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上海的德国商会代表: 德企的真实想法

上海的德国商会代表: 德企的真实想法

财经


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正在迫使外籍人士离开中国,也迫使德国经济在亚洲寻找更多的立足点。


受 访  | 马克西米利安·布泰克( Maximilian Butek)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上海德国海外商会执行董事
撰 文 | 玛丽娜·扎普夫(Marina Zapf)
编 译 | 李 梓 


中国的“清零”政策目前在多大程度上使德国在华工厂瘫痪?


大多数德国公司都位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江苏和北京。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正在影响整个国内经济,从而也影响了德国驻华工厂的产能。大约四分之三拥有自己工厂的德企在受封锁影响的地区生产——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工厂能够保持运营。即使是这五分之一的德企,平均也只能达到其正常产能的 30% 到 50%。


这是否会影响为中国市场生产的公司以及纯粹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


后者的情况要好一些,后者主要在华南地区开展业务——例如在深圳地区。但是,即使是没有直接受影响的地方,如果无法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获得供应,也会受到限制。这关系到价值链的脆弱性:中国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在两年多的大流行中已经受到限制,现在已经完全被破坏。而随着这些遏制病毒的严厉措施的实施,暂时还看不到任何变化。



那么,在部分或完全封锁的城市或地区,公司是否仍然只能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工作?


首先发放特别许可证,这需要与当地政府协商,并获得有条件的市政许可。随后,上海地区发布了一份“白名单”,最初有 666 家公司,他们被认为具有主导功能。这应该是按重要性排序的,但一个标准似乎是按谁缴纳的税款最多。


您是如何被列入这份“白名单”的?


现如今,这份白名单的范围已经在被扩大。人们可以提出建议或请求,例如将一些不可或缺的供应商也列入白名单。我们目前没有听说或是遭受任何武断的行动或是重大歧视。如果你在这份白名单上,你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在所谓的闭环中(Closed Loop)生产。为此,你必须提交一份关于如何预防员工中出现新增感染病例的安全计划。这份申请要么被批准要么被拒绝。


因此,避免停产的唯一方法是上白名单以及提供闭环(Close Loop)生产的解决方案,比如员工在工厂工作和生活。这种方法的现实可行性怎么样?


这只对极少数公司来说是一种选择。因为这个过程成本和风险都非常高。对于在公司生活、居住、饮食和睡觉的员工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完善的卫生和安全计划,并且为此做好准备。大多数公司无法保证这些需求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供应。例如,发生紧急的医疗情况,他们还必须确保对员工的照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如汽车、机械工程或化学工业等大型公司和供应商才能采纳这一选项。



我们从驻中国的大众汽车(Volkswagen)公司获悉,生产线闲置了数周。有多大比例的德国工厂不得不停产或至少暂时停工?


几乎所有企业(德企)都受到影响——除了制药公司。原因是多方面的:官方禁令、劳动力短缺以及钢材、电子部件或塑料等材料短缺。企业需要新的物流解决方案来运输原材料。在国外商会的一项紧急调查中,企业认为缺乏物流和材料的短缺是最大的障碍(各占 69%),其次是缺乏运输证件,工人无法正常上班(各占 56%)


这是否意味着,由于对新冠的零容忍政策,大多数德国制造商必须调整其销售预期?欧盟和美国商会进行的调查显示,预期调整到了60%。


实施新冠“清零”政策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当然,这些将反映在 4 月和 5 月的销售额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各行业以及有多少公司实际处于封锁状态中。我目前没听说过哪家公司没有调整其销售数据的预测。即使不排除反弹的可能性,许多企业也不相信他们可以弥补已造成的损失。例如,在汽车行业,可通过销售激励措施来维持销售,但利润可能会下降。对于已经快两个月无法生产的企业来说,要维持其盈利能力到年底是极其困难的。


那么您是否观察到一些企业在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虽然上海市政府表示,将在 6 月份逐步或完全解封。但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吗? 抑或是发生在其他城市或者省份?我们不能用短期的眼光看中国,那将是一个错误。即使我们在政府对 2022 年 5.5% 的增长预测中假设只有4.5% 至 5% 的增长,它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中期来看,中国仍然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之一。



投资意向是持久力的一个衡量标准。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虽然投资不会在短期内转移,然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暂停的。显然,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在我们 4 月份的一项调查中,3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搁置了计划中的投资,46%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力已经减弱。很多企业基本上都在忙于风险管理。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该地区进行多元化发展。


能具体展开说说吗?


