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敢跟中国打“甲午战争”?
自岸田文雄上任以来,日本在军事方面的企图心越来越明显,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军费预算,还与英国签定了《互惠准入协定》,允许双方在对方领土部署部队。英国政府声称,这是“英日两国之间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协议”。
从历史来看,日英这两个岛国勾结在一起时,就绝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由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美军已逐渐撤离“第一岛链”,“防卫任务”交由日本自卫队承担。
2月2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关岛的新基地将正式启用,原本驻扎在琉球的4000名美军将在2024年之前全部撤离。
关岛新基地耗资80亿美元,日本政府给了30亿美元资助,这份孝心真是感天动地,这也说明日本是多么渴望美国对其军事力量发展进行松绑。
发展军力,它想干什么?很多人不相信日本也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之前,人们也不相信日本敢对中国发动战争。
为什么日本敢打这一战,而中国连躲也躲不开?
这要看看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发生了什么?
19世纪中后期,崛起了三个新兴强国:美国、德国、日本。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政府以极其惨重的代价实现了国家统一。
1866-1870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用三场战争统一了德意志,一个新帝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1868-1869年,日本戊辰战争爆发,三百多个藩在混战中走向统一。
1877年日本西南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日本仍然维护了统一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德国、日本崛起,并不是因为所谓“民主”,而是因为建立了中央集权。
再反观中国,1840年经历了鸦片战争,1864年,结束了太平天国运动,大清帝国已元气大伤,中央集权被大大弱化。
大清帝国怕西洋人,但对日本的变化却不以为然。
1868年6月11日,日本明治新政府成立。
1871年8月29日,日本实现废藩置县,正式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这时的日本对中国已经失去了敬畏感,打败中国的西方取代中国成为了日本膜拜和学习的对象。
于是在当年11月,日本政要倾巢出动,组团前往欧美考察(之前已有两次小型考察),历时两年。
使团团长是岩仓具视(全权大使、右大臣、公家)
副使: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公爵、后四度出任首相)、山口尚芳(通晓英,荷等语)
加上理事官、书记官、随员,正式成员共48人,还有一批10岁左右的小萝莉(女留学生),其目的有二:
一、试探修改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二、考察学习西方工业国的制度,作为建设新日本的参考。
离开美国后,日本人访问欧洲的顺序是:英国、法国、 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丹麦、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
回国时间是1873年5月和9月,总费用约为100万日元(当时一位日本平民全年收入才25日元。
日本人既看到了法国式的民主制,也看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还有美国的两党制,但岩仓等人认为这些都不适合日本。
最终日本定下的学习目标是德国,也就是帝国式的富国强兵,“王权昌盛”。虽然他们仅仅在德国呆了三个星期。
目标确定之后,明治政府接下来就是要将计划落实下去。
军事和教育
政治统一(建立中央集权),使得日本在推行政策时,消除了不必要的阻力,它们首先要对旧式军队进行改革,这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最重要工具。
建新军的核心人物大村益次郎认为靠旧武士无法完成军事现代化,他主张全民征兵制。但在1869年,大村益次郎被士族刺杀身亡。
山县有朋成为了新军核心人物,他把原先撤藩时挑选来精兵由四个镇台(东京、大阪、仙台、小仓)扩大为六个(镇台就是后来的日军师团)。
1872年11月颁布全国征兵令,建立常备军。
有了常备军,如果士族武装叛乱,就用常备军去镇压;如果是民间武装起义就用士族武装去镇压,政府坐收渔利。
接着,兵部省又分为了陆军省和海军省。
1876年大保久利通建议实施《废刀令》,从此武士不得佩刀。这激怒了旧军代表人物西乡隆盛(原总司令,陆军元帅兼参议,征兵令后,成了陆军大将和近卫都督)。
西乡隆盛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起兵叛乱,西南战争爆发。
1878年,山县有朋率常备军镇压西乡隆盛的萨摩藩军队,由乃木希典旅团打先锋,一直打到萨摩藩蕃厅鹿儿岛。
9月24日西乡隆盛兵败自杀,他虽立有纪念碑,但永远不得列入靖国神社。
此后,日本全面收缴民间武器,解散民间武装,不断加强常备军建设。
常备军后来被称为“皇军”。
“皇军”的出现,意味着日本有了一支由国家完全掌握的现代化武装力量,成为了向大陆侵略扩张的工具。
但仅仅有“皇军”是不够的,日本还必须完成意识形态上的统一,否则,这个国家是没有凝聚力的。
明治政府成立时,大多数日本人还不知道天皇是个啥?1868年3月,九州镇抚总督发出告示说天皇是天照大神的承袭天子。
1869年时日本政府又说天皇是比“稻荷大明神”还牛的神,“稻荷大明神”是农业神,日本农民都有供奉,这让他们觉得天皇是蛮厉害的。
同时,日本政府在节日上下功夫,把原来的五个古节取消(人日、上已、端午、七夕、重阳)。
再把节日围绕着天皇来设立,1873年大保久利通要求使用阳历,1874年设立内务省,建立东京警视厅和全国警察网,到了1875年,日本不但有了常规警力,还有了思想警察。
那时候日本人文盲多,披头散发,到处大小便,日本人是在警察的暴力管教之下,慢慢变得干净起来的。
意识形态要统一,最重要的是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立身之本,日本使团从欧美归来后,革新教育就已是非常明确的思路。
在公布新学制后,日本各市、町、村都开设了学校,儿童上学是强制性的,家庭必须承担一部分学费。
