域权益和大宗商品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典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同时稳增长主线也展现出一定韧性。

第二,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后,市场迎来底部反转的估值修复行情。

主要是4月底,中央召开会议释放了要适度超前建设的信号,成为年内A股反弹的起点。

同时,上海疫情在5月进一步得到控制,复商复市和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全球市场也对美联储加息形成了稳定预期。

内外部制约因素共同减弱,使得A股在5-6月份迎来了一波反弹行情。

第三,信创等自主可控板块机会。随着美联储加息一再提速,给市场带来压力。

而在普跌格局下,国家安全和自主可控概念逆势居上,尤其是带有自主可控和国家安全概念的计算机和国防军工,在国家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后表现突出,这是7-10月份可以把握的机会。

第四,随着11月公布的10月美国CPI不及预期导致加息预期缓和,桎梏已现松动。同时,内部防疫优化,地产政策转暖,再次带动市场反弹。

综合来看,2022年内外部情况错综复杂,根据最新情况灵活调整配置的“圆略”,能获得相对的优势。
 
02、从复苏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

分析明年市场趋势

近期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防疫经济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同时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有望推动2023年经济增速向5-5.5%左右的潜在增速水平回归。

从节奏上看,由于基数效应,也许2023年二季度是经济增速最高点,四季度也望形成一个小“翘尾”。

从结构上看,2023年欧美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已逐步显现,外需回落几成定局。

因此内需是2023年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是制造业投资有望明显加力,二是基建投资政策力度不减,三是经济、就业回暖带动居民部门信心修复,叠加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场景复苏,消费端也有望迎来明显修复。

但发达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风险和掣肘依然不容忽视,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窗口期有限,预计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

随着国内经济逐步走出底部,就业持续修复后国内下半年可能面临潜在的通胀风险,也可能推动货币政策有所收紧。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

2023年上半年的国内大环境是经济向好、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即增长向好叠加利率平稳,市场有望演绎以估值修复为主的震荡向上行情。

但目前看来,还不具备全面牛市的条件。

2023下半年大环境是国内经济继续稳中向好,然而稳增长政策可能逐步退出、通胀风险逐步显现,流动性可能有所收紧,即增长向好叠加利率上行,市场预计在盈利改善和流动性收紧中以震荡格局为主。

从全年来看,经济向好叠加利率上行趋势,可关注金融风格和消费风格机会,低配周期风格;而成长风格可考虑把握上半年流动性相对充裕情况下的估值修复行情。

03、2023年投资主线和投资策略

目前看来,2023年以美国经济陷入温和衰退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开启转向为分界点,分为上下半场来把握。

1)上半场
 
以美联储继续加息和国内经济回升为主线,时间大致在6月中旬前后,可以考虑优先配置国内资产优于海外资产。

大类资产配置上考虑超配国内权益,其次为国内商品,全球大宗以及债市预计均偏弱运行。

国内权益方面,建议围绕政策发力点进行配置,重点放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防疫政策调整上。

根据2009、2015、2018年经验来看,外需减弱带动出口下行的年份,往往也是政策端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制造业投资的重要年份。

总结来说,一方面密切关注政策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趋势性机会,继续考虑配置制造业转型大方向较为确定的储能、风电等新能源热门赛道,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国产替代,以及高端制造领域的潜在机会。

另一方面,防疫政策虽然有所优化,但国内确诊人数难免面临高峰,可关注医药生物涉及新冠相关的疫苗、医疗设备等板块。

2)下半场

以美国经济陷入温和衰退推动美联储结束加息为主线,国内经济整体趋稳。

下半场海外资产吸引力有所提升,但国内资产同样向好,全球范围内权益依然优于商品,债券吸引力有所反弹但仍需谨慎。

可关注原油、黄金、铜等国际大宗品反弹机会,以及2023年四季度美股反弹机会。

国内权益或可围绕经济复苏进行配置,重点放在消费复苏与地产景气企稳上。

随着上半年经济修复从政策拉动转向内生深层次修复,或可优先考虑配置可选消费品复苏主线,如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和轻工制造相应的配置机会;

其次是房地产托底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望带动房地产景气企稳以及部分房企出清提振市场集中度,可考虑配置房地产开发以及物业服务板块,以及房地产下游相应的家用电器等板块。

此外,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回暖向好,信贷资产质量改善下的银行也具备配置价值。

2022年已经悄然离去,无论过去的一年是惊喜还是遗憾,都要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惠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在此,祝各位投资者朋友2023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收益长虹!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END


帮点个“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蔬菜水果要吃有机的吗?丁香园:2022年医保谈判分析及医保谈判的回顾展望瑞信2023投资展望:发达市场应对衰退,中国加快重启步伐尤雨溪Vue 2022回顾及2023展望万字干货!2023年投资机会在哪?“新半军”如何布局?长城基金投资大咖们最新解读来了……高盛投资策略组2023年投资展望:迷雾重重,慎思布局30年投资老将重磅发声:2023年重回结构牛,投资港股比重已超A股金沙江创投2023科技投资展望:五大趋势,19家全球创新公司巡礼2022年度投资回顾与展望只知道ChatGPT?金沙江创投2023科技投资展望:五大趋势,19家全球创新公司推荐2022年航天领域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及2023年趋势展望李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利好哪些行业?联邦和州议员大加赞赏的赛事:“Write to your representatives” 赛事回顾及新年展望2023年投资策略展望:冬去春来,站在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精彩回顾丨有危有机,稳健投资-渣打财富管理2023年全球及中国市场展望会加拿大2022移民大事记及2023年移民展望!汇丰投资管理何慧芬:祝2023年投资扬眉兔气戴康:《醇享人生》第一财经专访:投资展望中看产业转型2022年湾区房产市场回顾和2023年展望其实老毛真的万了岁的话也好, 大家一起还在用粮票, 谁也不比谁多几两海外机构2023年投资展望:中国篇华盛顿博物馆系列(3): 美国植物园德勤:2023年投资管理行业展望专访Xbox CEO 菲尔·斯宾塞:2022年游戏较少,展望2023惊喜无限2023年十大产业趋势与投资展望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年乘用车市场总结及2023年趋势报告2023年全球投资展望:当经济增长面临疲软...DAN LOK现场活动|2023 年投资展望:如何寻找下一个独角兽?香港金融市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展望Is China an atheist country?美国移民局2022财年工作进度报告,及2023工作展望中国弱复苏、美国浅衰退:2023年投资展望今天的三餐和力量训练易联智慧云:2022年医疗器械行业回顾与展望(127页)【宏观市场】新增地方债迎来发行高峰—2022年政府债回顾及2023年第一季度展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