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博,和他的音乐家朋友张咏,某天走在大街上,突然听见马路对面传来“啊 ~~~”的一声叫喊,那声音特别焦急、特别有力、似乎用尽所有能量呼喊而出。他们循声望去,发现有位聋人在那里,好像丢了什么东西,特别着急。
他们的声音为何这样有力量?要是有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就更好了。敏感的艺术家李博和张咏开始寻找这样的声音。历尽艰辛,他们寻觅到一所山区里的特殊学校,并组成了“无声合唱团”。
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和志愿者用各种办法教会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们发声,5年只是练唱1个“啊”字,终于好听如天籁,孩子们登上了舞台,打开了新的世界。而画家李博也用绘本的形式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故事和生命体验。
恰逢六一儿童节,活字电波邀请到三位童书编辑——给孩子做书的人,从绘本《无声合唱》出发,与我们分享他们做书的经验,并分享他们作为一个为孩子做事的人,是如何来理解对残障儿童的尊重和儿童权利,如何在工作中来维护儿童的权利的。
✢ 进入正文之前,先来看一个短片,是“无声合唱团”纪录片的花絮,导演:张艺馨
【本期嘉宾】
习鸿婷,生命树童书编辑,绘本《无声合唱》的营销编辑
王子豹,小活字童书编辑,绘本《无声合唱》的特约编辑
【特邀嘉宾】
唐亚明,小活字图话书总编辑,资深绘本编辑、作家、翻译家。1983 年应“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邀请,进入日本著名的少儿出版社福音馆书店,成为日本出版界第一位外籍正式编辑,一直活跃在童书编辑的第一线,编辑了大量优秀的绘本,并获得各种奖项。现在东洋大学和上智大学任教。现任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会长,日本华人教授会理事。为中日两国读者翻译和创作了许多童书作品。
活字电波:虽然《无声合唱》还没有真正形成纸本在我们的面前呈现,但是其中的故事已经震撼了很多人。合唱怎么能没有声音?绘本《无声合唱》最独特之处在哪里?这本绘本是如何诞生的?
王子豹:《无声合唱》的确是一本特别的绘本,我做了六年的童书编辑,一般接触到的儿童绘本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形象贯穿全书,使得孩子在每一次翻页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连贯的视觉印象,从而对绘本形成一个完整的感觉。但是《无声合唱》这本书打破了这样一个概念,它的每一幅画面都是跳跃的,但是在读完全书之后,又会产生一种连贯的感觉,这一点是这本书给我带来最特别的地方。习鸿婷:这本绘本的制作也有它独特之处,因为它是由“小活字”和“生命树童书”两个机构合作完成的。最初,是生命书童书的创始人、现任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老师与作者李博交流之后,听到了无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的演唱,就非常的感动,因此促成了绘本的创作。后来,邀请到唐老师作为本书的策划编辑,因为画家李博此前没有创作绘本的经验,这是他的第一本绘本,所以,这本书在语言上和形式上,与我们平时熟悉的绘本是很不一样的。“无声合唱团”在北京演出
唐亚明:我最初从张主席那里知道有一群听不到的孩子们能够组成合唱团唱歌这件事,听到李博他们两个人用自己的艺术带动这些孩子释放心声的故事,就使我非常感动。《我出生时的声音》[日]近藤等则/文 [日]智内兄助/图 丁虹/译,版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年
我以前在日本做绘本编辑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本书叫《我出生时的声音》。作者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小号的演奏家。当时,在我出席了他的音乐会之后,心里就有个疑问说,这个人怎么能够吹出这么多感人的声音?后来我就邀请他,希望他把从小听过的声音一一写出来。他说自己出生在一个造船厂的小海湾里,从小就听到海浪的声音,听到他父亲工作时候打铁的声音,听到夏天去吃刨冰的声音,还听到他叔叔去遛鸟,以及他到神社里去,人家敲锣打鼓的声音。这位演奏家就把这些小时候的声音都回忆起来,都写出来了,最后我们找到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把它画成一本绘本。这也是一本非常特别的绘本,因为它不是像一般的绘本有连贯的故事。做声音的绘本有一个难点,就是要表现的主题是眼睛看不到的,而且也是不能直接听到的,绘本里所有的声音都要靠想象表达,所以,这也是我鼓励李博的地方,希望他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感觉创作。虽然李博没有做过绘本,但是绘本只是一种形式,形式是根据内容来变化的,而不是以我们现有绘本的形式往里面塞内容。而且他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优点是没有绘本创作的框框,完全按照自己的艺术感觉做出这样的画。这是和一般绘本的不同之处。绘本《无声合唱》内页
