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搞钱的机会,藏在这些趋势里
内容来源:整理汇编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7208 篇深度好文:6333 字 | 16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一、复苏的存量——后疫情时代
存量的复苏,主要来自于被疫情压抑了3年的大消费行业,比如航空机场、铁路交通、影视文娱、旅游餐饮等。
但是,这只是被压抑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已,增量空间比较小,而且3年疫情,也使得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因此,我认为它们只是复苏的存量。
这个春节,很多地方的旅游景点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可能也是其中一员。
诸如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市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次和营业收入同比都是翻倍增长,甚至翻好几倍。网上也能看到很多对于春节旅游的报道,西安、浙江、云南等地一些热门景点还发布了限流预警。
1月21日,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首日,目的地旅游消费迅速回暖。同程旅行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比去年同期上涨76%,用车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上涨35%,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上涨19%,均达到疫情以来春节预订数据的峰值。
据了解,西双版纳近期迎来了旅游高峰,特别是春节期间,酒店住宿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目前西双版纳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已经突破千元,以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搜索为例,同程App上1月22日至1月23日,除了个别两三家在千元以下,其余均在千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高于1500元,甚至超过2000元的也不少。
(图片来自同程旅行App截图)
而淡季时的价格,若是选择3月1日入住,其余条件不变,搜索酒店的价格基本在每晚100多至200多元不等。
这也意味着,春节期间的价格至少涨了超10倍,而且已经预定满了。甚至还有不少报道客户提前预定,临时被退单,人到了酒店没有房间可以入住的窘境。
云南省房联会会长赵天星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双版纳酒店价格上涨是因为短期之内,大量的游客爆发性增长所致,而大理相比西双版纳旺季不在冬天,大理夏季的游客相对会多一点,西双版纳属于暖冬型城市,是全国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旅居、避寒目的地。
节前,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举行的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及早谋划,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今年消费将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展望2023年,飞猪度假副总经理崔宇鹏判断,旅游市场的复苏将是一个震荡向前的过程,其中重建与升级并存,结构性的机会大于爆发性的机会。
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判断,随着旅游业加速复苏,接下来国际航班逐渐增加,跨境自由行部分可能会逐渐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甚至比2019年更高,今年五一应该就能看到爆发的需求。
后疫情时代,旅游强劲的复苏态势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伴随着旅游的复苏,影视、文玩、酒店、餐饮、户外等相关性较强的行业也会大幅度复苏。
二、新兴的增量——新经济时代
在这一部分,我想展示那些已经到来的、正在发生的,或者距离当前商业环境不远的增量空间。
这些趋势,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而一些企业可能已经吃到了其中的红利。
1.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专精特新指的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特征的中小企业。国际上有接近的概念表述称为“隐形冠军”,也就是闷声发大财。
我国发展专精特新尤为必要,是实现技术突围的关键。在这其中,掌握新技术非常重要。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体化压铸”、芯片行业的chiplet模块化设计封装、光伏行业的钙钛矿电池等。
二十大报告中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也加大了对研发及人才的投入。据工信部披露,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更是达到10.3%,“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企业对于专精特新人才求贤若渴。
根据猎聘大数据,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发布的职位数屡创新高,工资也遥遥领先普通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充分展现了专精特新企业抗风险、反脆弱的属性。其中研发类岗位占比高达23.7%,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企业。
目前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小企业中,已上市仅仅719家,也就是说未来蕴藏着很大的上市机遇。
2.新能源
“双碳“指的是“碳达峰”与“碳中和”,国家明确提出:“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要在设定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只能依靠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科技等方法,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这必将带来新能源产业变革。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中国实现净零排放投资规模将超过174万亿,其中新能源投资占比接近80%,是最容易产生独角兽的领域。
