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投资要补充价值元素!东方红资产管理刘辉:今年市场有可为,未来看好"互联网+"
▲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刘辉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成长投资,从未发生风格漂移。因为社会永远在进步,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所对应的实体就是成长型企业。”近日,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刘辉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从2006年开始,刘辉先后在华泰证券研究所、东吴基金担任行业研究员,主要覆盖汽车、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等行业;2009年10月,刘辉进入汇丰晋信基金担任研究员,并于2011年3月开始在汇丰晋信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此后在嘉实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均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过数只基金产品。
2022年,刘辉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并于2023年2月4日起接手东方红睿丰混合基金(LOF),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
作为一名拥有16年证券投研经验、近12年基金管理经验的资深基金经理,刘辉具有鲜明的成长投资风格,他的投资框架同时叠加了价值投资的思维,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据刘辉介绍,“自上而下”把握行业机遇是他的“老本行”,他的超额收益一半来自于方向性的选择,其余部分来自于个股贡献。
在刘辉看来,成长投资的难度是非常高的,许多企业往往是阶段性成长而非永续成长,因此成长投资的风险天然地高于价值投资,成功的概率也天然较低。这就需要基金经理对投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将价值投资的因素纳入投资框架。
“大家都在讲阿尔法,其实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阿尔法,所谓的阿尔法都是建立在贝塔基础上的。阿尔法只能证明公司相较于同类更优秀,但当行业泥沙俱下的时候,它也无法独善其身,最多下跌幅度小一些。”刘辉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说。任何阿尔法都脱离不了贝塔的土壤,选错了贝塔,阿尔法的作用就非常小。
展望未来几年的行业机遇,刘辉表示会持续关注工业领域和物联领域的“互联网+”。他认为,中国社会未来会朝着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互联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还会深刻改变其他方面。在他看来,互联网能够解决要素的有效利用和流通,中国在工业上的“互联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备,该行业未来几年或将保持较高的成长性。
展望2023年的A股市场,刘辉认为,尽管无法预知市场所能达到的高度,但下跌的风险是相对可控的,因此今年股市可为。从投资风格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上半年价值要略胜成长,内循环中与经济复苏强相关的部分板块有望出现业绩与估值“双击”;到了下半年,成长型股票有望占优。
券商中国记者:能否介绍下您的投资框架?您是如何逐步形成这样的投资框架的,当中发生过哪些大的变化?
刘辉:我入行之初是在华泰证券研究所当研究员,主要看汽车、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机械行业子行业众多,需要自上而下的判断能力,找出景气的细分行业,那个时候建立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烙印。这导致我从卖方研究过渡到基金经理的时期,都采取了一种行业轮动的方式,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方法,却是我在当时的能力范围内最优选择。
2011年,我刚担任基金经理时曾重仓过水泥板块,一开始就踩到风口,但是2011年下半年爆发了欧债危机,市场的震荡也充分反映到产品净值变化上。这件事后,我对自己的投资框架进行了修正,在自上而下选择细分行业的基础上,补充了自下而上的选股,加大对能够真正抗风险、长期成长的股票的配置力度。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长期、可复制地创造出好的业绩,我认为行业轮动并不是一个很值得提倡的投资模式,它更多基于行业本身的一些变动因素,但很少自下而上地评估公司本身的问题,它考验的是判断的准确度。万一看错了,很可能之前赚了一倍,但是接下来亏了50%,相当于又回到了原点。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再看好的行业也要严格控制头寸,对单一行业的持仓比例一般不超过20%。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成长投资,从未发生漂移,这也是我未来坚定的投资模式和方向。现在许多成长投资风格更多是偏主题的投资,但在我看来,成长投资的背后一定要补充价值投资的元素,需要细致分析行业空间、公司壁垒、竞争优势、业绩可持续性。
券商中国记者:您曾经有近12年的投资经验,您的超额收益的来源是什么?
刘辉:我的超额收益一半来自于方向性的选择,其他的来自于个股贡献。回溯我的职业生涯,个股的超额贡献比重还是比较大,但这都建立在方向不能错的前提下。过去许多年,大家不太关心自上而下了,但是自上而下非常有意义,可以识别机会的同时规避风险。
过去三四年间,A股盛行的是趋势投资,背后核心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的波动率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到了2022年,宏观层面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单纯的趋势投资显然不完备。自上而下在大部分时间没有显性的作用,但是在完整的投资框架里,自上而下不应该缺席。
券商中国记者:您如何理解“成长投资”,如何通过行业中观研究把握未来的投资机遇?
刘辉:很多所谓的成长性行业,如果以单一年度来看,都是阶段性的。成长与价值,这两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行业的发展初期和中期,行业内的个股业绩增速都比较快。但是任何行业和公司都存在天花板,当行业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之后,业绩增速下滑,对应的股票也会由成长股变为价值股。
因此,成长行业的投资是非常难的,它并不是简单的行业轮动。只有你投到了一个长期的、类似于永续增长的企业,也就是说你能判断它从所谓的成长型最终变成价值型,而非昙花一现,才算是成功的成长投资。很多失败的投资都是把阶段性成长当成永续成长来做。
这也导致我对曾经重仓的公司没有什么留恋感,因为我认为成长股都是时代特征的体现,都是阶段性的。事实证明,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标的并不是特别多,百年老店非常不容易。
券商中国记者:在个股的选择上,您的选取标准是什么?