日本的崛起,跟民主是没有多少关系的,一些媚日派却总喜欢用民主来为明治维新涂脂抹粉。
木户孝允跟后辈伊藤博文说过:日本立国大法必须专制,尤其教育和军事不搞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1879年日本颁布了《教育令》,取消町、村自办学堂权利,制定统一教育制度。
1881年,日本制订《小学教员心得》,确定教育机构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忠君爱国意志”,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上的统一。
在宣传方面,1873年10月19日,日本出台《报纸发行章程》,将发行权收归政府,禁止报纸上出现任何不利用“国事、政事、皇室、法律,政治”等言论。
1875年颁布《谗谤律》,进一步限制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言论自由。
日本教育革新是为军事扩张服务的。因为要发动侵略战争,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以及具有全国动员能力。
在“军事优先”政策之下,日本的铁路、电报、电话、造船、重工等产业,都要与军事挂钩,并产生了一批军用两用的大型企业。
发动战争
1876年,日本强行迫使琉球国脱离中国,这是日本对大清帝国的一次大胆试探。
琉球国原先跟萨摩藩关系紧密,在废藩置县之后,萨摩藩不复存在,琉球跟日本新政权并不相干,它仍是中国的属国。
如果要脱离中国,那么,它应当是独立建国。但日本的做法是让琉球“并入”日本。
日本担心大清会开战,1881年4月《东洋自由新闻》放出消息说中日应联手抗欧,不应当相互交战。
这说明日本有点怕,但清政府对于失去琉球却无动于衷,日本这次试探尝到了甜头。
1882年,日本人又试着染指朝鲜,以改革军事为由,劝说朝鲜聘请日本军官为顾问。
壬午兵变之后,大清加强了朝鲜半岛的政治和军事控制,明确了自己的宗主国地位。
日本则开始加速扩军步伐,不打败大清,日本的侵略扩张计划只能是镜花水月。
1885年12月,日本废除了太政官制,由总理和大臣组成内阁,直属天皇,进一步集中权力。
1886年日本再次改革教育制度,向青少年系统性地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军事科目被列入正课,实行住校制,不再收取义务教育的学费和住宿费,以确保兵源充足。并建立了陆军大学,海军大学等军事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神道教不再被列入宗教管理范围,将其奉为国教。
天皇神格化,1880谱写的“君之代”,开始被各学校传唱 ,它不是国歌,是天皇神曲。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久米邦武不慎对同事说出“神道不过是祭祀天地的遗风”,被举报犯了《谗谤律》,直接被开除。
日本的最重点仍然是军事,1888年废除镇台,改为师团。
1890年,日本陆军已拥有了七个师团(含近卫师团),加上北海道屯垦军,共有53000人,预备役20万以上。
海军在横须贺等地设三个镇守府,拥有25艘军舰,10艘鱼雷艇。
当军事和意识形态领域准备工作完成后,日本下一步就是发动侵略战争。
1890年,在日本第一届国会上,首相山县有朋称日本军备不只是为了保卫“主权线”(本土),更是要保卫邻近地区,即“利益线”,这就将朝鲜列为了日本的扩张范围。
1891年4月,《东京日日新闻》发文称,日本女人数量与日俱增,这是人口超过土地的结果,如果再不进行殖民扩张,那么许多日本人将无法生存。这类文章都是在为侵略战争做社会铺垫。
1893年5月,日本制订《战时大本营条例》,将海军军令部从参谋本部中独立出来。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前往中国东北,以旅行名义实地察看中朝地形,军事动态,军队素养,他还将原先在中国的日本浪人与军部结合为间谍网。
日本发动战争的唯一忌惮就是英国,如果英国插手,日本将非常被动。
1894年3月7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英国开出的条件是联英抗俄,英国表示满意,双方结盟。
7月16日,日本驻英国公使青木与英国外相金巴莱签定了《日英修正条约》,此时,英国已经知道日本要对中国开战。
四天后,日本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废除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接受“改革”。
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扶大院君上台,组成了亲日政府。
7月25日,日军海军偷袭丰岛海面上的中国舰队,击沉运输船(租来的英国船),英国却一声不吭。
7月29日,日本陆军向牙山和成欢清军发起偷袭。
8月1日,日本才向中国宣战。
日军将大本营移至广岛,天皇以大元帅身份坐镇,要求以举国之力“讨伐中国”。
日本以国本为赌注与“北洋水师”进行决战,虽然北洋的兵员人数,战舰吨位都有优势,但投入的作战军力却不如日军。
更要命的是清政府战意远不如日本,李鸿章想的是“和”,而不是“战”。
他之前一直在操弄“以夷制夷”的策略,当英日秘密结盟后,他的“以夷制夷”彻底破产。
与日本多年筹划侵略战争,全国一心相比,大清连全国总动员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下决心与日本决一死战,就是一味求和、求和、求和。
日本人敢打这一战,是因为它们从武力和思想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日本赌赢了,不仅使朝鲜脱离了中国,还占据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再加上库平银二亿两(三亿日元)的赔款,一举改变了中日国力对比,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
再说现如今,1月28日据NHK报道,日本将成立一个专门打击假消息的新部门,4月份开张。该部门由日本外务省、防卫省和内阁信息调查处派员组成,专门负责信息战。
外务省都参与进来,这可真是一个古怪的部门,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的话来说就是,它要“捍卫日本不变的价值观”。
什么是“日本不变的价值观”?就是对外侵略和行为变态。
日本人将来想干什么,还不够明显吗?
对于中国来说,军力发展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缺一不可。
没有前者,我们就没有力量;没有后者,则又会变成一盘散沙。
从历史可知,当日本人在挖空心思强化军事力量+强化意识形态时,我们就必须严阵以待。
那些拿外务省“津贴”的人该醒醒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