事实上,新能源赛道已经涌现出100多家准独角兽公司,等待幸运的你慧眼识珠。
另外,双碳战略及新能源变革还将创造大量的新增就业。
根据k-Matrix公司估计,绿色经济在2012-2016年间帮助美国创造了大约950万个全职就业岗位,占美国劳动年龄人口的4%。欧盟委员会估计,到2050年,新能源变革将创造300多万个就业机会。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新能源产业招聘的职位数同比增长高达64.4%,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更别说相对互联网行业频繁传来的缩编、裁员消息,新能源赛道无疑十分火热。
从薪资上看,新能源职位的薪资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能源 / 矿产项目从业者薪酬最高,为每月 38490 元。
另外,据调查新能源从业者考虑转行的从业者占比仅为17.3%,明显低于全行业的29.3%,可见大部分新能源职场人还是看好本行业发展。
因此,投身双碳融合+新能源变革这个短期有爆发、长期可持续、百万级规模的黄金赛道,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其中,又包含了发电端的光伏、风能、核能,存储端的氢能、化学储能,应用端的新能源汽车、碳管理等等。围绕于此,各种化学新材料、电子设备也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人
2021~2022年最火的概念,无疑是元宇宙。
但是受限于硬件交互设备的技术不成熟,元宇宙的相关应用及服务依然需要3-5年才能进一步孵化和完善。
但是在当下,作为元宇宙世界的通行证,数字人已经开始证明自身的用户及商业价值。近几年文娱行业涌现出初音未来、柳叶熙、翎Ling等一批虚拟偶像,也深受年轻人喜欢。
国家政策也鼓励数字人技术及行业的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关键技术开发,推动类人视觉、听觉、语言、思维等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用户需求及政策鼓励下,数字人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据推测,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62.3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3095亿元,相关企业数量将从2020年的10万家,增加到2025年突破40万家,其中光2021年就新增超过6万家企业。
各类资本也是积极涌入。2021年全年数字人相关企业共发生融资2843起,融资金额2540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IDG、顺为资本、锋瑞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头部互联网公司。
具体而言,数字人产业可以包括内容消费型、虚拟身份型、工具替代型和服务陪伴型四大领域。不同领域,意味着不同的需求。比如服务陪伴数字人,就可以为独居人群、老年人提供服务。
站在2023年开端,我们可以看到,数字人将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标配,各行各业也对数字人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两年,原来需要两三个月制作时间的3D超写实数字人,已经可以压缩到一到两周,制作成本也已经从百万元级别下降到万元。
4.新消费
随着Z世代的迅速崛起,中国消费互联网有望开启下半场,进入个性化、悦己化的体验时代,民众需求圈层化明显,各个圈层的超级个体具备强大的话语权及消费引导力,从而带动五大细分领域的持续繁荣。
哪五大细分领域?
① 陪伴经济。
越来越快、越来越卷的生活节奏导致孤独感、焦虑感倍增,从而催生出陌生人社交、宠物陪伴、心理咨询、网络算命等业务增长。
② 兴趣经济。
经济进入低中速增长,民众越来越淡化外在物质需求,转而注重兴趣及精神需求,兴趣门类爆发增长。
③ 网红经济。
网红并不低俗,相反对于年轻消费者网红已迅速成为行走的广告和可信赖的朋友。2021年提供网红相关服务的公司数量增长25%至1.9万家。MCN机构越来越获得资本投资。
④ 创作者经济。
随着创作门槛的降低和流量平台的崛起,热门网络小说、游戏、短视频等优质内容更加成为粉丝们追捧的稀缺资源,未来元宇宙也有望带来创作者内容的“寒武纪大爆发”。
⑤ 颜值经济。
许多证据都显示,不管人或者商品,高颜值会产生“溢价效应”,并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不少额外的好处。因此美妆及个护、潮流服饰、运动健身、医美整容等领域近些年快速发展。
5.下沉市场
吴晓波在2023跨年演讲中,建议企业“去下沉市场,感受上升热浪”。根据统计,这两年,三四线城市的新国货消费增速为45.79%,比一二线城市的22.43%足足高了一倍。
在三四线以下,居住、生活成本比较低,因此人们对未来的消费增长有更高的预期。同时,对新国货有更多的购买热情和消费能力。
下沉市场,正在呈现这样的几个特征。
① 有钱有闲新城镇青年崛起。
一、二线房价畸高,有钱、有闲的三四线城镇青年崛起,带来拼多多、海澜之家、兴盛优选等公司的崛起,自由摄影师、剧本杀、子女课外教育、旅游等精神文化消费愈发受欢迎。
② 利用新基建回乡创业正当时。
北上广深已经日渐成熟,而三四线城镇及广大乡村还在发展中,回家乡创业、农产品直播代言、乡村题材内容创作成为热点,类似抖音创作者“张同学”“川香秋月”等乡村达人也会越来越多。
③ 资源互补、城乡融合。
包括乡村供应链+城市社区团购,城市供给+乡村服务业升级,城市工作+乡村自建房度假等多种新商业、新生活模式崛起。
6.生成式AI
2022年年底,ChatGPT突然爆火,这款聊天工具的智能化令人震惊。它无所不知,甚至能给你写一段代码。从目前来看,这款工具有颠覆搜索引擎的可能性。
推出这款工具的是OpenAI,而它的背后则是微软。
微软CEO纳德拉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微软正在迅速推进OpenAI的工具商业化,计划将包括 ChatGPT、DALL-E 等人工智能工具整合进微软旗下的所有产品中,并将其作为平台供其他企业使用。
在阿里达摩院发布的2023年10大科技趋势中,也提出生成式AI将进入应用爆发期。
因为它在2022年迎来了突破——不管是图片生成,代码生成还是开放域文本生成,在生成内容的质量,逻辑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未来,生成式AI将成为一项大众化的基础技术,极大的提高数字化内容的丰富度、创造性与生产效率,其应用边界也将随着技术得进步与成本的降低扩展到更多领域。
三、未来的变量——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又叫地理大发现时代。指15~18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某种程度上说,未来商业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但是由于目前技术的不完善,我们还需要较长时间来不断去开辟“新航道”、寻找“新大陆”。
1.元宇宙