活字电波:绘本的题材可以很宽广,而重要的是在绘本里我们能否体验到生命的节奏和生命带来的特别的体验感。那么,请问在编辑《无声合唱》这本书时,给您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动?习鸿婷:我是在今年年初才进到这个项目中来,那时书已经基本成型了,不过的确像你说的,我们在这本书上倾注了不一样的感情。第一次感动,是听到无声合唱团的音乐,就被他们的声音打动了。作为一名绘本编辑,我会想如果能通过绘本这种形式把这个故事讲出去,这本身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第二次感动,是在跟子豹一起探讨这本书的核心情感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书中那些小孩子所面临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一种天生的“缺陷”,可能因此就会产生一些自卑的情节,但是这种“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在我们打破一些常规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它就会转化成特点,甚至会绽放出一种很美丽的东西,可能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这是很触动我的,也使得我很想把它传递给更多的读者。第三次感动,是我们约了作者李博,和他聊了每一幅画的背后他想传递的信息,我们发现他还有很多深层次的思考,是我们从亲子的角度没有体会到的。绘本《无声合唱》内页
第四次感动,是绘本里一个叫微微的女孩,她是这个绘本故事中一个巨大的转折。因为两位作者就是听到了微微的一声“啊”之后决定留在那所学校,成立无声合唱团的。但时在最初我看到李博画的微微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丝恐怖的感觉,我就向李博表达了这种感受,并问他微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在一些视频、照片里,微微是非常可爱的,但同时她又是非常坚定的,你可以从她的眼睛里看到那种坚定。王子豹:《无声合唱》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的勇气。因为故事里面的孩子,他们本身是一个听障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声音在别人听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们也没办法在外人面前去掩饰他们的声音,他们能够发出声音、训练自己的声音,再在听众面前表演自己的声音,这个过程里的艰辛是很难想象的。每当我读这个故事,我心里脆弱的地方都会被触到,从孩子们的表演中,我感受到他们对世界的勇气和信任。绘本《无声合唱》内页
唐亚明:首先,我在做《无声合唱》的时候,就想做成一本特殊的绘本,一种有突破性的绘本,而不是一般的绘本。其次,我做这个绘本的主要动力是,在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的真正的爱,感受到的艺术家对残疾人的爱心。因为有很多绘本都是由作者在缺乏对现实的深入了解和体验的情况下就匆匆创作出来的,但这本书是艺术家们目击身经的体验。一般,我们说起残疾人总要带一种同情,或者是以弱者的这种视角来看待,但是我们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就知道残疾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需要和一般人一样去工作、学习、唱歌、生活,这是残疾人真正的需要的,他们希望和普通的人一样的生活。我发现残疾人最害怕的是身边人都表示一种同情的感觉,所以这个书就是想传达给下一代的孩子们,我们周围有这些弱者,有社会的弱者,我们怎么对待他们,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另外,由于中国的绘本的飞速的发展,有些技术甚至超过了国外水平,比如《无声合唱》里,用二维码听音乐的技术,在日本现在还没有,我把小活字之前做的用二维码听音乐的绘本带给日本出版社的编辑们看,他们都大吃一惊,说我们下次也要学习,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所以,在做这本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想法,要把无声合唱团的录音加到书里,做一个立体的、世界上还没有的绘本。活字电波:我也是在扫码,收听孩子们的无声三部曲后,感觉眼泪都轻薄了,这份感动只有无言。如唐老师所说,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了弱者的自尊和他们所需要的平等的交流,也是通过这部绘本,我去查了一下《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里规定的儿童四方面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和参与权。请问几位为孩子们做书的人,在你们的工作中,如何关照这一点?在制作绘本的时候,会扣问自己是否保持了这种平等的意识吗?以及,如何在绘本里诠释这种儿童权利?《绘本之力》[日] 河合隼雄,[日] 松居直,[日] 柳田邦男/文 朱自强/译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年
王子豹: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很难为自己争取到权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绘本之力》这本书中,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三个人在谈论绘本时,是以一种很认真、很严肃、很动感情的态度,去谈论绘本这样一种媒介如何给孩子带来帮助的,可以说,他们真正地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习鸿婷:我认为对小孩子的尊重,可能是在绘本的领域不拒绝讨论严肃话题,比如讨论“死亡”、“战争”的话题,一些儿童观会觉得这些东西太过于沉重,不要去跟孩子进行讨论,但实际上有一些好的绘本,可以既考虑到儿童本身的需求,又不会逃避讨论这样的话题。其次,“有逻辑的想象”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在做一本书的时候,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本身是好的,但我希望这种天马行空是有真实世界存在的逻辑的,因为这样的想象才是真实、有力量的,才是尊重儿童的。活字电波:唐老师,您已经有40多年的绘本编辑的经验,又有中日两国的视角,我相信在儿童权利这个问题上,您能聊出更多的内容。