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苏醒延迟,继续等还是送ICU?
初夏的太阳,傍晚时分久久不愿离去。终于,在六点钟显出了它的疲态:整个大地似乎被披上金裟。
手术室内,王医生正在紧盯监护仪:他希望从监护仪上获得一些自己需要的数据。
然而,监护仪上的数据丝毫没有涟漪地“嘀嗒”着。
与格外安静的现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人都很焦急。干了一天了,最后一台手术,大家都希望早点回家陪陪老婆孩儿、陪陪父母。
然而,患者就那样“睡着”,丝毫没有醒过来的意思。
手术室内,麻醉科说了算。只要麻醉科说不能走,患者只能继续等待苏醒。
看到麻醉科的王医生丝毫没有将患者送往ICU的打算,众人早已失望至极。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两个小时、也许更长时间,大家都必须在手术室等待患者醒来。
过了半小时,麻醉深度监测仪上有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再过一会儿就有可能醒过来。
与大家焦急的心情不同的是,王医生此时是纠结的。他不是没动过将患者送到ICU的心思。只不过,患者长满老茧的手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继续在手术室苏醒?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术中用药量以及用药反应都很正常。苏醒却出现了延迟,这说明患者的体格情况还是有问题的。
然而,一时之间很难查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王医生再次翻看病历,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有遗漏之处。
看了一圈,仍然没有任何明显的发现。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要么术前的检查项目还不够全;要么就是这个人的体质太差。
比如,术前已有中枢神经问题,但由于不做神经外科手术就没检查头颅,这种情况就经常发生。而一旦没有了这个检查,麻醉医生就缺少了证据支持,犹如盲人摸象。
肝肾功能检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那是他术前的肝肾功能检查。考虑到他70多岁的身体,整个身体的机能可能都是在下降的。
这就像一台开了很多年的车,单独看哪一个零件都还能用、车也能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车一旦坏掉就会出现很多毛病。
尽管大家都很焦急,王医生依然在那里双目紧盯着监护仪,不时查看患者肤色、体温以及瞳孔的变化。
其实,他也非常着急。刚上初中的儿子早已放学,还在家里饿肚子呢。
有的人说,可以送ICU啊。送到那里慢慢醒,第二天再拔管,大家岂不都轻松?
假设王医生不知道患者的生活困难,也会早就下决定了。但是,他能看出患者家条件不好,而送到ICU一晚就要一万。
如果不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来。即便勉强醒来,会不会有问题?
大家的焦急,倒是可以忍。因为,麻醉医生对患者安全的把控,其他人不好说什么。
尝试几次手动辅助呼吸后,王医生认为大概率得去重症监护室了。因为,越来越凉的四肢,说明患者的内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这种变化,如果不及时找出原因,很
考虑到这些,王医生但手术室门口和家属沟通住一晚ICU的计划。
说实话,王医生都不好意思直视家属的眼神。这就好像一个信心满满的战士出征,结果却没达到预期一样。
好在家属听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同意转到ICU去。
迎着一点点余辉,大家各自赶回家了。路上,大家的心里可能都是不完美的。也许直到打开房门、看到老婆孩儿那一刻才能释然吧。
推荐阅读:
《临床工作太繁重,晋级没时间看书?考前冲刺做题事半功倍!》
《海牙协定在中国生效,医护人员迎来春天》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麻醉MedicalGroup全国性学术、科普平台,文章可同步刊登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百度以及人民日报等平台。总粉丝30万+,年阅读量一亿人次+。文章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