刘辉:成长投资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能把成长投资做好的人并不是那么多。成长投资的天然缺陷是,需要投资者有很强的洞察力,并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因为很多企业往往是阶段性成长,人们往往忽略了这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成长的领域和方向去选择公司,其实风险天然比较高,成功的概率天然就比较低。如果不能很好地识别并控制风险,也很难成功。经典的价值投资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即使看错了,向下的空间是相对有限的。
但我为什么坚定做成长投资?因为我觉得社会永远在进步,永远在发展,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所对应的实体就是成长型企业。我觉得作为一个成长型的基金经理,如果能选出类似于永续增长的公司,并且能长期持有,那就成功了。反过来说,在选择成长标的时,如果能够增加价值投资层面的考量,认真评估其各方面,哪怕行业不行,也能够获取一定的阿尔法。
券商中国记者:成长型企业的估值往往比较高,您如何看待估值?
刘辉: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我认为估值是科学而非艺术。我不排斥高估值,但是估值应该建立在严格的价值评估基础上,如果缺乏这个前提,高估值就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风险。
从技术上来说,估值的高低是由企业远期价值的高低来决定的;从市场投资人的心理层面来说,估值也会隐含市场的“羊群效应”,背后是人性。
因此,估值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影响因素偏多,但总体上来说估值最核心的因素是盈利和增长,以及增长的确定性。
券商中国记者:在组合的构建上,您是怎么做的?
刘辉:我给自己定的投资期望和目标非常明确,我不追求自己在单一年份做到前10%,我希望能够力争为投资者创造稳定的、可持续的、能够实现复利增长的投资回报。这就需要对投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认为投资风险的控制要优于净值的增长,并严格控制单一行业、单一个股的投资比例。
在投资模式上,我会做一些低买高卖的行为,以一种类似量化的方式维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比如我根据投资框架选出了一家十分看好的公司,我会设定在我心中理想的投资比例,如果净值下跌低于这个比例,我会增持;如果上涨后超过这个理想比例,我就会减持。这让我一般情况下都能逐渐兑现盈利,同时控制投资风险。
人性中不可避免的点,就是盲目自信,所以投资框架中要有一些风险控制的约束。
券商中国记者:未来一两年,您重点关注哪些行业及细分领域?这些板块中孕育着哪些投资机会?
刘辉:我现在重点关注工业领域和物联领域的“互联网+”。我一直都对科技很感兴趣,我觉得成长股投资要有科技信仰,即用科技带动生产力来改变社会。
目前,中国消费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了,但我认为互联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消费领域之外,互联网还会继续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成长型投资者,我觉得未来互联网在许多领域大有可为,因为互联网属于一种高级的生产力,是对于现有模式的“降维打击”,未来各行各业还会出现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因为它代表未来。
包括在工业领域,无论是自动化水平还是工业互联水平,中国企业相比国外先进企业仍有一定差距。2022年,国家提出生产要素改革,其实互联网是能够解决要素的有效利用和流通的问题,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在我看来,中国社会未来一定是向着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就好比新能源汽车在A股第一次走热是在2008年,但产业直到最近几年才真正爆发,所以事物都有积累、渐变的过程。在社会往万物互联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相关的支持、建设、设备等基础设施必不可少。
相对而言,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了,但是在工业等其他互联网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这方面,我愿意在未来几年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今年A股市场的总体行情与风格有何研判?
刘辉:对于今年A股市场的行情,高度难以预测,但是下跌的风险是相对可控的。因此,我认为今年的市场还是可为的,有很多机会。
从投资风格的角度,我觉得上半年价值要略胜成长。近两年国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去大家对于内循环的关注度不够,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一定机会。内循环中部分板块与经济强相关,经济复苏的过程有望带动相关产业的业绩和估值,出现“戴维斯双击”。
实际上,除了少数极其优秀的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都与经济复苏强相关,但我觉得经济复苏力度有待验证,预计市场主线为阶段性的估值修复。在这其中,若叠加优秀公司本身的阿尔法,其投资机会可能更长期一些。
到了今年下半年,成长型股票可能会好一些。因为下半年有望看到全球经济相对平稳,这又将带来许多投资机会。总的来说,我认为接下来的主战场是偏经济相关的领域和成长股。
券商中国记者:面对投资压力时,您会如何解压?有哪些兴趣爱好?
刘辉:其实我做投资的时候,压力没有那么大。首先,我认为工作与生活要分开。其次,在投资方法论上,我认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当我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投资框架,实际上能够纳入这个框架的公司数量不会太多,在这种条件下,我更关注的是现有公司的逻辑是否变化,是否需要长期跟踪,我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上面。
同时,这与我的投资目标也有关系。我的投资目标中就蕴含着对于风控的要求,一旦执行风控措施,净值不容易出现大幅波动,心态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出现波动。尽管这样可能会降低组合锐度,但是在我看来,锐度与可持续发展相比不那么重要。很多投资决策的失败与基金经理的心理因素有关,我认为哪怕执行风控损失了一部分短期的净值增长,但如果它有利于净值的长期稳定,对于基金的持有人就是有意义的。
校对:陶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