唐亚明:我先举一个例子,我已经在日本大学教了30年的书了,每一年大学的教务科会来一封信,告诉老师,在你的班里有XXX是残疾人,请你对他进行照顾。这里有的残疾人是坐轮椅的,是用眼睛能看到的,但是有的是表面看不出来的,比如他有吃音的问题,说话打着磕巴说不出来,或者是有点智力障碍,这样的大学生虽然不多,但是会遇到。我最初也没有经验,对这样的学生显得比较照顾,不让他发言等等,后来我就发现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你装作不知道,是你完全若无其事地把他跟别的学生一样对待,这是我几年摸索出来的经验。那么,由此而想到儿童权利的问题。为什么绘本会诞生在欧洲而没有诞生在文明古国的中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绘本是真正做到大人和小孩平等的一种媒介。在读绘本的时候,大人和小孩是站在一个高度上一起欣赏,一起阅读的。这就承认了孩子的独立的人权,平等的人格。而且在阅读绘本时,孩子和大人都是同样的视角,同样的感受,而不是说自上而下的,大人高高在上的教育他,这是完全不同的视点。所以,为什么要做绘本?绘本本身就是推广儿童独立的人格,在读绘本的行为中,孩子和大人是完全平等的,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许是不平等的,但是在读绘本的这10分钟、5分钟里,孩子是平等的。而《无声合唱》这本书正好就是用绘本的形式,讲述我们一般人和残疾人是平等的,是一起分享着欢乐的概念。或许,大多数绘本是描写小猫、小狗、小狗熊等等特别可爱的主题,但是也应该允许一些比较残酷的主题的存在。比如战争、死亡,这些是孩子在生命中一定会碰到的主题,作为大人,你不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把他们隐瞒住。《鹿啊,你是我兄弟》[日]神泽利子/文 [俄]G·D·帕乌利辛/图 唐亚明/译,版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
我曾经编过一本书叫《鹿啊,你是我的兄弟》,这本书在日本出版之后引起了一点轰动,因为它是描写少数民族为了养家糊口,要去打猎,最后把鹿杀掉的故事。那么,杀鹿本身会被认为过于残酷。但是,某些时刻人不可避免的要去夺去一部分的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定要尊重对方的生命,这本绘本就是在描写杀鹿之前,一定要给鹿要做仪式说,你是我的兄弟,你早晚还要回到森林里来,我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但是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的妻子在等着我。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非常古老的一种传统,而且是一种智慧,它在与警示我们不能滥杀滥砍,但是根据不可避免的需要,人要夺去鹿或牛或猪的生命。这个看上去好像是大人阅读的主题,实际上跟孩子完全相通的主题。那么,是什么主题?就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本《无声合唱》也表现了生命相关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出生,是没有高级的生命和低级的生命之别的。有的人运气很好,有很好的人生;有的人通过努力,把不太好的人生变成很好的人生;而有的人通过努力,但人生仍然不如意;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残疾,很不幸。那么这些在生命的问题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通过《无声合唱》向孩子传递爱护、尊重残疾人的概念,归根结底是在讲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的平等。所以,看起来它是一本绘本,实际上里面有很深的寓意,而这些事孩子们能够体会到的,这是做绘本编辑的真实的想法。活字电波:接下来,想请编辑来谈谈《无声合唱》这本书出版的意义。王子豹:如果我不做这本书,就没有想过这些听障的孩子们也需要表演,也可以表演,而且他们也可以表演得这么好,这么有力量。因此,就会想到他们这种力量是从哪来呢?其实这个权利是他们争取来的。这本书里的力量,是他们实打实争取来的。孩子们很努力,作者李博跟张咏也都很努力。还有其他帮助乐团的人,那些没有体现在书里的这些人,都在为乐团去努力。因此,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沉甸甸的。正是这些人的努力争取,才会做出这样一个故事,正因为他们真正倾注了心力的,所以才会这样的感人。之前鸿婷跟我分享了她去看无声合唱团表演的一个感受,她发现杨微微在镜头里是有特点的,虽然她是一个小女孩,但是她看起来特别稳,她的眼神里有一些坚定的东西。当李博去带着这个项目到了学校的时候,一开始孩子们是不情愿去参与这个项目的,因为他们会觉得之前别的人告诉他们说,你们的声音不好听,或者是说你们的声音是不被需要的。孩子们之前抱着这种观念,他们是很难去信任这个项目,信任李博的。但是杨微微是第一个“啊”了一声,她选择去信任李博,去表达我愿意跟你们做这件事情,我愿意信任你们。这种选择信任的力量,是特别触动我的。同时,它也超出了这本书的概念,就是表现一种人跟人之间的信任。比如我们不得不面临居家办公的状态,在与同事不能如往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回到一些根本的问题上,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陪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本书的意义是很广大的,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信任,残障人士与我们这些普通人士之间的这种信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看绘本《无声合唱》的小主人公们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