在商业的大航海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沉浸式互联网、Web3.0、元宇宙。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总的来说,Web3.0将成为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而沉浸式互联网就是生活形态,而元宇宙则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比如,目前技术的强化和感官的提升,已经让人们具备了将现实世界融入虚拟元素的条件,比如在数字世界构建资产、构建新的数字文化,将现实世界的资产、文化、信仰扫描进数字世界,也可以完全构建脱离现实的Metaverse,短暂的在其中娱乐、社交和体验。
但最终图景的实现还要取决于沉浸式体验技术、身体数字化、意识数字化以及底层算法、算力和带宽、硬件等技术的突破,而目前最关键的一步是人类感官数字化,比如能支撑高精度人脸特征检测和捕捉的算法和AI技术的发展,更深一步则是底层芯片的进步。
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遭遇了疫情冲击,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专家无法到达现场检修,生产线只好停摆。为了减少损失,线上协同的需求开始急速上升。
这样的情形下,AR设备成了最为合适的工具,在设备的协助下,现场维修人员将面前的视角传输给远端的专家,而专家将解决方案的图纸投送到现场人员佩戴的AR眼镜屏幕上,虚拟图纸和与实景零部件进行叠加后开启维修,双方协同、合为一体。
一方面降低维护和沟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远程终端指导工人规范操作,杜绝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元宇宙将会成为互联网的未来,而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演进,全新品类和形态的终端将不断涌现,催生出无数令人激动的新用例。
元宇宙并不会一下子就像《头号玩家》中所描述的那样,直接被构建为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而是从交谈的数字化、社交、工作的数字化,过渡到虚拟现实结合,最终才能抵达我们的幻想绿洲,这一切都需要技术来照亮前路。
2.医疗
从空间上来看,医疗行业未来的空间非常大。伴随着人们对于疾病的理解从“治疗”过渡转向“预防”,医疗行业增量空间比较大。在这其中,也叠加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
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不仅是一门生意,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人类对健康生活和更高生命质量的向往。
疫情在对医疗行业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长期趋势。
其一,由于疫情阻碍了部分线下医疗场景,互联网医院网上诊疗的数量呈现出显著提升的态势。
其二,民众对疫苗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人们通过疫情对整个呼吸道疾病的认识更清晰,所以我们观察到疫苗接种率,包括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在这两年都有明显上升。
其三,医疗新基建迎来快速发展。
过去两年多的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了医疗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比如ICU病床数不足,抗感染科室的数量也有限,所以在这些细分方向上我们也观察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第四,疫情也极大地推动了对抗病毒抗感染方向的研发投入,包括新冠疫苗背后的mRNA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第五,创新药。
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中国的创新药企在新药研发时间等各方面正逐渐缩小与海外公司的差距,尤其在研发能力方面,中国公司正在快速追赶。
以往中国公司主要研发一些在海外已经上市的产品,而现在则开始涉足一些在海外还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赛道。
众所周知,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非常长,不到最后“撞线”(即获得相关药品监管机构批准),难言伯仲。
其实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公司已经走在全球前列,而且我们的研发竞争力仍在继续增强。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中国创新药出海将是大势所趋。
第六,消费医疗。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医疗的需求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其中消费医疗的发展尤为迅猛——例如医美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抬升。
我国消费市场体量庞大,消费医疗将拥有长足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公立、私立医疗的区分来看,我国的医疗系统的主力军——公立医院首先需要满足基础医疗需求,并且受制于有限的医疗资源。
因此多样化的消费医疗需求为私立医院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将利好私立医疗机构长期的快速发展。
消费医疗,主要包含眼科、牙科、医美、毛发等,即是运用医疗手段提升外在形象的一种方式。
第七,中医药。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中游为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加工;下游则是通过医院、零售药店和电商渠道,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当下中医良莠不齐,标准化比较欠缺。因此,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中医药的振兴和发展,一方面需要暂时回归传统“道地药材”和“道地医师”,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创新与时俱进,找出治病作用物,就像提取盐酸小檗碱这样现代化萃取生产药用物;并对传统验方进行产业化及规范化操作。
结语
趋势,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或者懂不懂、会不会,它都会到来。
它是主流人群的期望,是人们对于未来的向往。
而在2023年,它是复苏的存量、新兴的增量和那些代表着未来的变量。
1.《新年新气象,处处“烟火气”,热门地区酒店一房难求,餐饮旅游满血复活了!》,Wind万得;
2.《别以为元宇宙冷了,其实离我们更近了》,虎嗅APP;
3.《探讨疫情冲击下医疗行业发展新趋势》,中国证券报;
4.《2023年这7个风口行业来临,新的财富机会来了?》,小灶能力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