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悲剧又是一个历史必然(上):南宋早无光复北方河山的可能
(1)电影《满江红》引发了南宋历史热,这段时间人人都在讨论岳飞、秦桧和宋高宗关系到底如何,谁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南宋有无收复失地的可能等等。在这里本文也要补一刀,说说对南宋初年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
提前要说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南宋重要人物和史实的评判,是基于民族主义的。并且岳飞之死以后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受尽了屈辱(金凌宋,蒙灭宋,蒙明战争,清灭明,近代外国侵华),在这种亡国灭族危机下,知识分子根据现实需要对历史进行了充分的演绎,我们所了解的岳飞和南宋初年历史,都是不断加码塑造的结果。尤其是,今天我们对南宋初年历史的认知,受清末反满主义和民国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太深,所以,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岳飞和南宋,毋宁说是民族主义政治对那段历史的投射,而不是真正的历史原貌。
(2)人们对南宋初年的历史的第一个,也是最心痛的惋惜是,如果没有昏君赵构和奸臣秦桧的从中阻拦,以岳飞、韩世忠的主战派将领之抗战决心,一定能够光复河山,金瓯复圆。
其实从宋金战争历史来看,南宋朝廷收回旧土的历史窗口期只有1127年至1130年之间。这期间,北宋朝廷虽然被金人连窝端,但是宋军主力在北方各地尚在,地方统治机构也基本没有被破坏,也就是说财税系统尚在。
具体来讲,金军南下打击的主要是河北、东京和河东之兵,这三镇兵额在20万左右,而北宋末年兵力在83万左右,仅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赵构应天府登基之时,西北、京东(山东)两翼军事建制仍然完好如初,尤其是抗击西夏的西北六军防御系统(禁军、厢军、藩兵加起来达60多万),更是丝毫没有受到金军冲击。而女真新朝发展崛起太快,就内部组织讲,还是一个部落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对新占领的契丹、渤海消化尚未完成,各地反抗此起彼伏,对中原也都是扫荡式掠夺,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统治系统。
这时候如果继承大统的赵构及残余文官集团能够励精图治,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案,并且存在一个高效协作的军事作战系统,稳住靖康之难后的乱局,收拾人心,还是有一些翻盘的可能。
但是这三个要素,从史实看,一个都不存在。赵构充分遗传了宋太宗系皇帝的劣根性,贪图享乐、胸无大志,虽然这个人很聪明,但是心思都用在权术上、玩弄群臣上,对于经略国家则胸无笔墨。所以,赵构的基础比刘秀好得多,但是他没有刘秀之才,也就担当不起中兴重任。新政府拼凑的文官集团,整体质量也不高,所谓的南宋中兴四臣,除了李纲外,其他人实际上都比较平庸,可见是瘸子里选将军。建炎、绍兴年间的宰辅集团,运筹帷幄战略才能远远不及萧曹、房杜,也不比襄助太祖建立基业的赵普等人。并且新朝廷文官集团延续了北宋党争的恶习,国难当头这些人依旧倾轧不止,他们只能做勉强守成,而无力进取扩张。靖康之难后,宋朝武官集团基本都被金军笑破了胆,普遍缺乏斗志,坐以待毙,敢于抵抗的都是少数。
所以,南宋王朝的政治军事体制,是建立在北宋极端腐朽的基础上的,并没有扫荡旧朝的沉疴,依旧是一个腐朽低效的体制,导致宋军虽然有绝对数量和给养优势,但是在1127年冬至1130年,金军三次南下扫荡中,基本被逐一击溃。这期间,宋军不仅没有打出一个像样的反击战,就连一个像样的防御战都没有组织成功过。金军1127年占河南、京西,1128年占长安,1129年占领山东、淮北,1130年又对江南进行“搜山检海”,整个过程中,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逼浙北和南昌一线。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130年的富平战役,是役前后宋军在关中近30万精锐主力全军覆没,犹如宋军的徐蚌会战,代表着宋军在北方力量的完全丧失,李纲所设计的经略西北,以恢复故土的计划完全落空。富平战役的宋军主帅是比较能干的张浚(就是后来主持1162年隆兴北伐的那个张浚),此公犹如国军的杜聿明、孙立人,是宋军的一个清流,有才华、抵抗意志强,但是仍大败于不足6万的金军,可见宋军的军事溃败程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