例如,如何使供应链多样化?如何创造供应链的复原力?我是否可以继续在中国做哪些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最好去其他国家?多元化意味着既要“走出中”,又要“留在中国”。类似考虑在2018 年中美贸易战升级时就已经存在。但在那时,多元化策略的成本仍然很高。现在的重点正在转向供应链的复原力。该问题越来越突出,其进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当下似乎是审视该地区选择的正确时机。我认为我们会看到双管齐下的战略,比如“中国+1”(China plus eins)或“中国+2”(China plus zwei)。德国公司将继续扎根于中国,但也会寻找备用解决方案。


零容忍政策是否又给这一进程带来了新的推动力?


特别是当你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时,重建供应链可能需要十年时间。而它接下来就会发生。人们将不再仅仅依靠中国,而是在该区域再建立一或两个其它的立足点。对于区域管理而言,最好是前往劳动力市场最发达的地方,因为你需要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国际人才。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在传统生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要寻找那些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有足够劳动力的国家。


那么您认为这种趋势还能被阻止吗?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上海的生活在6月底前能恢复正常,许多外籍人士会首先去德国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许多人已经长达两年半,甚至更长时间没回德国了。然后他们会想:我到底要不要回中国?我能让我的家人承受这一切吗?不可否认,中国仍然是一个提供高薪就业机会和高生活条件的国家。如果北京也全面封锁,上海的措施被延长,这将再次对情绪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雇主是否应该担心未来?


在过去的两年里,大约 50% 的外籍人士已经离开。德国公司要招聘新的外国人才非常困难。现在情况变得更糟了。国际旅行的受限以及长期隔离的要求仍在继续,看不到尽头。年初萌生的乐观情绪再次转变为悲观情绪。目前,中国在德国的声誉不利于吸引外国员工来中国工作。



外籍人士能否轻易被中国员工取代?


人力资源本地化趋势并不新鲜,即使在关键管理岗位上也是如此。在管理层,有65-70% 也是本地化的员工。但不管是中国人、德国人还是其他国籍的人——总部都会定期交流。自2020年大流行病爆发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此外,在疫情之前,你仍然可以让中国员工担任关键职位,并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但如果你现在要在中国市场招聘他们根本不了解的新员工,这会让沟通变得非常困难。


德国企业也会整体迁走吗?


中国市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德国企业在这里扎根,并不会离开。不要期待那些在疫情前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公司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多元化策略(“中国+1”China plus eins或“中国+2”China plus zwei)将意味着今后在中国的额外投资会减少,而更多地流向其他地区。


本文来源自德国媒体《资本》杂志,有所删节。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上海的疫情,耽误了航母三胎,却耽误不了星辰大海几乎1/3的德国学生陷入贫困?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38)“有教无类” 与 “Any Person, Any Study”新存量时代下,房企的确定性是什么?龙卷风健康快递 157一次属于上海的超级更新时隔三年!因疫情暂停的德国大学 Sommerfest 终于重启!上海的定点医院,一边迎接新生,一边抢救重症我读里尔克 (一)里尔克与道德经最近上海的物流开始顺利了灾祸不断,请个镇宅之宝慕了!德州妹子二手店$35淘来的装饰品...竟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德国国宝!它是德国人的《论语》,尼采称为“最优秀的的德语书籍”杜克大学毕业典礼学生代表直接抄袭哈佛学生致词,校友:她这样代表我不太合适吧……房企的一股不可抗力从德企跳槽到美企,薪资涨了,但福利少了,还要进行组类绩效排名嗯,买下这家房企的用心张伯礼院士从上海返回后透露:上海的疫情不一样!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全德有效的德国9欧月票,开售啦!大家冲冲冲~(内附购买攻略)美中物流总商会在洛杉矶宣告成立现在上海的街头已经被小猫小狗们占据了见证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动画,逃离?合作?抗争?两款国产手游中日免费榜夺冠,中国厂商会讲段子、也会讲故事了?波士顿这10家的德国碱水面包, 吃一口你就会爱上它!在囤菜面前,北京上海的海归们又又又吵翻了德国人眼中的德国人,太真实了普通德企打工人,四年升Senior经历复盘33 岁,我辞去了外企的工作,变成了一个童书编辑最新调查:超半数墨市上班族仍居家办公!维州工商会:支持混合制办公集采重压之下,仿制药企的转型选择,谁能赢下这场战役?中小企业主如何拿到政府订单?稳定又赚钱!各大华人商会策划,免费课程只此一次!在上海的阳台听一场演唱会解读:这些“低调”的德国大学,专业排名世界顶尖!对一家房企的最好评价:善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