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梦醒了
大家好,我是魏春亮。
昨天写了一篇《重庆枪案真相未明,网友们倒先吵起来了》,讲了一下由重庆北碚事件引发的舆论割裂,但我分享到朋友圈,别人都看不到。今天借本文再推荐给大家,我觉得写得还不错。
01
昨天开始,朋友圈,微博上,抖音上,直播间,居住在上海的人(这个说法应该是最准确的)像是过年一样热闹,逛街,喝咖啡,买奢侈品,骑车兜风,剪头发,当街拥吻,甚至有人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烟花。
这让我想起一个段子图片:
两个光头尖下巴的外星人,在议论地球人的新年庆典。
“他们在庆祝什么?”
“他们的星球绕着他们的恒星转了一圈。”
“我告诉过你,他们不聪明。”
那些居住在上海的人,欢欣鼓舞放鞭炮,只是为了庆祝能像所有人一样走在大路上、去超市购物、去学校读书、去公司上班。
想想都觉得有一种怪怪的讽刺感。
02
可正在大家兴高采烈庆祝解封之时,一张“宣传引导工作指示”的图片流传甚广。
要求媒体不使用“解封”提法,上海和武汉情况不同,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
直到上海解封了,我才知道原来没封城啊!
我之前在报社,也经常看到类似的内部通知,外人都是看不到的,现在我不在报社,无法判断这个图片的真假。
但事实上,媒体报道用的确实都是#上海回来了##今起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几乎没有正规媒体提“解封”。
而且,之前有人问,网传今晚上海封城?上海发布回应:网传不属实,没有这样的安排。
真是妙啊,虽然你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从未封城,何来解封,这逻辑无懈可击。
就像是《九品芝麻官》里,雷豹理直气壮地说:
我玩完了她,不给钱,就不算卖啰。
可居住在上海的人几个月来,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每天憋在家,付出如此大的代价,那这几个月算什么呢?自愿居家隔离?自愿去方舱?那些因为医院来不及收治死去的人,那些被关在家里挨饿的人,那些为离开而露宿火车站的人,都是为什么呢?
不知道,不要试图去理解,不要试图去弄清楚。
孔子讲“必也正名乎”,他老人家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加缪说:
所谓荒诞,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
如果这几个月来,居住在上海的人经历了无数的荒诞;那么“从未封城,何来解封”,就把这种荒诞推到了顶点。
03
但无论如何,街道上的车水马龙骗不了人,车水马龙总比杳无人迹好。
只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封得突然,解封得也突然,
正如有人说的,我们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走出了樊笼,就如同我们当时莫名其妙地走进去。
这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张爱玲在这篇小说里,给一对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女,在封锁期间的电车上,安排了一段绮丽的邂逅。
他们萍水相逢,搭讪,聊天,恋爱,最后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封锁解除后,原先主动搭话的男人,转身挤到人群中装作什么都没有。
看着远处的男人,她明白他的意思了:
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几十年之后,封锁中的上海,又打了个盹,做了无数不近情理的梦。
只是如今,这个终于要醒了(吗)。只是,有人在梦里错过了整个春天,有人永远留在了梦里。
梦里的一切,在赞歌响起后,等于没有发生;而做梦之前的生活,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04
官方的感谢信也发出来了,宣布了“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可朱自清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你得到的,不过是本来就属于你的自由。
大师黑泽明有部电影,叫《七武士》。一小山村面临着山贼的威胁,村民们请了七个武士杀贼保卫家园。经过一系列奋战杀敌后,山贼是全部杀死了,但七个武士也死了四个。
在电影的结尾,农民们敲锣打鼓庆祝胜利,似乎没有人再注意他们,也没有人注意到山坡上新添了四座插着剑的坟墓,甚至之前与小武士相好的小姑娘,都躲着他们。
明明打了胜仗,老武士却说:
这次也算是打败仗吧。
年轻武士不解,老武士解释道:
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真是至理名言啊。
—The End—
阅读更多好文
敬请关注亮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